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2 11 月, 2024
spot_img

妥善对待他人的利益:亚伯拉罕、东林党人和银子

(古老的钱)

银子是好东西,钱啊,白花花的钱!

人类使用银子的历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但大规模开发银矿,是大航海时代,1500年之后的事情了。

1、亚伯拉罕为何不杀价?

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被认为是首个开采白银的主要发源地,这地方居住一个民族,叫“赫人(Hittite)”。他们比亚伯拉罕先来迦南地,公元前两千年以前,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平原。

最强盛的时期是公元前1600 – 1200年,他们打倒了古巴比伦帝国,势力扩展至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他们建都在Hattusa,就是现在土耳其的Boghazkoy。(百度百科)

公元前2091年,已经75岁的亚伯拉罕(当时叫亚伯兰,创12:1),带着妻子撒莱、侄儿罗得,千里迢迢,来到迦南地。六十年后,亚伯拉罕的妻子撒莱在127岁的时候,过世了!

需要安葬的墓地,怎么办呢?

那时,亚伯拉罕,看上赫人以弗仑(Ephron)的一块地,多大不知道,叫着“麦比拉”一块地(cave of Machpelah)——作为家族的坟山。当时的人们的通用货币,正如15世纪之后的世界贸易货币——银子。

周围那些在城门口出入的人,即有地位的赫人话说得很客气:“我主请听。你在我们中间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只管在我们最好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我们没有一人不容你在他的坟地里埋葬你的死人。”(创 23:6)

作为土地的当事人,赫人以弗仑也说:“我主请听:值四百舍客勒银子的一块田,在你我中间还算什么呢?只管埋葬你的死人吧。”(创 23:15)

亚伯拉罕没有讨价还价,直接平四百舍客勒银子给以弗仑,并有多人做见证,以弗仑当然感到爽快,顺便把这块地周围的树,也送给了亚伯拉罕。(创23:17、18)

我们无法历史性地知悉亚伯拉罕买块地的面积多大,因此不好比较:

耶利米为一块田只付了十七舍客勒(耶32:9),多大?不知道。

大卫为打禾的场与牛只付了五十舍客勒(撒下24:24),多大?不知道。

大卫付了六百舍客勒买下整个圣殿的殿地(代上21:25),面积不知道。

暗利用二他连得银子(六千舍客勒)买下整个撒玛利亚山丘(王上16:24)。

若不知道这些产业的详细状况,及当时的地价,很难作定论。(资料来源:丁道尔圣经注释)

四百舍客勒银子是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算的:

1舍客勒银子,相当于11.25克银子。

400舍客勒,相当于4500克,即90两(1两=50克)

因为银子是贵重的、保值的金属,中国人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开始把银子作为通用货币,在清朝是法定货币。

明朝的范进岳父,作为屠夫,一年的收入大概30两银子,90两银子,他不吃不喝,大概要干三年

康熙年间(1662-1722年),中国普通农村土地,10两银子一亩地。也就是400舍客勒银子,在满清中国可以购买9亩地,假设古代银子纯度不高,打折一半,也是4.5亩地,这是很大一块坟地了!

当然,这还是不很准确,看亚伯拉罕同时期的的购买力如何呢?

约瑟的哥哥把约瑟卖给以实玛利的商人,弄到古埃及当奴隶,约瑟是青少年,400舍客勒银子,可以买20个像约瑟这样的奴隶了(参考: 37:28 )。

摩西记录,古代中东的成年奴隶,满打满算也才30舍客勒(参考: 21:32)。

亚伯拉罕派老仆人给以撒娶老婆,彩礼是“一个金环,重半舍客勒,两个金镯,重十舍客勒”(参考: 24:22),一共才10.5舍客勒。公元前1780至 1580年间,埃及王朝的法典规定,银的价值为金的2倍,银子比金子值钱。

我们至少可以肯定,亚伯拉罕买的快坟地,是偏贵了,亚伯拉罕为何不讨价还价呢?多杀一分钱,就是多赚一分钱,——毕竟是自己口袋里的钱!

