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徒并不喜欢别人给自己贴上“清教徒”的标签,因为这种称呼暗含暗含法利赛式的尖刻,他们更喜欢自称为“敬虔信徒”或“主内弟兄”。讲道、祷告和关于神的国度、有序的家庭、严守主日是这群人的标志,而当时英格兰的法律,即要求所有公民必须参加崇拜,为他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清教徒对待信仰极为严谨,正如他们自己所言:“我们所侍奉的就是一位严谨的上帝。”无论牧者还是平信徒,他们都有记录日志的习惯,目的是操练自己内在的诚实,争取做到在属灵的事上不自欺,以及与上帝亲密同行。
清教徒的牧者大致有四项非常重要的事工;
第一,教导教理问答,尤其是后来的《威斯敏斯特小教理问答》,可谓是清教徒教导的精华,主要集中在上帝的属性、耶稣基督的位格和福音的本上上面。他要求牧师与孩童的父母以及教父母一同教导孩童,而孩童也只有真正掌握了教理之后,才有资格接受坚信礼、领圣餐。
第二,牧师与信徒一对一的交通,清教徒将此事工描述为“安慰那些受伤的灵魂”。为了完成这样的事工,牧者需要对属灵病理学有深入的研究,要特别了解导致一个灵魂疾病的内因和外因。比如;怀疑、灰心、恐惧、怨恨、冷漠、令自己陷入试探、无法自拔的痛苦、缺乏勇气和毅力、骄傲、色欲、贪婪、苦毒、不满、自私、自怜、摇摆不定和自我放纵等,即今天人们熟悉的各种抑郁症状。
与属灵疾病相对应的则是信心、盼望、爱心、内在的确信、平安喜乐、很久不变的感恩与赞美、对上帝过国度的渴望、忠心等属灵健康要素,牧者需要从神的话语中提炼出来这些要素。
任何人都无法自赎,清教徒牧者不仅能准确地找到病症,而且还能让人来到基督面前,依靠上帝在基督里白白赐下的恩典,依靠基督的死,依靠基督的复活。只有这样,罪才能被涂抹,罪人才能胜过自己生命中罪的权势。
第三,牧者对上帝的作为有深刻的洞察,也要看清楚魔鬼的伎俩,它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计拦住信徒与神亲近,以神为乐。
第四,清教徒对真假信仰的判断,帮助软弱者变刚强,鼓励灰心者更多地参加团契,与众肢体一起赞美,避免落入个人的自闭和离群索居中,让他们常常回想上帝在圣经的应许。
关于虚假的信仰,清教徒牧者常将矛头指向天主教的错谬教导中,尽管当时英国其他教牧人员也发出批评的声音,但清教徒牧者批评的声音更大。
清教徒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的文字遗产,像巴克斯特、约翰欧文、和约翰班杨等人的作品,直到今天依然成为信徒书架上的“常客”。清教徒牧者并非职业作家,他们的写作只是作为对灵魂不断牧养的辅助,他们首先还是在传讲福音、关怀会众以及应对各种教牧紧急事务,而写作都是在这些之后进行的。
清教徒的著作不单单以圣经为基础,而且还要适合于拓展和加深信徒对圣父、圣子和圣灵的认识,帮助读者在蒙恩之道上更得造就。
清教徒的讲章虽没有打破背诵讲章的模式,但他们也会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绕开这些模式。他们常常能在圣经一节经文中,引申出极为丰富的神学含义。
为区分不同听道者,帕金斯就真理如何应用分成七类:第一种对真理无知又置若罔闻者,需要唤起他们的良知;第二种对真理无志但愿意受教,需要教理问答式的应用;第三种知识上了解但不愿意委身者,需要被上帝的律法降服而悔改;第四种能意识到自己的罪,需要将他们带到被钉十字架的主前面;第五种在主的恩典中扎根造的人,需要更深地认识到上帝如何施恩让自己的儿女成圣并得蒙保守;第六种已经归信但在道德上跌倒被罪辖制之人,需要上帝得饶恕;第七种真理上含糊不清者,需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的应用。
其本质就是借助圣经的教导和自身的信仰经历,竭力去揭露人心中那些败坏的欲望和阴暗的动机,促使受蒙骗之人面对他自己,弃绝他们里面伪装成某种美德,或道德的缺陷和不诚实。或者简单地说,就是要求凡被基督拯救的人,都要活出与蒙召相称的圣洁生命。
除此之外,成熟的清教徒的讲道风格以朴实著称。巴克斯特在《人的归信》中记载:“当牧者表达至关重要的信息时,那些最为直白的话往往会带来最佳的效果。若是灵力饥渴的读者把注意力放在辞藻的修饰和语言的精妙上,到最后极有可能只会被那些无关宏旨的事物所牵引而错失真正的珠宝。”他说:“如果有人落入水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要考虑如何在救人时仍然保持自己的翩翩风度,而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手拉他出来。”
清教徒所追求的理想就是在这世上为上帝代言,成为他忠心的教师、牧者、基督的使者、属灵的医生、灵魂的向导、上帝的传令官、真理的劝说者。尽管他们的风格有很强的说教性,然而并非缺乏想象力空洞乏味。相反,他们的文章形象动人快而有力。他们目的就是要让人们铭记、默想、讨论并应用,以达到信徒去相信、悔改、转变以及过圣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