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小万工|一块屏幕就能带来教育公平吗?

【作者按】望系列是小万工的时评杂文系列,本文是第十八篇。

小万工|一块屏幕就能带来教育公平吗?

题图 上学路上 来自程远,清华大学教授,已获得授权使用

这周被一则新闻刷屏:屏幕改变的命运:两百多所中学直播名校课程,88人考上清华北大。

讲的是一所叫做“东方闻道”网校的教育实践,16年来,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7.2万名学生,他们称之为“远端”,全天候跟随成都七中平行班直播,一起上课、作业考试,走完了高中三年。其中有的学校出了省状元,88人考取了清北,大多数人考取了本科。

记者形容道:

那种感觉就像,往井下打了光,丢下绳子,井里的人看到天空,才会拼命地向上爬。

我初看到这则新闻很激动,从来没有想过,直播竟然可以这样应用在教育领域,马上转发给了我的丈夫理老师——他在华中的一所超级中学当物理老师。

我对他感慨:完全没有料到,仅仅是通过直播,没有老师直接授课,就能对教学效果产生如此之大的区别。

他也说:直播网课的形式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尝试,尤其对于教育资源极度缺乏的地区,无疑开辟了一条新的教育方式。

我们甚至非常兴奋地讨论,一块屏幕是不是就能带来教育公平,彻底地改变中国教育目前极度不均衡的现状。

结论是,“一块屏幕直播网课”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育实践,但如果就此以为教育公平之路近在咫尺,未免太过乐观了。

首先说非常积极的方面。

其实远程教育早就有,比如函授和电大,都是这种教育模式。

之前“一块屏幕”的教育方式之并没有取得过成功,就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

禄劝中学之所以能成功,本质上基于两个创新。

一是技术带来的直播模式,就是不仅仅放课堂视频,而是同时展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情况。直播的是完整的教育环境,让学生看到优秀的学习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并且包含线下同步的试卷、教辅及习题。

传统屏幕教学通常都是只播教师的授课部分,不包含学生。而直播则是全景展示了课堂情况,以至于禄劝中学的很多学生会通过屏幕认识成都七中的学生。

其实到了高中教育阶段,同龄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成都七中和禄劝中学的学生通过同一块屏幕,同一张考卷,同一本教辅,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同龄人之间的竞争。

听同一个老师讲课,我考30分你考150分带来的巨大的冲击力,使禄劝中学的学生在截然不同的同龄人圈子里发现了巨大的差距。

但是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会有两个极端,一是自暴自弃,反正差距过大,干脆就放弃吧。

另一种反馈是奋起直追,而禄劝中学之所以能成功,不得不说到这所中学自身的创新。

概括起来是双师模式——线上教师负责授课,线下老师负责掌握学生进度,进行答疑辅导和心理疏导。

这种模式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教育培训领域,学而思新东方进入新的城市都采用双师模式。

它的好处是,将极具技术含量的授课标准化,保证课堂效率,保证教学质量。

线下老师需要和线上老师一起备课,掌握学生进度,合理安排考试、答疑和激励,如此学生能仍然能实现和真正的教师进行互动,这才形成了教育的闭环。

我们注意到,禄劝中学直播班的教师其实一点都不轻松,面对和成都七中基础差异巨大的学生,他们的工作量其实是双倍甚至三倍的。

直播课堂一遍之后,帮助孩子消化直播课堂的内容其实不亚于再讲一遍课,课后的习题辅导、以及孩子心理的跟进都是真正的教育内容。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教师荣誉感的问题,教师为了更好地成就学生,让度出了站讲台的光荣,这也巨大的挑战。

但本质上,在双师模式下,线上教师的动作是高度标准化的,反而是线下老师会对这个班级是否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大象公会的一篇文章《一块屏幕的另一面》,列举了同样进行直播网课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失败案例,就是因为线下教师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仅仅依靠一块屏幕,和学生自学没有本质区别。

只看屏幕是教学,师生互动才是教育。

如果说直播网课是教学改革,双师模式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教育改革。

再来说说我观察到的负面声音。

负面的声音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东方闻道”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创始人成为亿万富翁,“笑得很开心“。