我的推理分析是:

①亚伯拉罕,因为这么让人“吃惊”的生意,是在众人作证的面前完成,这样的消息,必定传播到周围地区,成为“亚伯拉罕”产业的见证,以后不会后悔或侵占这块土地——道理上谁都说不过去

此后,亚伯拉罕自己、以撒、利百加、雅各等人,除了拉结以外,都埋在这块土地上,一直是亚伯拉罕家族的坟地。

②亚伯拉罕的良心是自由,没有和人讨价还价,一方面,他确实积累了不少财富,这些钱他付得起,另外,他没有拆穿别人虚伪的客套,毕竟对方不认识神,“不要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 9:8)

③性情使然,亚伯拉罕因为牛羊太多,和侄儿罗得的产业不能呆在一块,对罗得,也是如此谦让的,让罗得选择或左或右,自己最后拿,“当叫众人知道你们谦让的心。”(腓 4:5)。

亚伯拉罕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对方的报价保证了自己的利益,就没有必要讨价还价。

我从前是做外贸的,国外一些商人做生意的时候,他们只要觉得自己有钱赚,不会和我们大陆的厂商讨价还价,给人“傻乎乎”的感觉。久而久之,我们发现对方是大智若愚,很好打交道,最终是双赢!

如果我们狠狠地杀价,把对方逼到墙角,人家要不勃然大怒,不跟我们做生意,要不以次充好,用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我们,最终是双输。比如菜市场的蔬菜瓜果,大家都打价格战,许多小商小贩,不得已用八两称、甚至六两称。——否则,人家怎么活呢?

妥善对待他人的利益:亚伯拉罕、东林党人和银子

2、东林党人和明朝的税收失败

明朝为何会灭亡,原因很多,从财政上来说,出在税收上。

从南宋开始,江南税收是朝廷财政的支柱,明朝收税的方式用直接从收入中收税,和我们今天在流通领域里,消费过程中,已经抽掉了税收,两码事。

明朝公务员工资不高,主要开支是:

军费开支庞大,单从辽东军饷来看,“自万历四十六年(1618)润四月起至泰昌元年(1620)十二月止,共计发银二千一十八万八千三百六十六两”,平均每年600多万两,超过户部收入200多万两,其他的地方战事的支出还未统计。

皇帝生活的奢侈,万历时,甚至每年进入皇帝内库100万两的金花银都已不够用,其它举例说明:重建毁于火灾的皇极殿、中极殿和殿极殿,朝廷令湖广,贵州,四川三省采办名贵楠杉大木,仅工钱就耗银930余万。至于整个三大殿的重建工程费用,更是不计其数。

朱氏子孙每年由国家拨给丰厚的禄米,隆庆五年(1571)礼部也报告说,约占全国存留粮总数百分之八十的“870万石税粮”支给了亲王郡王和各级将军,其中还不包括宗女仪宾。

……

明朝的收入来源:税收!

因为常常入不敷出,出了事,就要加税。

为了抵御俺答汗入侵北京的军队,加税!

为征剿倭寇,在江南等地加征四十万两,加税

对朝鲜用兵,又找到需要钱的理由,加税

……

总结明朝灭亡之后,东林党人黄宗羲说:

“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后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意思是说:

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

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黄宗羲定律”。一般百姓除了逃税漏税之外,就是抗税或民变。

万历二十二年(1594),福州发生抢米风潮;

万历二十七年(1599),山东临清发生万人抗税事件;

万历二十七至万历二十九年(1599-1601),武昌爆发了两次民变;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广东新会发生“谯门之变”;

万历二十九年(1601),苏州发生“织佣之变”;

万历三十年(1602),苏松地区机户官文煽动劫掠骚乱;

万历三十一年(1603),杭州发生大规模机户罢工、逃亡的群体性事件…...

