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11 月, 2024
spot_img

洪亮|博士论文简介

洪亮先生博士论文简介
▲▲▲


论文《面向终末的生命:卡尔巴特与爱德华图爱森早期著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二三年)》共计二百七十六页,正式提交于二零一四年十月,两位评议人最后评分为Summa cum laude。


二零一零年,瑞士苏黎世神学出版社推出卡尔巴特《罗马书释义(第二版)》学术校勘本,标志着国际辩证神学研究步入新阶段,与此同时,德语学界对这部经典的历史研究日益聚焦于其与同代神学流派并时代思潮之间的对话结构,在此研究趋向下,笔者的论文对瑞士实践神学家图爱森在巴特《罗马书释义(第二版)》文本形成史中所扮演的多面角色,尤其是这位坚定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爱好者”对早期辩证神学的理论贡献首次做出了全面评估


sdfd

▲ Portrait of Dostoevsky by Vasily Perov, 1872


该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终末论与生命”阐述巴特一九一九至一九二二年的终末论概念与生命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指出“面向终末的生命”这一贯穿《罗马书释义(第二版)》终末论及其解释学原则的神学人类学视角这一章处理的文本是论文《社会中的基督徒》(1919),《对当今神学的未解之问》(1920),《圣经的问题,洞见与展望》(1920)以及论著《罗马书释义(第二版)》(1922)。第二至第四章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梳理巴特与图爱森从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二三年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阅读与接受,主要分析了两类文本,第一类文本为巴特与图爱森在这一时段的密集通信,保存于瑞士巴塞尔卡尔巴特档案馆,共计四十九封书信与一张明信片,第二类文本包含论文,讲道词与论著,共计十五种:巴特的论文《布尔什维克主义》(1919),《俄国革命1917》(1919),《社会中的基督徒》(1919),《当前伦理学问题》(1922),《教会与启示》(1923),《驳福斯特》(1923),《论“实在性悖论”的悖论》(1922),两篇讲道词(1920)和论著《罗马书释义(第二版)》(1922)以及《加尔文神学》(1922),图爱森的论文《布道的任务》(1921),《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社会主义》(1922),《迈向文化》(1923)和论著《陀思妥耶夫斯基》(1921)。这三章重构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接受史依次展示了1)巴特如何在写作《罗马书释义(第二版)》(1922)期间对图爱森提出的大量修改建议进行了直接采纳;2)图爱森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在创作时段上与巴特《罗马书释义(第二版)》(1922)之间持续数月的平行性;3)巴特与图爱森针对这两部著作展开的思想交流,尤其是“面向终末的生命”如何成为两者逐渐挣脱“俄国性” 与俄国革命这一理解框架,独立自主解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创作的基本指针;4)《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书中,图爱森首次把这个早期辩证神学所蕴含的神学人类学洞见进一步精确化为此岸的生命图像及其彼岸的透视焦点之间的透视学关系,这一透视学关系被巴特引入《罗马书释义(第二版)》,并在该书题为“巨大之无序”的第十二至十五章中得以全面展开;5)巴特对宗教大法官这一小说形象的独特解读,以及由此出发理解《罗马书释义(第二版)》罪论与教会论的可能性。第五章总结全文,指出《罗马书释义(第二版)》前言关于巴特与图爱森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的论断是一种后设视角下的虚构叙事,不符合两者书信交流所记载的历史真实,巴特与图爱森并非“被动接受”这位俄国作家的影响,相反,他们把“面向终末的生命”这一解读视角投射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世界,并将其剥离出俄国文化语境,以此来表述并打磨自己在终末论问题上的自我理解。就广义的辩证神学研究而言,该论文更正了把巴特《罗马书释义(第二版)》终末论等同为“灾难理论”的解读传统,揭示出早期巴特与图爱森终末论思维背后所隐含的神学人类学旨趣:终末不仅揭示着此岸生命的有限与必死,更意味着它在彼岸上帝之“信实”中的奠基与“成像”。


个人简介
▲▲▲


135

图片摘自 中国神学研究院(香港) 官网:https://www.cgst.edu/hk/cht/Professors/index/29444


洪亮,河南省固始县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宗教学硕士,德国图宾根大学神学博士,师从莫尔特曼,二零一五年十月毕业,博士论文《面向终末的生命:卡尔巴特与爱德华图爱森早期著作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二三年)》于二零一六年三月在Neukirchener出版社面世,先后获图宾根大学新教神学系二零一五至二零一六学年最佳博士论文与博士考试奖,二零一七年度恩斯特伍尔夫双年奖与二零一七年度曼弗雷德劳滕施莱格奖。洪亮现任职中国神学研究院(香港)神学科助理教授,同时兼任道风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以及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宗教与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重点为巴特,莫尔特曼,实践哲学,法律与宗教。目前师从圣安德鲁大学系统神学家施威博,继续撰写教授资格论文,主题涉及“汉娜阿伦特,汉斯约纳斯与朋霍费尔论责任的根源”。


洪亮|博士论文简介

关注我们


且思且行的朝圣路

与君同行!


洪亮|博士论文简介

巴特研究 Barth-Studien

[email protected]

编辑:Kimeikei

校订:巴特研究、Imaginist、Lea、Vanci、语石等。

注:图片未经注明均来自网络。

所属主题
巴特研究
巴特研究
分享关于德语神学家和思想家巴特(Karl Barth, 1886-1968年)的阅读、思考和写作,致力于传播与反思德语和英语学界对巴特的阅读与研究,致力于参与和推进汉语学界对巴特的阅读与研究。 公号:巴特研究 微信号:Barth-Studien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