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航
12月8日当晚,闻名世界的西班牙圣家族大教堂(以下简称“圣家堂”)三座塔楼之一的马利亚塔楼成功封顶,并在138米的塔尖处,点亮了新装上的重达5.5吨的“伯利恒之星”。
01
闪耀夜空的“伯利恒之星”
马利亚塔楼是圣家堂第二高的塔楼,仅次于172.5米高的主耶稣塔楼。它的塔顶以星状12面体的水晶玻璃封顶。塔尖形状源于“伯利恒之星”,也被称作“圣诞之星”或“Y神之星”。
在建筑设计师高迪原设计图中,这颗星特别标注要闪耀出代表光明和圣洁的白色光芒。
这颗闪耀夜空的星名叫“伯利恒之星”,取自Bible里的相关记载。(参 《路加福音》2:8-11,《马太福音》2:1-2,10)
02
高迪设计中的隐喻
坐落在巴塞罗那的圣家堂,是天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令人称奇的创意,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
圣家堂共设有三座宏伟的立面,包括Y神诞生、受难和复活,每一面都有四座支撑塔楼。
其中,Y神诞生立面是圣家堂的主入口,这里大部分是在高迪亲自监督下完成的。高迪避开了他所熟悉的哥特式风格中常见的直线和直角,建造了这座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大教堂。它就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植物,呈现出一种自然之美。
此外,高迪试图将他所信奉的信仰教义浓缩在圣家族的建筑中,这使整座建筑充满了大量的图案。
这些图案上有圣人和Bible故事,以及花鸟、水果、贝壳和树叶。高迪善于运用自然元素,如树木的形象,教堂内柱子上雕刻了如树干一般的关节,树顶“花朵”和“叶子”缀满了穹顶。但也有象征性的雕刻,比如鹈鹕,据说雌性鹈鹕有时会用自己的血喂养自己的孩子。
高迪在圣家族的建筑中,也用到了这个隐喻,象征耶稣以自己的牺牲拯救人类。
03
一生忠于使命
圣家堂始建于1882年,随着工程的进行,这个项目在理念创新上似乎越来越大。
高迪不会因为工程越来越大而焦虑着急,他说:“我的委托人上帝并不着急。”
高迪知道这座大教堂不会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他对后来的建筑师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他的想法感到满意。但为了遵循他建立的教堂建筑结构规则,他留下了许多模型和图纸。
在圣家堂建筑内部,教堂的柱子像树一样,似乎不受重力的影响,柱子的表面像熔岩河一样流动,墙壁膨胀而凸出。教堂的外部装饰着藤蔓状的扭曲格栅或镶嵌着彩色的碎瓦。他所追求的美是一种基于上帝的自然创造之美。
高迪认为自然是神圣的,具有象征意义,很多事物都可以揭示上帝的存在。通过自然的超凡之美,他希望他设计的大教堂也能达到这种美。
悔改后的高迪对上帝有强烈的委身,并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在大斋期期间,他时常禁食,作为一种忏悔的行为,并为建造大教堂的工作做准备。
作为顶尖的建筑师,他时常戴着手套,手里攥着设计图来到建筑工地,而后来他决定过简朴生活,不再看重财富,饮食简单。
1914年开始,高迪将一生的工作致力于圣家堂的建设,并一直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他将建造圣家堂视为一种人生使命,他生活在工地,和一小群石匠一起工作,确保建造的一切都像他想象的那样。
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监督教堂建造项目的方方面面,甚至亲自做一些雕刻。由于他向来在建造上精益求精,建造的过程非常缓慢。另外,圣家堂的建造完全是由外界捐赠而不是由一个富有的主要核心捐助人建造的,而高迪自己的大部分收入也用在了圣家堂的建造上。
1926年6月7日,就在他收工准备回家之前,他对他的一个工人说:“文森特,明天早点来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制作美丽的东西了。”
然而,他在回家的路上过马路时被电车撞倒。由于衣着破旧,他被误认为是流浪汉,并被送往附近的贫民医院。
在那里,人们在他的口袋里发现了一本福音书。就在他74岁生日的前15天,他在那里去世。他死时抱着一个十字架,嘴里还喃喃地向Y神祷告,几天后被安葬在圣家堂的地下墓地里。
04
祂是全人类的希望
高迪死后留下的圣家堂反映了他强烈的信仰,实现了他的愿望:无论贫富,都可以在这里体验基 督信仰的超然真理。
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奥运会上,人们重新燃起了对高迪和他那令人震撼的圣家堂的兴趣。
在高迪的建筑观中,震撼的视觉冲击,能看到属于神hen的荣耀。随着圣家堂即将全面完工,它继续成为信徒的朝圣之地,同时也是非信徒所向往的艺术殿堂。
除了伯利恒之星的象征意义之外,高迪也曾在手稿中写下,制作“伯利恒之星”的材料需要的是蓝色玻璃,因为“蓝色玻璃象征活水”。
作为象征和隐喻的大师,高迪设计的伯利恒之星,也在当下的降临期以及即将到来的圣诞节给我们带来了安慰。
尽管病毒突变、疫情加剧,周遭的环境灰暗,但光明就像高高耸立的伯利恒之星,总是点亮我们心中的希望。而耶稣基 督是这个世界的真光,祂是弥赛亚,是我们全人类的“伯利恒之星”!
参考资料:
http://33h.co/ka4ju
http://33h.co/ka4j8
http://33h.co/ka4je
作者简介:
陆航,愿做这世界的小小守望者。
版权声明:
感谢作者汇寄,佳音乐道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佳音乐道”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