以上一切,都是银子问题!

黄仁宇先生在其著作《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通过对明朝汾州府和杭州府的田赋税率进行了统计分析,证实了明朝的税率并不高;杜车别先生在《关于横征暴敛问题-兼驳吴思-崇祯死弯》一文中也指出,明朝赋税其实非常低。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民众总是通过各种手段抗税呢?

古代中国不是产银的国家。银子成为流通货币,是国际贸易的影响,明朝中后期东南地区商业逐渐兴盛。

美洲白银被发现,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是用白银从中国购买陶瓷、茶叶、丝绸等等,中国是一个贸易顺差国家,久而久之,银子积累多了,就成为国家通用货币了。

不但如此,银子好用,购买力强大,谁不喜欢?白花花的银子,是明朝最好的硬通货!银子也是政府的收税货币!

随着白银地位确立,明朝当时的货币“大明宝钞”,退出历史。但是,明政府对白银的流通无法引导、控制,那些没有在白银流通路线上的地区,民众想要完成低额的赋税就必须变卖更多的收成。

如北方农民的穷困潦倒,被官僚的层层搜刮,导致农民为了缴税而抛售粮食,穷上加穷。

类似大贪官刘瑾坐拥上亿白银,象征社会财富的白银多掌握在当时官僚特权手中,贫富差距巨大。白银增值之后,有钱人更加有钱,江南商业和贸易业在明朝中后期也遭受重创。

另外,1620年,欧洲爆发了一场贸易危机,从西班牙到荷兰,全世界的贸易都受到了影响,海外贸易中流入中国的白银也在减少。

所以,“银荒”变得严重:内地和沿海地区的民众有布、粮,却无法向明政府缴纳足够的白银以完成税收;边地士兵、饥民手中有白银,却买不到粮食。流通中的白银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民众卖其妻子儿女换银的悲惨境况!

从明英宗天顺年间开始,太监充任税使,到西南地区管理银矿税收,到江南地区收取税收,收税不是请客吃饭,中间对税户多有冒犯是难免的!这些太监增加了民众对赋税的抵抗情绪。

妥善对待他人的利益:亚伯拉罕、东林党人和银子

东林党人,在这个时代,脱颖而出!什么是东林党人呢?

从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官场失落的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名满天下!形成了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政治集团,直到明朝灭亡,共存在了近40年时间。

东林党人,是一群典型的儒生,我们熟悉的是中学课本描写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标榜气节,站在道德立场评论朝廷,评价官员,成为在野党无妨。

变为执政党的时候,声称“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通过泰昌皇帝(朱常洛,1582~1620)取消了工商税,就麻烦了。政府的军政开支,都是需要银子的,不能靠气节或道德吃饭,如果不向工商人士收取银子的话,就只能从农民身上收取。

这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为何呢?

我们知道中国农业从汉代到满清,平均产量只增加了一倍,你收的税收越多,农民生活就越苦!

工商业才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政府的责任是营造有法治的、能公平竞争的环境,提供稳健的货币政策,然后向盈利的商人收税。合理的纳税是商人的本分——东林党人不懂人的利益关系。

最终,农民,特别是北方农民,白银为支付方式的税收负担日益沉重,赶上灾荒年,就吃不上、穿不上。这种背景下,一位陕西米脂县的失业公务员:李自成,就揭竿而起,领导一群饥饿的流民,攻入了北京城…..

可见,人的利益问题,不处理好,是吃大亏的!

资料参考:

1、吴显胜:《明朝中晚期民众抗税现象小探》(论文,未刊,电子版)

2、刘刚、李冬君:《中国近代的财与兵》(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

更多的交流,欢迎加个人微信:

妥善对待他人的利益:亚伯拉罕、东林党人和银子

所属主题
肖遥 文以载c道
肖遥 文以载c道
以道育人,以家事主,愿祂的国强大,愿祂的义广传! 公号:文以载c道 微信号:jiduhuajiaoyu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