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二鱼: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风雅(怎么看见真实自我)


真诚是需要时间的历练。长久、永远的坚持叫真诚,短时间叫欲望。

1.附庸。前几天看到一个统计,今年光是成都的新年音乐会就有近20场,远远超过往年,北上广的新年音乐会数量也大幅上升。就在前几天,都1月中旬了,还有新年音乐会,据说要持续到春节。我看了节目单,除了川音的新年音乐会有拉赫玛尼洛夫等比较专业的古典乐以外,其他大多数都是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也就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翻版,很多中国人都以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高雅艺术的殿堂,能够进去听一下,就像买了LV包一样,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想起我初中的时候,也是觉得那是高雅,装模做样的,每年元旦等着直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来听了柴可夫斯基、肖邦等人,才发现施特劳斯,似乎不怎么样。再后来听莫扎特、贝多芬,巴赫等古典时代,才知道整个音乐的构架,也才知道施特劳斯的“高雅”是附庸出来的。我丝毫没有贬低施特劳斯的意思,我笑话的是以前的自己。因为施特劳斯以圆舞曲为主,就是当年贵族们跳舞的曲子,本来就是消遣娱乐之用,只不过当年的贵族喜欢附庸风雅,所以,我们也就以为那就是风雅。

不过很感谢那段日子,让我假装喜欢上了高雅音乐,似乎比听张学友、刘德华的高端了一截。去年12月31日晚上,居然有很多场音乐会是11点开始的,就是等着跨年。人们似乎想把一个时刻神圣化,本是属于梦乡的12点,因为有了这场音乐会变得格外有意义。

想起有一年,我是在蔡琴的演唱会里跨年的,那是最棒的一次跨年演唱会。那一年,蔡琴姐妹唱着平安夜,圣诞夜,救主今夜降生。我发现,音乐不是因为交响乐、奏鸣曲就是好的,流行音乐就是不好的。不能绝对这样区分。而在于情感的真诚。请允许我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在附庸,而有些通俗的歌曲唱出了世人真挚的感情

跨年那一刻的神圣性渐渐成为一种刚需,因为人是靠意义活着的,之所以要附庸风雅,因为“风雅”提供了一种意义。

二鱼: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风雅(怎么看见真实自我)

2.风雅。为什么当年的欧洲贵族要附庸风雅呢?贵族在古代并不是作威作福的特权,而是一种尊贵的象征,那就要和普通人形成差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鄙视链,比如要从行为和谈吐上区别一般人。在欧洲引入基督教以后,贵族要证明自己是上帝更爱的人,就更要在行为、审美品味等方面拉出差别来。

在12世纪,圣维克多的一名学者写了个手册,主要用于教育教士们的行为规范。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礼仪的起点几乎可以从这里算起。巴伐利亚宫廷在13世纪出了一本《宫廷举止》,约束大臣和领主们的行为。15世纪中叶,英国曾颁布过禁令,内容是吃饭的时候别把痰吐过餐桌。同时代的神圣罗马帝国也颁布过类似的训令。同期的欧洲还有如下的礼仪指导:和正在方便的人打招呼不是个好行为。

光有礼仪还不够,要有艺术品位支撑。艺术本来是生命情感的真挚体现,但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后,逐渐成了贵族们的社交货币。当时,欧洲最美的音乐是教会里的赞美。那是非常严肃的殿堂,不能用来彰显自我身份,在日常生活里,贵族们会举办舞会,用一套社交礼仪来建立身份认同。舞会当然就要有音乐,于是,圆舞曲就诞生了,莫扎特就写过圆舞曲,但那时还不多,也谈不上是莫扎特的上乘之作,只是应付包养他的贵族而作(那时的艺术家都必须依附贵族)。后来的世俗化浪潮,让舞会越来越多,施特劳斯家族就在这个背景下,成了职业圆舞曲写作者。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确实优美,所以才会传扬至今。但很多刚接触古典乐的人,以为那就叫高雅,很多新中产和当年的贵族一样,新年要去听听施特劳斯圆舞曲,在拉德斯基进行曲里带劲儿的鼓掌才算过年,才是有身份的象征。

不仅是西方,中国古代也类似。“风雅”一词源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类,《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代的正声雅乐,后世常用“风雅”一词作为高贵典雅的指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后世也用“风雅”泛指诗文方面的事。班固 《东都赋》:“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

