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性以灰度,给欲壑以抚摸,给寒冷以温暖
1.人性的灰色。在黑和白之间有很多灰度。能看懂灰色的人是深刻的,如果你眼里只看到光明,除非是傻白甜,否则一点黑暗就能吞没你;如果眼里只有黑暗,再多的光明也无法照亮你。灰色,在光明与黑暗之间,构建起了世界的深度,也叹息着世界的无奈。
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讲述了一个黑暗角落里的故事,但如果用黑暗或者光明去解读其中的人物,你都看不透角色的选择。只有灰色能白描出角色的无奈。“高尚、善良、卑鄙、无耻······”这些形容词都太过苍白,当那些灰暗中的角色呈现在你面前时,你只能直面他们的眼睛和面容。
2.底层的角落。《小偷家族》里的“家族”有做短工的治与妻子信代、捡来的“儿子”祥太和信代的“妹妹”亚纪,以及“老母亲”初枝,“一家人”依靠初枝的养老保险,以及信代做苦工挣来的钱,在破烂的平房中艰难度日。治与儿子祥太做扒手,亚纪做色情服务补贴家用。某一天,治带回在住宅区被冻僵的少女百合,加入了他们原本就贫困潦倒的“家庭”中。这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秘密和愿望也逐渐明朗。
3.伤痛。原来“这家人”都没有血缘关系,也都是被原生家庭抛弃的人。女主角信代从小被家庭虐待,做过妓女等社会边缘人群,最终嫁给了底层无业的治,也继续做苦力养家,从她的话语里,能明显感到一种看淡世间一切的揶揄和尖酸。在松被捡回来的少女百合回到原生家庭时,信代还一路不满百合多吃了她的美食。但当走到百合的原生家庭门口时,听到了百合父母的争吵,原来他们父母经常打架,百合成了父母的包袱,这时的信代露出了柔软,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和百合有同样的经历。于是,信代和治又把百合带回“家”里。
信代,她的不幸让她对周围的人带着刺,也让她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辛酸。我看到这个角色,想到了耶稣拯救的那个妓女玛利亚。伤痛,罪恶和柔软让她在多种灰色之间游走。而我们的社会,却给她贴上了太多非黑即白的标签。她的人设被这样的标签定义,真实的她只有撕掉标签后才能看清。
3.温度。是枝裕和的镜头,虽然饱和度很高,但就像透过暖气室的玻璃看到的世界,有一种温度,也有一种润度。他电影的时间很缓慢,如同按摩一样。“妹妹”亚纪也是一位被父母冷落的姑娘,父母更爱她的妹妹,送亚纪妹妹接受很好的教育,这让亚纪从小就缺失爱,她离家出走,来到了这个“家”里,因为这个家里“奶奶”初枝很爱她,在乎她。她靠色情服务为生,喜欢上了一个“客人”,其实那个“客人”也是个哑巴,但很尊重她,两个受了伤的人却真实的抱在一起。我以前曾采访过妓女,她们很多人在放下防备时,会露出纯真的笑容,我对她们的尊重并不是装出来的,因为她们对真实情感的追求,对美好的向往,我实在看不出和大家闺秀有多少区别。每个人的内心都留存着温度,每个人的灵魂都有湿润的沟壑。
4.抱团取暖。初枝也是因为第三者插足而被赶出家的女人,一直到老都一个人。直到来到了这个“家”。虽然“一家人”很大程度是靠着她的退休金来生活,但收留她却不是为了钱,是为了心里残留的温度。以色列著名哲学家马丁·布伯在《我与你》这本书里说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我与你”,一个是“我与它”,当把对方看成一个整全的人,而不是实现某个目的的工具时,就是“我与你”的关系,当把对方当成是你达成目标的工具时,就是“我与它”的关系。后者无处不在,前者却极为珍贵。也许“一家人”确实想依赖初枝的养老金,但相处下来,却有着“我与你”的那种无法替代的情感。初枝在临死前对着他们,悄悄的说“谢谢”。信代在被警察盘问时说:“到底是谁在抛弃她,是我们收留了她。”
人是灰色的,但情感却在灰色中显露出温润的色泽,尽管时隐时现。
5.父子。治和“儿子”祥太,在偷盗时非常专业,但在家里的表情却透着温润的质感。最后,祥太故意暴露行踪,让警察抓住他们。因为祥太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不想生活在阴暗的角落里,所以,面对治的呼唤追赶,坐在公交车上的他没有回头,也没有答应,等车子走远了,他回过头,对着治,悄悄的说了一句“爸爸”。治当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没有父亲会让儿子做职业小偷,但这是他唯一的生存技能。而在生活里,他给了祥太一个父亲的陪伴。祥太的未来也许会富有,但真能得到更多爱吗?电影给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个江洋大盗,可能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但他不能给儿子一个光明的未来。面对人性,我们时刻警惕,也要时刻叹息与悲悯。
6.原生家庭。整个影片就在这样的灰色中,温暖和湿润着观众,是枝裕和非常喜欢拍家庭题材,并对家庭进行一种社会性式的解刨。
比如信代在给百合洗澡时,看到了百合身上有很多伤,她突然明白了一切,因为她小时候也长期被父母家暴。百合说“妈妈说打我是爱我。”信代告诉了她真相:“爱你是不会打你的。”这是一个社会问题,是枝裕和敏锐的洞察到,在日本彬彬有礼的社会表层下面,潜伏着暴戾的压抑。其他又何尝不是?
7.社会面具。在百合父母接受采访时,笑容可掬的面对媒体,但私下对女儿百合,又准备打她。但这次百合记住了信代说的话“爱你是不会打你的。”,如同信代在看守所里说的“不是生了孩子,就有资格做她的母亲。”这种对对责任的逃避,是社会集体的无力。
亚纪的父母明知道她离家出走,却漠不关心,反而说她去国外留学,在这撒谎的背后,是社会集体的虚伪。
最后,警察为了查出小偷家族和初枝死亡的真相,对信代威逼利诱,让社会的冰冷达到了高峰。信代承担下了所有的罪名,让小偷家族里的其他人得以自由,她走进看守所时,不想再出来了。这是对“家人”最后的温暖,也是对世界绝望的审判?
8.色调。所以,整个电影里,小偷家族里,那群伤痕累累的人,反而给了观众暖色调,因为社会背景的冷色调,让人不寒而栗。
整个电影改变了很多人看待世界的维度,仿佛看到现实的世界有三种“温暖”,一种是法利赛人式的“温暖”,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无情地惩戒着眼里的罪恶,他们的心声也是“打你是爱你”。
一种是自由主义者式的“温暖”,给你自由,也卸掉了责任,那些抛妻弃子的绅士们,就是如此冠冕堂皇地对待家人。
但是,打他不如拥抱他,因为已经很久没人这样做过了,冷他不如拥抱他,因为已经很久没人这样做过了。
这两种温暖被这部电影鞭挞得体无完肤,暴力和冷暴力组成了社会的众生相。
9.灵魂的拥抱。还有第三种温暖,就是把对方当成是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流泪,虽然彼此都有很多问题,但在一起交流比什么都重要。然而,你知道吗?说话容易,交流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我在给学生放这部电影时,一位学生说,他爸爸很爱她,但一家人在一起没有了共同语言,他爸爸对家的责任只是在敷衍一项任务。
这是现代社会的共同困境,尤其在东方。夫妻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导致家庭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他们的意识层面在批评前两种“温暖”,但潜意识里却在挣扎。
所以,真正的温暖,是灵魂的拥抱,整个生命的相遇,那是属于永恒的一瞥,共同的灵就在你们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