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5 11 月, 2024
spot_img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


中国的近代史,许多与外国来华传教士有关,特别是医疗与教育,目前中国著名的医院追溯其前身,几乎都是传教士所创办,这些人不为名、不为利,一个个、一代代前赴后继的来到异国他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耶稣基督的救恩,还有先进的西医技术。在众多的人群中启尔德可能只是沧海一粟,而启氏家族在四川的医疗传教却惠泽八方。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1892年成都始建诊所


1892年,启尔德与他新婚妻子詹妮·福勒,共计9人被加拿大卫斯理公会差派来到中国成都开拓华西教区,两月余后启尔德的妻子詹尼·福勒因病去世,她成为启尔德家族在中国去世的第一人。1894年5月21日,27岁的启尔德与大他3岁加拿大人雷塔·吉福德(Retta G.kilborn)在成都结为夫妻,雷塔·吉福德后改名为启希贤。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启尔德夫妇


婚后启希贤为启尔德在四川相继生育了4个孩子。启希贤出生在安大略省,是八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一位,1893年受卫理公会之邀,以医学教友志愿队员身份来华,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位受过现代医学训练的女医生,其技术精湛,为各界人士所称道,创建了仁济女医院后又参与创办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并担任医科教师,讲授药理学、毒理学,直到1933年退休回国,于1942年12月1日去世,享年79岁。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1903年启尔德夫妇与4个孩子


1895年4月7日,启尔德和启希贤的长子启真道(莱斯利·吉福德·基尔伯恩L.G.kilbron)在嘉定府白塔街(四川省乐山)出生,5月全家迁居成都。1907年随母亲与妹妹回到加拿大读书,1913年获得奖学金进入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学院学习,先后获得医学研究生、文学学士、生理学和哲学博士学位。1921年毕业后与珍尼特·麦克鲁尔结婚。秋天他们乘船返回成都,先在彭县华西大学语言学院充实中文,又做了些医务工作,18个月后回到成都。在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先后担任教学工作、医科副科长等职务,并于1936年—1943年、1946年—1947年、1948年—1950年三度担任医学院院长、医牙学院总院长,直至1952年1月与第二任妻子吉恩·米勒离开四川时,已是成都公认的一位杰出的医生和医学教育家,华西坝的中国同行评价他的教学水平:“教得好,内容充实,清晰明了。”后在香港大学医学院工作到1963年。1967年6月23日在多伦多安息主怀,享年72岁。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启尔德的长子启真道


启真道的夫人珍尼特·麦克鲁尔(Janet McClure Kilborn),中文名叫启静卿,1921年与新婚的丈夫一起从加拿大回到成都。他们同为多伦多大学的医学博士。志同道合的夫妇俩在成都共同生活了22年,这期间,珍妮特花了相当多的时间照顾家庭,同时,这位医学博士也没有放弃专业,丈夫从事生理学,她从事眼科学,是成都早期的眼科医生,还在华西协合大学讲授儿科学和医学英语1944年,启静卿因患轻度冠状动脉梗阻回到加拿大,1945年5月10日因脑血栓突发而病故。为纪念这位令人尊敬的医生,华西协合大学医学图书馆以启静卿的名字命名。图书馆所藏医学书籍卷帙浩繁,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仅次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图书馆的全国第二大医学图书馆。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珍尼特·麦克鲁尔(启静卿)


启静卿去世之后,1947年另一位加拿大女性吉恩·米勒(Jean.E.Millar Kilborn)与启真道在香港结婚,婚后夫妇二人从香港回到成都,继续一家人对华西大学的贡献,她接替了启真道母亲启希贤的位置,从事儿科的医疗与教学工作。吉恩·米勒医生在1941-43年两年间就与启真道家交往密切。当她迁往仁寿的加拿大教会学校任医生时,当时启真道家的四个孩子就读于此,她还与启真道夫人启静卿曾共事于此校有一年的时期。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吉恩·米勒


启尔德的长女康斯坦斯·埃伦(Conetance. Kilborn. Ellen) 1898年出生于四川,中文名叫启素芳。1919年毕业于维多利亚学院,主修英语和历史,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在她取得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证书后,在Alma学院教了一年书,后与同班同学刘易斯·沃姆斯利(Lewis. C. Walmsley黄思礼)结婚。1921年夫妇被派到成都任教。1948年他们全家离开成都。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启尔德的长女启素芳


启尔德的小女儿科拉(Cora .Alfretta. Kilborn启智明),1899年出生在加拿大休假时期,她也将毕生的大部分精力奉献给了推动中国护理教育的事业。1920年,她毕业于多伦多的维多利亚学院,获现代语言荣誉学士学位。1926年,她随着加拿大联合教会的女子志愿队来到华西。在华大教学医院之一的成都妇女儿童医院工作。在近五年的时间里,她和母亲都在这家由她母亲建立的医院负责医学和护理学的教学工作。母亲退休后,她继续留在成都担任华大医学院新创的护士系主任。几年后,她一度回到加拿大照顾病重的母亲。1942年母亲病逝后,她又回到成都继续工作到1950年回到加拿大。她似乎已完全融入了成都人的生活,有一个极具成都化的呢称:“启幺姑儿”。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启尔德的次女启智明


启素芳的长女玛丽·埃莉诺(Mary.Eleanor.Kilborn黄玛丽)是家族第三代在中国的医疗传教士,她1924年出生于成都,她的小学和大部分中学阶段都是在成都和仁寿的加拿大学校完成的。从他们全家回到加拿大一直到1943年末之间,她在多伦多念完了中学,然后放弃了进入麦克马斯特尔大学的志愿,转而到多伦多女子大学攻读护理专业。继而她又在蒙特利尔完成了护理专业的研究生课程。1949年,同启真道夫妇一同回到成都,由于没有语言障碍的玛丽一到成都就参加了医院的护理工作。于1951年离开成都回到了加拿大。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玛丽手中拿着7岁的她和姐姐在华西坝与熊猫拍的合影


1990年,启尔德的嫡孙罗伯特·基尔伯恩医生(Dr.Robert Kilborn)为纪念启尔德访问了华西医大恢复了联系,促进成立了“启尔德基金”,专门资助加拿大医学界人士到华西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迄今为止已有十多批次的加拿大医学专家来到华西医院,开展了临床和基础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2018年2月6日罗伯特在加拿大安然辞世,享年94岁。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罗伯特·基尔伯恩


2014年9月,史丹利·克劳福德(StanleyCrawford)正式成为川大华西临床医学院的老师,教授医学英语3年,把其太祖父启尔德和这里的故事继续传播下去。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史丹利·克劳福德在其太祖父启尔德创办的医院前留影


2016年11月华西公共卫生学院陈列馆开放庆典,许多老华西传教士后代们应邀来参加开馆庆典,启尔德的外孙女黄玛丽与女儿德比一同出席当天的活动

一家三代中国情|铭记启尔德及后人在华72年的医疗传教母女俩在图展前合影


–欢迎转发—

 

(寻访广东今回、谢谢您的代祷)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

所属主题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找过去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造的教堂、创办的医院、开设的学校以及安葬在中国的坟墓。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