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女之别
有学生问老师:
为什么我们十八岁就可以当兵,却到二十岁或二十二岁才能结婚呢?
老师说:因为婚姻比打仗更难。
这是坊间的笑话。
男,汉语是“从力、从田”,即下地干活的人。
女,是象形文字,类似日本女人穿和服,谦恭走碎步的样子。
在当代习俗之中,和异性发生过肉体关系的人:男孩就变成男人了;女孩就变成女人了。这是现代“性”的观念。我没有考证这个观念什么时候,深入人心的,您知道吗?
公立学校男女一样的上课,一样的校服,一样的教学要求,以至于人性中性化:男人越来越媚娘化,女人越来越像女汉子。这是同性恋的温床,不知道您是否有意识到。
圣经中有一个关于年龄与性别的教导:
凡被数的利未人,就是摩西,亚伦照耶和华吩咐所数的,按着家室,从一个月以外的男子,共有二万二千名。耶和华对摩西说,你要从以色列人中数点一个月以外,凡头生的男子,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民 3:39-40)
我读圣经的时候,感动一点小吃惊:一个月,多大一点小孩,就要区分男女了!
我们中国人称呼1-3岁,统一为“孩提”年龄,就是父母抱着的年龄,自己不怎么会走路的年龄:我们七零后的乡下人,那个时候,都是穿开裆裤的,不分男女。
而男女服饰、穿戴方面,必须开始差异化:
妇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妇女的衣服,因为这样行都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申 22:5 )
有一次,我带两岁多的儿子上厕所,他直溜溜地往女厕所走。
我拉住他,认真地说,我们是男的,要往男厕所去。
我旁边经过一个笑容可掬的女生,看着我乐着呢!
听说西方最时髦的索多玛观念有五个性别了:男性、偏男性(Ⅱ型)、两性人(Ⅲ型)、偏女性(Ⅰ型)、女性。
为他们的行为寻找理论工具:
男人也是如此,弃了女人顺性的用处,欲火攻心,彼此贪恋,男和男行可羞耻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这妄为当得的报应。(罗 1:27)
二、妇、妻和太太
古代中国以未婚女性称呼为“女”,已婚的为“妇”。
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婿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礼记• 曾子问》)
意思是:一个女的,即便和人订亲了,但是没有拜对方祖宗,到对方的宗庙里祭拜,也不能算着“妇”。
反过来,女孩拜过肖家祖宗了,就是肖家的媳妇了,完全是家族主义的宗教崇拜为核心的。
中国人娶媳妇,娶妻子,娶老婆。
对于小三或小妾,叫着“纳妾”,不可以用“娶”这个字。在古人中间,小妾只有一个理由“广子嗣”,就是原来的妻子不能生养孩子,就不得不纳妾,这是儒教的理论,所以“妾,立女”,站着的女人,伺候人的女人。
妻,是职位,甲骨文上头是冠冕、中间是做事的手,下面才表示女性的女,“妻,妇与夫齐者也”(说文解字),妻子和丈夫是齐头并进的人物,什么意思?
男主外,女主内,男耕女织。比如丈夫外出赚钱,钱交给妻子来管理,迄今为止,我家乡农村的习俗还是如此。女人地位一落千丈,是儒教治国的时候,如裹小脚,是宋代以后的习俗,并非中国历朝历代均如此。
凡信主以后的基督徒,我们的观念需要更新升级到:
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子,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弗 5:28-29 )
太太,是对女人,尤其是妻子的尊称。
太太,原始的含义是“周朝三太”,婆媳三代,个个诚庄恭敬,行为处处合于道德规范,其中:
太姜:古公亶父(谥为太王)之妻 ,亶父是周朝(部落)的开创者;
太任:季历之妻,即周文王的妈妈,文王的好品格都是妈妈教诲的;
太姒:周文王之妻,传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原来是说她,她生了十个儿子,最有名的是周武王。
所以中国人尊重好妻子为“太太”,就这么来的。
三、丈夫和大丈夫
男子结婚后,是女子的配偶,即丈夫。
但“丈夫”的来源,很有趣,是身高所决定的:《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按《说文·夫部》“夫”字下释丈夫,谓:“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犹言“大丈夫”。
看到兵马俑的塑像,我是怀疑中国人的身高,在历史以来是缩短的,当然,历史没有留下标准的尺度,古时候的度量衡和今天的度量衡不一样。
在民间,有“男子汉大丈夫”的说话,丈夫不认为是生理上的特征,也不是强调婚姻关系的特征,而是人格特征:
“壮士灰心不丈夫”(马臻《前结交行》)
如果是基督徒男子,您应该升级到:
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他又是教会全体的救主。(弗 5:23)
丈夫一词,中国古人那里,具有浩然之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翻译: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仁”宅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礼”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义”’路上;得志时,同他人一起走正路;不得志时,就独行其道。富贵时不骄奢淫逸,贫贱时不低声下气,威胁时不能奴颜媚骨,这才叫作大丈夫。
所以,圣经翻译为中文的时候,对于古以色列战士,和后来的福音精兵们,也采用“大丈夫”的称呼:
当约押带领以色列军队与亚扪人作战的时候,他激动手下说:“ 我们都当刚强,为本国的民和神的城邑作大丈夫。愿耶和华凭他的意旨而行。”(撒下 10:12)
“你们务要儆醒,在真道上站立得稳,要作大丈夫,要刚强。”(林前 16:13)
求主更新我的生命,做好一个“大丈夫”!
—鼓励三真文学,随意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