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9 9 月, 2024
spot_img

向在家教育的先行者学习

教育是一种生命经历,永远没有回头路可走;教育是一种经验理性的思考,永远不可能学完全,尤其是在家教育,我们都只是刚刚开始的人,都需要向别人学习,尤其是学习先行者,避免自己少走弯路。

昨天大年初四,我携一家人拜访了陈弟兄、晓临老师和陈佳音一家。晓临老师的课,我之前在网上听过,很棒的经验,很想感受他们家真实的生命,陈佳音原创的歌曲我特别喜欢她那种有着宋词的古典味。

回来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开了一个小型圆桌会议,总结我们的学习收获,我也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

 

1、孩子孤单怎么办?

首先,我们生命本身是孤单的,作为父母我们从小学读到大学,现在如果我们想玩,想找人倾诉心肠,能找到谁吗?你拿起电话试试看?

即便,我们是基督徒夫妻,对方就真能明白我们吗?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祷告上帝吧”——意思是说你不要找我。

生命真正的满足是与上帝的交通,和上帝正确而美好的关系,否则,不管我们多大,社会关系多么宽广,都无法填补我们内心的空虚。

孤独,不要孤僻

孤僻是故意逃避人际关系。

这种孤僻感,恰恰来自学校的人际关系伤害:

陈弟兄说到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男孩子经常欺负同学,而老师觉得“小孩子打闹是小事”,不管,老实巴交的孩子或者个子矮小的孩子就被欺负,而害怕人际关系,和人交往的时候不自在,因而逃避现实。

我之前也遇见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被同学和老师羞辱,在家里被父母催逼紧压,感到生活中没有成就和出路,就逃避人际关系,躲在虚拟的网络或游戏之中,构建自己的欢乐世界。

在家教育的孩子有孤独感,但不会有孤僻问题。

我们如何帮助孩子的孤独感呢?

作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人,我理解为在基督里合一,不要居高临下的教训孩子,乃是和孩子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在孩子面前志气高大,反倒降卑,和孩子成为朋友,无所不谈,告诉孩子其实父母现在也是孤独的,关键是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孤独。

我也问佳音,你是怎么面对的呢?

她告诉我,现在她去美国以后,有许多的同学了,除了弹琴,也会写作,特别喜欢看书。晓临老师告诉我,孩子一天有两个小时的读经,祷告,敬拜。

她们所在的小区也有和她同龄的小女生,只是玩过一两次以后,大家追求的目标不一样,就玩不到一块了。

教会里有同龄人,主要在周六和周日相聚。在教会这种处境下,可以和其他孩子建立长久的友谊关系。

其实,我们在学校念书,真正玩得好的同学,一个班就两三个,其他人都是我们身边匆匆的过客。孩子确实会羡慕学校有那么多孩子玩,但看到的不是事实。

晓临老师带我们回到圣经:亚伯拉罕100岁生孩子,和孩子怎么没有代沟?以撒没有什么同龄伙伴,怎么就长大成敬虔后裔呢?

 

2、一步到位的人文教育

   陈弟兄和晓临老师与女儿相处的时候,是将孩子看着大人,而不是当她是孩子。如看见狗就说是狗,而不是“狗狗”,不需要进行第二次教育来修正。

    我告诉他这是古典或经典教育的理念。

 古典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是没有循序渐进的观念,循序渐进只适合于数理化课程,乱用于人文学科是十八世纪以来的理性主义之偶像崇拜,从德国传入前苏联,又传到我们国家。

我们在公立教育背景下成长的人有“二次教育”的感受:就是学校教育的东西,都是假,需要父母帮我们分辨,哪些是套话,哪些是潜规则,我们应该如何和老师同学搞好关系,等等,至于我们这些乡下农民的孩子,父母不知道如何教我们,就麻烦了,往往陷入书呆子式的困境或者乡巴佬式的尴尬,需要更多经历社会痛苦或大量阅读,才能将原来学校教育的东西“呕吐”出来。

“二次教育或多次教育”是我们的知识更新,经验更新,以便才能适应社会,或追求理想,如果我们了解教育内幕,实际上,现在上课的老师们也知道他们教的东西太假,太装,只是揣着聪明装糊涂,为了混饭吃,为了一个职业,不得不继续演戏,反正全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如此,潜规则是只能做不能说的。