我想说这种观念里有两个误区,就是教育应该是公益,资本有原罪,这是很可怕的观念。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商业社会和市场经济已经被证明在各个领域都是最为有效的改革武器。我们之所以能从一穷二白的状态,变成物质生活极端丰裕的中国,是因为商业不是因为公益。价格的降低和商品的普及,是因为有更多的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形成了充分的竞争,而非闭门造车。

如果直播技术应用到教育上确实能带来巨大的教育成果,创始人因此取得了经济利益,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更有动力进入这一领域,带来更大的改变,形成良性循环。

为什么我们一边心甘情愿地把钱交给课外培训地新东方和学而思,而不能接受把直播技术应用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企业家成为亿万富翁呢?

说实话,我希望这样的亿万富翁越多越好。

二是7.2W远端学生中,其实还有更多失败的直播班,所以这种教育模式并不值得推广。

失败的案例确实值得警惕,但这并不是技术带来的。

就如前文所述,禄劝中学能成功的关键在于直播模式和双师模式的结合。其中的成败恰恰在于线下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辅导水平。

我们与其因噎废食,不如好好谈一谈如何更好地培训和激励线下教师,使得线下教师能够得到更多地尊重,以及在工作量增加后能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

写到此,我想到我家理老师自从事基础教育以来,就经常被问一个问题。

他们说,北大本硕毕业,去做一个高中老师,不觉得亏了么,为什么不去做大学老师呢。

这就是巨大的悖论,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理老师的学生,却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以后做一个又累薪酬又低的高中老师。

以至于我读者群里的教师自嘲说:“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能是收入最低的工程师。”

在原文对禄劝中学教师的描述中,也有两段耐人寻味的描述,一是他们工作量之饱和,0点睡6点起,二是收入那么低,自己成天瞎忙什么啊。

教育需要情怀,但有情怀的是少数人,能坚持的是更少数的人。

我们都觉得基础教育需要更优秀的人去从事,但我们为什么不能给这些最优秀的人所匹配的薪酬水平呢?

道不远人,无论是直播还是非直播,最终线上和线下教师本身才是教育能成功的核心,而非技术。

最后来谈谈我觉得最有价值的质疑吧。

直播技术其实没有改变应试教育的本质,只是开拓了另一条有可能更有效率的应试教育新路。

高考是零和游戏,甚至在提升成绩和录取率上,一块屏幕带来的改变,其实远远比不上清北筑梦计划,录取政策倾斜带来的改变。

那篇文章开篇所说,成都七中和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本来就是两条平行线。

但本质上不是平行线,这两条线,都会在同一个终点汇集,就是高考。

直播模式,只是给这两条本来只会在高考遇见射线,中间加了更多的缠绕和联系而已。

但这仍然有价值,价值不仅仅在于提升了学生的成绩,更在于给学生和老师都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可能性。

我一直觉得我们的教育有一个基本的价值观错谬,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就是将教育作为敲门砖,作为通往功利世界的钥匙。这篇报道之所以吸人眼球,其实也在于此。

“宁要知识,胜于黄金。“但是追求真理和知识本身,反而是教育真正的目的。

如果重教育轻教师,重知识轻灵魂的教育体制没有改变,无论何种教育形式,我们的教育离理想的教育,仍然相距甚远。

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雅尔贝斯就说出了他心中教育的定义:“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魂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讲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是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这段话被更意的解读为:教育是一棵树推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高中教育的目的,远远不止于一本率,清北数字,将学生送入名校这么简单,而是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掘他的潜能和天分,预备未来能找到自己一生的呼召和使命。

一目的,依赖于更多优秀的人愿意从事基础教育,而非一块屏幕所能实现。

但是我们现在有这块屏幕作为选择之一,总比没有要好很多很多,不是吗?

|全文完|


文末广告:小万工的散文收录于我的新书《拿你所有的,换你想要的》,当当天猫有售,欢迎扫码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跳转到购买链接哦

所属主题
小万工
小万工
有信有望有爱 公号名:小万工 (xwglovegod)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