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7 12 月, 2024
spot_img

睡梦中的改革

昨晚做梦,梦见我又回到了学校。课堂上,语文老师要进行教学改革。梦中我极其郁闷,辗转反侧,夜半惊醒,发现枕头几乎湿透,一定是惊出了不少冷汗。

 

右派”李老师

 

自从上了高中,我对语文再也没有了兴趣。这源于高中一年级语文老师的一次教学改革。

 睡梦中的改革

                             吴冠中   荷塘月色

语文老师姓李,人过中年,身材中等,略微发福,戴着那个年代流行的黑框眼镜,很有知识气息。据说他是一个老“右派”,邓小平上台后得以平反,回到了教学岗位。我到县城上高中那一年,李老师刚从地方中学调到县高中。

 

高一语文第一课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老师朗读时眼睛半闭,声音抑扬顿挫,一脸的沉醉。跟随他的声音,我们似乎都到了月夜中的清华园,月光似水,光影斑驳,听着月下蛙叫蝉鸣,体会到了朱先生在清华湖边漫步的清冷、孤寂。至今犹记得文中提到南朝采莲的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那时并不知道南朝的艳歌是什么,只是在朱自清的眼里,荷叶、荷花一会幻化成舞女的裙,一会变成曼妙的出浴美人,一会又是唱着艳歌的少女,都是无限美好的景物。将荷花和美好少女的描绘融在一起,对于高中男生,自然有非常的吸引力。

 

于是一堂课下来,大家惊叹不已,都对李老师的学识,和声情并茂的讲解极为佩服,这简直就是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经常播放的节目——“文学欣赏”课,李老师帮我们找到了文学本来的趣味。

 

语文教学改革的“噩梦”

 

很快一学期结束了。

 睡梦中的改革

 

1984年,中国改革正如火如荼。在农村经济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中央决定在城市推行各项改革。当时改革的核心是“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李老师也决定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李老师的改革方案很简单,核心只有一个——权力下放。就是课堂上老师不再讲解,而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学,自己提出问题,老师主要负责答疑解惑。

 

我们高中是县里的重点高中,那时有图书馆和阅览室,不过只开放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就关闭了。我记得我只借过两本书,一本是《阿Q正传》,另一本是有关冯玉祥西北军的。

 

李老师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时,只有老师手里才有教学参考书,而新华书店的图书也很少。何况那时学生经济都不富裕,很多学生并没有多余的钱买书。学校没有图书馆,我们也不知道县里还有图书馆。直到读高三,我才知道县里还有图书馆,当我第一次去借书时,发现很多书基本上都是没有书皮的旧书,早已残破不堪。

 

应该如何改革

 

虽是县高中,我们班学生大多数都来自农村,读过的课外书非常有限。没有参考书,没有渠道查找相关背景资料,学生又没有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在这样的情形下,可以想见李老师的语文教学改革的后果——课堂上只剩下了静默的空气,偶尔李老师不耐烦地简短讲解几句。

 

从此,在我眼里,语文教学变成了单纯的阅读理解和单调的作文考试,再也没有了它本来的趣味。

 

现在回想,李老师的改革没有成功的理由。事实上,也是彻底的失败。

睡梦中的改革
 

作为一个老师,进行教学改革需要学校统一讨论、协调,达成一致意见方可进行,并且必须要取得校方的授权。而李老师的改革纯粹是个人感动,仅凭个人一时的头脑发热,就仓促上马,决定拿上百名学生作为教学改革的实验品。

 

这样的改革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逞一己之私的胡来。

 

虽然我对李老师保持足够的尊重,但我仍然要明确表达对他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改革的反对意见。 

 

关注无权者的权利   听取卑微者的声音

 

改革,必须关注和改革关系最直接的利益相关人,听取他们的心声。而与教学改革关系最密切的无疑是学生。但从始至终,李老师进行改革,却从来没有征求过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意见,也没有找我们进行过任何沟通。他只听从自己的判断,随心所欲,完全无视我们的存在,更不用说考虑我们的利益、需求和情感了。

 

想在想来,在穷乡僻壤的落后地区,盲目进行这样的教学改革,只是满足了李老师的好大喜功心理。也许他真诚地想推行教学改革,但他并没有进行任何调查研究,既缺少设计,又缺少民意基础,只沉湎于自己的美好想象,不顾学生自身条件、教学改革的前提、教学配备的缺失,完全成了个人的一厢情愿。

 

李老师的改革,深深伤害了学生。当时弱小的我们只敢消极反抗,上课时不发言。他却无动于衷,置若罔闻。

 

李老师也许觉得委屈:我是为了你们好啊!

 

现实中,有多少所谓的改革者打着这样的旗号,任意剥夺他人的权利。当遇到不同意见甚至反对声音时,往往还强词夺理,甚至蛮横地指责别人。

 

他们只听从自己的声音,不清楚自己和他人的权利界限,随意侵占别人的领地,并且固执己见,对自己的意见,常常蛮横地要求他人“必须坚持”。还美其名曰“为你们好!”遇到批评,顿觉万分委屈:“我这样做,都是为你们好,你怎么还不领情!”

 

我们幼年成长时,家长常常发出这样的论调。我们成年之后,这样的领导同样比比皆是。

 

问题是——

 

改革究竟是为谁而改?是为了保护谁的利益?如果作为改革最直接利害关系人的声音没有渠道表达,他们的诉求无人倾听,他们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无视他们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却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利益,实现他们的自由,这样的改革只能沦为一个空洞的口号,变成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

 

而很多和改革最直接的利害关系人常常是泯然众人,无名无姓,甚至连张氏、李氏这样的符号都不曾留下。对于这些千千万万个没有留下任何记载的无名氏,这些历史的过客,改革的主导者和操作者,又当如何保护他们的利益?

 

我们需要发问的是:

 

弱小者,甚至无权者的权利是否需要尊重和保护?

沉默的卑微者的声音是否需要听取?

 睡梦中的改革

 

改革的原则

 

圣经说,人都是神创造的,但人都犯了罪,需要认罪悔改,远离罪恶。虽然人犯了罪,但神没有抛弃人,随时在施行他的救恩计划。人一样为神所爱,拥有不可剥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不容他人忽视、贬低和践踏。

 

因此,才有超越血缘、家族、种族和国度的普世性的社会公义,而怜悯爱人,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是最重要的公义。

 

如果没有普世公义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是从狭隘的一己之私出发的改革,很容易演变成个人自我想象的实验场,或者变相成为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导致对他人生命的伤害、财产的剥夺,对他人权利的肆意践踏,加剧不同群体的对立,引起社会矛盾冲突。如果改革者出于不轨甚至仇恨的罪恶动机,则很可能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和分裂,甚至酿成全局性的社会灾难,我们不能不警惕这样的教训。

 


所属主题
蒋效中 蒋唐说
蒋效中 蒋唐说
关注公义,追求自由,聚焦社会与文化领域的公共话题。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