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西方哲学史(六):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

巴门尼德的哲学思想核心是存在,这是感觉和感性直观无法把握的,故巴门尼德的哲学是纯粹思维的诞生。在超感官的自在不变的本质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柏拉图的理念,作为共相它不再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因为在时间中的存在就意味着有生有灭,而在空间上的存在则意味着可分割。
如果不能自觉到真正的存在是不生不灭不变的,那么思维就无法摆脱感性的束缚。巴门尼德“存在”的意义在于它是自在不变唯一者,数和量实际上是自在不变者,二者的区别在自在不变唯一者都是自在不变的,但自在不变者并非都是自在不变的二唯一者,因为数和量不是一,而是多,所以柏拉图认为数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东西。故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哲学史上第一次将理性和感性对立起来,并将这一对立发展为两个丰富的世界,即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
巴门尼德“存在”的另一意义就是它“可说”、“可认识”和“可思维”。难道感觉的东西不可说吗?感觉上的甜和可说的甜属于两码事,舌头上感觉到的甜无法用语言或者谁说不能靠思维获得,当舌头上甜的感觉消失后,但作为一种共相的“甜”本身不会消失。
相比东方哲学,像中国的“道”和印度的“涅槃”都属于不可说,因此在巴门尼德看来这就是非存在。由此扩展,艺术作品的美、书法的美、歌的美也不可言说,也属于非存在。或者说,如果艺术的美可以言说,那么艺术就没必要存在。美学虽然试图对美言说,但美学对美的言说和直观的美是两种不同精神领域的事情,所以文学翻译都会丧失原本的艺术之美,唐诗不能翻译成任何除了汉语之外的语言。但哲学翻译却不会,因为它的存在属于理性的确定性,也就是说可以言说,因此读不懂希腊哲学,并非因为语言问题,而是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不足。
近现代人对理性的认识首先是思维,但古希腊人则开始于理性是存在。这种对理性的认识具有确定性,如果不能把握住理性的确定性,也就无法言说,对无法言说的事情谈不上认识,更谈不上后来通过理性来认识世界。或者说,巴门尼德的存在为后来的哲学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哲学的方向。
相比东方哲学,像中国的思想却以非存在的“无”或“空”为基础,其结果只能越来越玄之又玄。中国人的思维和语言主要以不可言说,只可意会为主,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思维基础以非存在为前提。而西方人说话很少拐弯抹角,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的思维可以言说。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