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
我在2014年3月份来到北京,转眼已经是八周年了。
这些年在北京,先后住过人民大学的博士宿舍、政法大学博士宿舍、城中村双泉堡(如今已经拆迁变成绿地)、林萃西里、五道口展春园、天通苑西三区、南锣鼓巷的碾子胡同、霍营旗胜家园南区、天通苑老三区、顺义天竺、望京。
是的,我已经搬了十次家,我也从25岁走到了33岁,从无信仰变成了有信仰,也从单身走进了婚姻。
记得第一次搬家时,大概只有一个行李箱一个包,坐公交车就从人民大学跑到了政法大学。而如今再搬家,至少要搬一千本的书。
北漂这些年,买得最多的就是书,孤独时光里相伴得最多的也是书。我喜欢书,越读书越发现自己无知,越读书越发现自己有限,越读书也越发现人生短暂,读不了多少书,书也是读不尽的。
如今书架上躺着很多来不及读的书,唯一的好处是想读时找着方便,拿来就读。然而也为书所累,书架上摆不开,桌子上也堆满,搬家尤其苦。
也渐渐懂得,不可以把读书和书籍当作偶像。不仅读书,还更要实践,要学会生活,更要祝福他人。
在北京生活不容易,更多是生存。房子不应该是生活的基本必需品吗?然而对于很多漂在北京的人,却是极其昂贵的奢侈品。
北京的房子不是房子,是金融产品。拿我现在租住的望京某小区来说,2008年左右房价是4000元一平米,一套三十万左右,而如今的均价是8万元一平米,大概涨了20倍。目前在望京租的房子也是我多年来北漂租房最贵的一次,每个月租金7500元,加上中介费和押金,一年要10万了。
认识的一些同是北漂的年青人,有一些买了房,然而每个月要背上高额的房贷,他们强调的是房子以后是自己的了,而租房子却是替别人还房贷。我却担心这种巨大的债务不稳定性,以及那种为了还房贷带来的工作和生活的必须的稳定性,还25年或者30年房贷以后,我们也老了吧。
我以为一旦贷款买了房子,就要为还房子的贷款而活了。纵然租房的生活终究缺乏安定感,高昂的房租也确实有割肉的感觉。
不买房是我太胆怯了吗?是我太不会理财了吗?应该是我挣钱能力太差了,毕竟我的工作不再以挣钱为中心了。如果是以挣钱为中心,那么无论租房,还是买房,都不会是太大的问题吧。
然而如果我选择为挣钱而生活,那么我就不再是我了。我从农村走出,多年来却对金钱有超然的恬淡态度,我不愿也不想为钱而活,我的心灵面对金钱是自由的,我是金钱的主人,而非奴仆。我已经认识了真理,真理必叫我得以自由。
人生如此短暂,终究是寄居,是客旅,我不想为物所累,我甚至开始把自己很多读过的非必要的书都送人了,因为书籍本身不代表生命,真理和智慧才是生命的源泉。
说到底,我们生活在何处,为什么而努力涉及人生价值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什么?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而我选择北京,并不是为了生活本身,因为北京并不宜居,我只是在北京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幸运的是,我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信仰,找到了与自己同行的人,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这是我在北京持续向下扎根、向上结果而得的,是来自于天父的栽培、赏赐和恩典。
我知道北京本身并不欢迎我,只是有至上者想让我留在这里,而我追求的是至上者的旨意行在这里。
记得2014年,我本来是要去深圳的,然而却意外地留在了中转站北京,然后在这座城市认识了JESUS,这其中一直有一双隐形的手在和我互动,引导着我前行的道路。
北京并不是我的家,天国才是,我在今生今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在永恒的国度中积攒产业,我不想积攒财宝在地上,而是要积攒财宝在天上。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前面,向着标杆直跑,要得那召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赏赐。
作者介绍:李晓明律师,出生于1989年,蒙古族,在北京寄居的天路客,蒙召传讲那召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喜欢读书,喜欢写作,喜欢思考,喜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