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今天读完《利未记》,每天一章,大概一个月时间。希望每次读完一卷书,都能够做一个总结。好记录对圣经的一些思考。或许随着年龄增长,回顾这些认识,也是对自己生命成长的一个忠实记录。我一直遗憾的事情是,大学期间刚信主的时候,激情澎湃,在一个本子上写了大概几万字的读经感想,后来一直没有再找到。如今有了微信公众号这个东西,既能网上保存,也能满足我分享的愿望。
最近带领家庭礼拜,从《创世记》和《出埃及记》直接到《约书亚记》,跳过摩西五经的后面三卷。主要是考虑孩子不喜欢。但实际上大人也不喜欢这后面三卷。就像是《利未记》里面,上帝自己也说,“因为他们厌弃了我的典章,心中厌恶了我的律例。” 看来上帝比我们自己更了解人心和人性。
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了解,上帝在圣经里讲的故事也不少。以至于圣经学者告诉我们,创世记前几章是用最简单的词汇组成,连幼小的儿童也容易明白。而不是一堆数学公式和物理名词。否则连世上最聪明绝顶的人也搞不懂。感谢上帝,尽管这个世界充斥九阴真经、揭谛揭谛之类的秘籍,圣经却属于一本属于普罗大众也可以理解的天书。
不过就人性而言,看《利未记》显然没有看最近的新闻更有意思,甚至更有必要。有时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是想起上帝的伟大作为,而是想起国内外那些公知大咖和媒体今天又有什么高谈阔论,可以借他们的眼球让我一览天下时事,或者最近有什么了不得的新闻。于是打开手机youtube, 看看推特,翻翻朋友圈。好在微信群里一些弟兄报告今天读了利未记第几章,才想起昨天这章还没读,今天一起读了,好回个消息。
各种新闻媒体眼花缭乱,有些时候甚至让我按捺不住冲动,觉得仅仅作为沉默的观众不够,还想扯一嗓子。好在微信主动帮我毙掉许多意见。被迫落得清净。以至于当微信审核通过我写的某些文章后,我还在暗自为微信叫好,觉得它终于站在了言论自由这一边。人大概就是这样,把你圈起来后,带你出去溜达两步,也很快乐。
(想起电影《第九日》。这是根据一个神父日记,也就是历史真实事件制作的电影。一个神父被关在集中营里,目睹和经历了各种折磨以后,纳粹的领导决定让他回家几天,享受正常的日子,此时他觉得这真是天堂啊。然后纳粹的军官让他选择:是留在温暖的家中侍奉希特勒,还是回到暗无天日的集中营,效忠他那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
02
—
读《利未记》,就没有像看新闻有那么多感想了。只有刚开始读的时候和最后结束的时候,让我颇有感慨。刚开始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如果把人类放在达尔文的动物世界当中,献祭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除了人类社会,没有哪个动物愿意把食物拱手送给看不见的上帝。而圣经用整整一卷书专门记载如何献给看不见的上帝。何况这个时候的以色列人刚刚出埃及,并且抱怨没有食物吃。人类能够想到献祭,这一定是历史当中的一件大事情,起码是人类和猴子不一样的标志。这到底是愚顽无知,还是受到上帝的启示?如今的社会,哪里还把献祭当回事?哪里还把祭司当回事?哪里还把罪恶当回事?哪里还把恩典当回事?哪里还把上帝当回事。
最后快读完的时候,发现信息量好大,反复看了许多遍,尤其是26章。在26章记载了关于违反诫命者的刑罚,包括刀剑、瘟疫和饥荒。
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倾向于认为上帝审判的对象是不知悔改的别人。毕竟整个出埃及记记载的都是上帝如何审判埃及的法老。但在利未记的记载当中,上帝告诉这些出埃及的百姓,如果你们出了埃及,还是屡教不改,犯罪得罪上帝,上帝会利用刀剑,即战争审判这些百姓。再利用瘟疫进行审判。然后是大饥荒进行审判。我相信没有一个以色列百姓喜欢这样的信息。
牧师讲历史中上帝的审判,基督徒一般都阿门。但如果讲现在是对你我的审判,没有人会喜欢。但这恰恰就是历史上以色列百姓的反应。但不喜欢不代表圣经的话语错误,喜欢也不代表就是正确。所以当我听到教会牧师在疫情中为教会做认罪的祷告,心中非常感动。作为基督徒,或许这个时代的我们更要审视自己是否走在上帝的心意当中,而不是他们。
然而,我也知道上帝从不违约。即使以色列百姓厌恶上帝的律法,上帝却说,“虽是这样,他们在仇敌之地,我却不厌弃他们,也不厌恶他们。。。。也不背弃我与他们所立的约,因为我是耶和华他们的神。”
疫情当中,人类其实很乐观。因为相信一定会有疫苗和治疗的药物开发出来,控制瘟疫是早晚之事。我也一度抱有这种想法。但是圣经的话再次提醒,真正的乐观不是来自人类战胜瘟疫的能力。而是上帝自己的约定。我可以在人类的科学进步中寻找平安,却是短暂:灾难永远防不胜防,死亡永远不期而至。也可以在悔罪的恩典中寻找平安,因为这来自于上帝的大能与约定。
我问了太太一个问题,看新闻和看圣经,哪个对你的影响大?太太不看新闻,不过她想了想,说,这是个好问题。对我而言,看新闻影响很大: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看圣经有个好处,静一静。所以我在混乱之中,都是求圣经话语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