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广州市珠江南岸明心路36号的广州市惠爱医院,是中国第一间精神病专科医院。(现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广州市脑科医院、广州市精神病医院)。
医院门口的现称
1824年11月30日,嘉约翰(John Glasgow Kerr)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853年携新婚妻子来华成为医疗传教士,1855年接管广州眼科医院工作并重建医局,正式命名为博济医院,在行医过程中,嘉约翰特别关注着一个更为弱势的疯癫症患者们,因为他们要么被锁在家中,要么被投入监狱,最后往往是因遭受粗暴对待悲惨地死去或自杀。
嘉约翰
1892年,68岁的嘉约翰在美国长老会、中国绅商以及广州医学传道会的反对下,嘉约翰倾其所有,自己出资购买了位于芳村白鹅潭码头旁17市亩的土地用于建设惠爱癫病医院。
民国时期的广州地图上的惠爱医院
1895年,他利用自身的影响力,组织了一个临时筹委会,发出建院的公告,同时在各种刊物报纸上发表关于精神病治疗的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精神病,终于筹到了一笔款项。1897年,嘉约翰用2091.53美元建起一栋带有波斯风格的两座二层砖木混合结构的小楼。
惠爱医癫院的院舍惠爱楼,嘉约翰摄于1900年
1898年2月28日是惠爱医院开院之日,嘉约翰多年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当天,嘉约翰夫妇带着两名精神病人,乘坐着小舢板从珠江北岸驶向南岸,从芳村码头的杂草丛中走向这栋小楼。这标志着嘉约翰和这座两千多年的古城打开了中国精神病医治的滥觞之门,从此以后,中国精神病人从巫术和迷信鄙视的迷雾中解脱出来,得到了人道友善的医治。
南华医学堂职员合影,中间者为嘉约翰及其夫人
1898年医院开院来,头年共收治了11名患者,第二年增加至30名,之后病人逐年递增。病人的年龄下至13岁上至87岁,以20-40岁为主。病人主要来自广东省内,还有广西、云南和湖南,甚至部分来自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在1909年医院收容的194名病人中,有99名是被官方送来的,其中一半来自香港。当时香港出现精神病人,港英政府便会把他们送上火车直驶至广州芳村石围塘火车站附近,之后转至惠爱医院。
惠爱医院远景
1899年,嘉约翰从博济医院辞职,夫妇俩迁居到惠爱医院内,与病患们同住在一个楼房长达14个月之久。为安全和健康起见,他的学生们为他集资在医院外建了一栋住宅,但直至他去世前9个月才搬进去。
惠爱医院的老建筑
1903年,医院开始接收广州府送来的精神病人并接受政府资助,缓解了医院的部分经济压力。因为当时病人职业的以苦力和渔民居多,建院头几年的病人都是病人家属送至医院救治,或是有心人从街头领送过来的,医院的运作主要靠募捐及病人家属交纳的一点费用,举步维艰。
清末的广州府
1927年3月1日,国民政府接管了“惠爱医癫院”,扩充床位,扩建病房并改名成为“市立第二神经病院”。1935年12月,医院与市立第一神经病院重组合并,改称市立精神病疗养院。
惠爱医癫院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国民政府在匆忙撤退前,将精神病疗养院临时委托给广州天主教教会代管。由于社会动荡、经费困难、条件恶劣,病人死亡率很高,住院病人从沦陷前的800多人,一直降至抗战胜利时的60余人,全院职工仅余23人。
1938年10月23日,日军占领广州
1949年12月7日,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医院,医院更名为广州市精神病医院,1969年改为广州市第十人民医院,2003年改为广州市脑科医院,2014年复名为广州市惠爱医院,又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广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惠爱医院荔湾门诊部外景,摄于1989年
如今的惠爱医院分设芳村、江村、荔湾三个门诊,江村为住院部,目前是广东省内唯一的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
笔者在惠爱医院旧址的惠爱楼留影
–欢迎转发—
(谢谢您的关注、代祷、支持)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