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信博士是一位充满诗意的神学家。当这两个风格迥异的词汇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时,你可以从他身上看到无限的可爱和魅力。他是口袋里装着手绢的老派绅士,是坚定捍卫真理的学者,也是永远热忱的导师。
他在台上所讲的一切都善意地褪去学者固有的晦涩,深入浅出。他对所传达的真理无比笃定,讲来自然慷慨淋漓,听者很容易便对他的热情感同身受,不自觉全情投入。
林鸿信博士新作《系统神学》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以弗所书2:10
“行善”在圣经中的含义是行神所喜悦的事。腓立比书二章10节谈到,每个人都是上帝创造的作品,上帝在基督里塑造我们,叫我们成形,祂对我们每个人都倾注了独特的心意。
德国思想家韦伯(Max Weber, 1864-1920)认为:“凡是不能让人怀着热情(Leidenschaft)去做的事,就人作为人来说,都是不值得的事。若是没有这种热情,那么你应该去作别的事。”热情,原意有“为之受苦”的含义,每个人都应当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热情,如果你没有热情,那就不是你应该做的事。基督徒应当持续不断地求问神,直到找到那个你甘心“为之受苦”的热情。
什么是呼召?
呼召是指,人生回应创造者上帝的呼唤,随而确立一生的基本方向与价值。问题则是,人如何明白上帝的呼召?呼召带来生命的束缚还是自由?基督徒怎样回应“全职呼召”或“带职呼召”?
人如何明白上帝的呼召?
宗教改革者加尔文认为呼召是出于“真诚敬畏上帝”以及“热切建造教会”。加尔文的定义看似简单却非常精彩,其要点在于“真诚”与“热切”,然而大部分的基督徒对神的敬畏并没有进入内心深处,对教会的爱亦没有到要用全部生命热情去建造的地步。故,呼召是出于“敬畏上帝”,看见“建造教会”的迫切。
除此之外,恩赐也是呼召的记号。你所有的属灵恩赐,正是上帝对你殷切的呼唤,但这一点常被基督徒忽略。
最后,呼召是看见需要,你真正关注的那个群体的需要便是上帝呼召你的方向。
基督徒怎样回应
“全职呼召”或“带职呼召”?
关于全职与带职的问题,只要我们顺从自己所得的呼召,无论什么工作,在上帝心目中都是有价值和重要的,没有所谓卑贱的工作。因此全职或带职的呼召,只要是来自上帝,都同样重要。但我们需要问自己的问题是:如果我没有全职的呼召,那我有带职的呼召吗?我生命真正的热情在哪里?
韦伯观察到,清教徒曾渴望成为“呼召人”(回应上帝呼召的人),而我们却被迫作为“职业人”。人应该去寻找自己生命的呼召,但事实是,大部分人都只是在寻找职业。韦伯提出,商业社会将把人嵌入一个难以抗拒的经济秩序里,人们不再是因着神圣呼召而投入工作,乃是身不由己被淹没在工作体系里。
宗教改革把人们的焦点从修道院里转到日常生活工作,主张工作是出于神圣呼召,然而这带来财富集中的资本主义,终将变成一只世俗的经济巨兽,使得人们的工作成为无奈的选择。清教徒神学家巴克斯特把财物视为“一件随时可甩掉、轻飘飘的斗篷”,而韦伯却看到“这斗篷将变成一个钢铁般坚固的牢笼”,这意味着,“物质财富对人类的生存开始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控制力量”,最后就是“没有有灵性的专家,心灵空洞、只要感官刺激的人”,这与今日社会何其相似?!
呼召带来生命的束缚还是自由?
回应上帝呼召是出于心甘情愿的“自由”。上帝呼召人是现在进行式,人响应上帝呼召也是现在进行式,问题是:
时刻回应上帝呼召的人在哪里?你在哪里?
”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甚么,他就赐给你们。
【约翰福音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