基督徒可以在圣经的领导下生活,把永恒的真理教育孩子,把长久的知识传授孩子,这样的分享,让我产生共鸣:我的亲身经历,让我费时费力。

我直到三十多岁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直到四十岁才确定自己的人生道路,我身边有大把大把这样的糊涂虫:从小在教会长大,公立学校成长,到了三四十岁,陷入中年迷惘,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追求什么?信耶稣不认识自己,这也叫信仰

 

晓临老师告诉我们:

只要孩子和上帝建立了关系,什么东西都好说了,懂得敬畏神了,什么好处都不缺。

只要孩子知道喜欢阅读了,学什么都东西都快,理解能力强,即便教,只要稍微点拨一下。

 

3、要不要读大学呢?

一般人认为:小孩子应该读好的小学,好的中学,考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得到好的收入,买好的房子,嫁娶好对象,再生孩子,读好的小学…….

如果不这样生活,就毁掉了孩子,自古华山一条路,在家教育却是另外一条路。

我们需要问我们的亲友:

读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找一份好工作。

问题,很多人大学毕业以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有一学生团契的人告诉我,他们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改行。

例如许多美院的学生,有几个成为教授,成为名家呢?多数人还不是分到地方中学教书。

现在社会的大门越来越开,你看体育运动的金牌得手,文化成绩不怎么样,可是照样进入北大清华读书,为何?人家是金牌得手啊!

首先,这个社会生活得好,得有自己的绝活!

这些绝活可以是弹琴、画画、雕塑或者折纸……

少壮狮子,还缺食忍饿。但寻求耶和华的。什么好处都不缺”( 34:10 )。

陈佳音,一天的时间就三大块,学习神的话语,学习自己的爱好,一般知识学习,她的潜能和天分很早就显明了。

我女儿听了以后,感叹说自己背圣经太少,我妻子感叹自己读经祷告太少了。

陈弟兄,鼓励我们的女儿画好画,将来可以去旅游景点卖,可以网上拍卖。

实际上,在家教育最适合发挥人的天分。

在专业上,晓临老师提醒我们一定请好老师,不要耽搁孩子的成长,更不要限制孩子的发展,这让我不得不敬畏神:帮助我女儿喜欢画画做手工,儿子喜欢车子等机械…….我该怎么样帮助他们呢?

 

其次,我们不是不要文凭,我们要专业证书或比赛获奖证书:

如陈佳音已经在《第四节斯坦威华南青少年钢琴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文学作品多次录入《世界汉语文学校园版》刊登,2014年在美国密苏里州获得了Special Merit 4 +High Honors-Classical Era(古典时期作品最高荣誉奖)。

陈佳音的音乐老师获得英国XX音乐证书(名字我忘记了),在英属联邦都是承认的,凭这个文凭,她(他)以工作名义移民新西兰了,清华北大的文凭有这个用途吗?

所以我们在家教育的孩子,一方面要提供环境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神放在他们心中的喜欢)的方面,深耕细作,一方面要让孩子参加各种比赛,考等级证书,证实他们的学习成就,找到社会职业。

无论是绘画,还是音乐,求神赐给我们孩子更多风格,更多不同。

一位叫彭石(音)的弟兄告诉我,他在日企进行智能技术开发,2016年是机器人技术蓬勃发展的一年,我们国家也在大力推动,代替劳动力的短缺。

机器人有乒乓球高手,围棋高手,甚至在日本,机器人技术可以对病例进行资料库分析,比老教授老医生都厉害,但是机器人不能创意,很多行业将被机器人替代,但是创意性的工作,机器人永远代替不了。

在家教育,让孩子自由发挥自己的天分。

彭石(音)弟兄说,他大女儿已经留学日本了,给我们看了他女儿在日本一边教人折纸,一边念高中的视频。当年在家教育,父母急得要到教育局投诉自己,现在看到孩子的成长,也得安慰了。

……

以上是我学习到的内容,愿给读者带来帮助。

所属主题
肖遥 文以载c道
肖遥 文以载c道
以道育人,以家事主,愿祂的国强大,愿祂的义广传! 公号:文以载c道 微信号:jiduhuajiaoyu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