可见,“风雅”在东西方,最开始都是精神之美的绽放,渐渐的,这种美被社会固化为一套贵族身份认证标准。因此,才有越来越多的人装风雅,附庸风雅。

3.反叛。进入后现代以后,人们在逐渐解构这一套身份认同体系。你说古典音乐是风雅,我偏要整出即兴的,没有结构的爵士乐。你说和谐的才叫风雅,我偏要呐喊,把我心里的叛逆真诚的发泄出来,所以有了摇滚。二战以后的嬉皮士运动,摇滚运动此消彼长,每个文化的新一代都在对他们的传统呐喊:我!不!相!信!。现在最昂贵的音乐会不是古典音乐,而是知名摇滚乐队的演唱会。这个时代在重建身份认同,用一种“艺术俄狄浦斯情结”,以真挚的内心呼喊,反叛历史

这种反叛对了吗?他们反对虚伪的装模做样,要重新回到内心的真实。

这种反叛错了吗?他们把人类高贵又真实的积淀,都愤怒的扫进了垃圾堆。

他们对了一半,却错了全部。

4.回归。大概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欧美社会出现了一个声音“回家吧”,这是对当年反叛的再反叛。嬉皮士、摇滚、流浪,寻找内心真实的声音。但寻找到最后,是一种虚无和孤独,他们说回家吧,但家在哪里

龙应台说: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我们并不是孤独的寻求永恒,上帝和永恒是贯穿于历史之中的,回归家,但在历史的神圣价值被拆毁的废墟里,我们怎么寻找家和永恒

这时,中国也刚改革开放,也在传统文化被拆毁的废墟上,重新寻找家

从那以后,似乎全世界都在多样化的张力中找寻。一方面很多现代艺术风生水起,另一方面,传统艺术也在回归风雅,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小孩去学钢琴、小提琴等,各种传统演出、大师班不甚枚举,里面当然鱼龙混杂,大量冒牌货充斥其中。

但至少说明:回归风雅和对家的找寻,已经在路上

5.真诚。既然是在废墟上去回归风雅,那么首先要重建神圣感,以前对于贵族的风雅,对于老百姓都以为那是神所赐下的宝石,先相信那是好的,高的,雅的,然后再慢慢去欣赏,玩味。在回归风雅的路上,也首先要认为那是好的。如果给一个社会小青年听巴赫和周杰伦,他大概率会喜欢周杰伦,因为他身在一堆废墟之上,口味已经被弄混了,用他残缺的审美来作为标准,最后必然还是在废墟中寻找。因此,先“装”作喜欢,是第一步

所以,我一点也不嘲笑那些听新年音乐会的,那些喜欢一边听拉德斯基,一边鼓掌的人。他们可能还不能很好领会古典音乐的魅力,但这是第一步,先装作喜欢,但这样的“装”是装给自己看,而不是装给别人看,是在心里或潜意识里告诉自己,我不愿平庸,我也可以有贵族的精神世界。

我们都是这样迈出第一步的。

只要真诚,你就会去寻找更好的,你就会寻找这里面的美好,为什么美好。

随着时间,你也会分清哪些是江湖骗子,哪些是真的好东西。

你也会理清自己精神世界的秩序,从艺术史的角度重建自己的认知遇见更好的自己。

真诚的迈出第一步,其余的,交给时间。

6.时间。当一个男孩说爱你,并对你献殷勤的时候,你相信吗?

现实是:那个男孩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爱。

但如果他一辈子都说爱你,并献了一辈子的殷勤。

那他就是真的爱你。

如果一个女孩热烈的,真诚的,甚至恋爱脑式的对你说爱你时,你相信吗?

现实是:那个女孩确实很爱你,为你付出了她的真心。

但如果这种真心只维持了半年。

那她就不是真的爱你。

真诚是需要时间的历练。长久、永远的坚持叫真诚,短时间叫欲望。

福音书》里,记录了主叫彼得放下家当跟随他,彼得就跟随了,那时彼得应该没什么神学知识,但这样风风雨雨,犹犹豫豫了一辈子,就成了圣徒。

听说很多人刚开始都是自以为信主,能坚持一辈子,就真的相信了。

刚开始我们都是自以为风雅,自以为一辈子,就真的风雅了。

风雅、爱情信仰,都是一个道理



所属主题
二鱼剧场
二鱼剧场
讲述每个微小个体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那里有我们的伤痛、眼泪、温暖、喜乐和盼望。“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圣经·诗篇》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