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9月 24, 2024
spot_img

一块纪念碑引出百年前绵竹仁泽医院的故事

在绵竹市书画院的一个墙角下摆放着一块青石,该石碑高130厘米、宽72厘米、厚12厘米,上面刻的是汉字行书,石碑的边框设计成很有中国特色的剖开竹节。

一块纪念碑引出百年前绵竹仁泽医院的故事

绵竹书画院的大门口

 

石碑上刻写的题目是《英国罗公子·约翰纪念处》,笔者照石碑的文字一一记录如下;约翰·罗,四维牧师美德师母之长子,余之外孙也,生于主历一九一九年,殇于一九二二年,生中国三载未归英处,归主余尚未亲靣,因于绵竹医院特建此室为慈,善之助并为罗公子之纪念处焉,马太十八章二节云;耶稣便叫一个小孩子来,余逆知约翰亦被叫之小孩子也。约翰之外祖母雷建

一块纪念碑引出百年前绵竹仁泽医院的故事

放置的纪念碑

 

2000年,绵竹人民医院在改造扩建时,夹墙中的石碑被现场拉废土的九龙镇一农民拉回家中,准备作猪圈的地坪,绵竹书画院院长江绪奎得知后经过多方打听,最终收集到这块石碑。

一块纪念碑引出百年前绵竹仁泽医院的故事

绵竹书画院院长江绪奎

 

根据《绵竹县志》记载,1902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路景荣博士和妻子来到绵竹当医疗传教士,并于1919年与其他牧师共同捐资修建了教会医院,取名“绵竹仁泽医院”。1919年医院创办当年,路景荣的儿子约翰·罗在绵竹出生,但在三岁的时候安息主怀,享年只有3岁。作为信仰耶稣的外婆没有见过自己的外孙,自然悲伤至极。为表达对外孙的爱意,这位英国老太太专门打造了这块纪念碑。

一块纪念碑引出百年前绵竹仁泽医院的故事

石碑当初安嵌在绵竹人民医院的夹墙中

 

1919年,路景荣募集资金在庆云下南街(现人民医院地址),开始修建仁泽医院。1922年医院初具规模,开始接收住院病人;1928年全院基本竣工,建筑面积为2989平方米,有两个病房,设置病床40张。

一块纪念碑引出百年前绵竹仁泽医院的故事

1943年绵竹仁泽医院聘助理护士的聘书

 

1949年中国政权更迭后,来华传教士被迫离开中国。1227日绵竹县人民政府建立,传教士所创办的医院及学校被政府接管。1951年“仁泽”医院和县卫生院两院合并为绵竹县卫生院。1953年9月,改名为“绵竹县人民医院”。

一块纪念碑引出百年前绵竹仁泽医院的故事

1984年的绵竹县人民医院的院刊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医院受损惨重,院本部完全丧失医疗功能和救治条件。2010年5月,完成灾后重建,加固了住院部大楼,续建了共十二层的门诊综合楼,新建了辅助楼,全院整体迁回院本部,为了让人们追溯医院的历史,在医院里矗立了一块“大理石”,上面雕刻“仁泽”二字。

一块纪念碑引出百年前绵竹仁泽医院的故事

笔者在医院寻访时的留影


作者微信:139 688 32737

寻访不易 谢谢参与 若有奉献 可以赞赏或按住下面本微信专用二维码,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为本寻访宣教士足迹平台奉献:

一块纪念碑引出百年前绵竹仁泽医院的故事


所属主题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找过去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造的教堂、创办的医院、开设的学校以及安葬在中国的坟墓。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