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必然要表现出来,本质是实际存在的东西,而实际存在就是现象。现象不可和单纯的假象相混淆,直接性就是假象。当我们谈论现象的时候,总以为直接性或存在的东西好像要比现象高一级似的。但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和普通意识的区别就在于现象反高于直接性或存在,因为现象既包含自身反映,又包含反映他物,反而直接性或存在则只是片面没有联系的。
黑格尔认为形式就是现象的规律,但形式如果不返回自身,则这样的形式就会成为现象的否定,只有当形式返回到自身之内,形式就成了内容。理智习惯于认为内容为重要的独立一面,但黑格尔认为两者的重要性一样,没有形式的的内容,正如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一样。内容即形式转化为内容,而形式即内容转化为形式。如果形式不返回自身内,那么形式便是与内容毫不相干的外在存在。
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说内容没有形式,这只不过是表达内容没有好的形式,并不只说没有任何形式,正当的形式反而可以说成是内容本身。我们可以说《伊利亚特》的内容是特洛伊战争,亦可说是阿喀琉斯的愤怒,但这样的表达依然很空疏,因为《伊利亚特》也是史诗,正是由于诗的形式,它的内容遵照这种形式才显得伟大。又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仅仅两个家族的仇恨而导致爱人的毁灭,还不足以造成这部文学作品的伟大。
一本没有内容的书,并不是说这本书是一本没有印刷文字的白纸装订在一起,而是其内容有但等于没有的书。如果经过仔细的考察分析就会发现,所谓内容除了意味着富有思想外,并没有别的意义,因此没有内容的书等于没有思想。
逻辑也经常被认为没有内容,但这种没有内容指的是不能被感官知觉的那种内容,因为它的内容是思维,而思维很多时候都被当成认识的工具。比如科学,思维只是作为单纯的活动,而科学研究的内容很少是思维。
如果有人把自然的本质规定为内在的东西,那么他也就只能知道自然的外壳。普通思维的误区就是常将本质当成是内在的东西,是hi上凡现象所表现的没有不在本质内,凡在本质内没有的也就不会表现于外。在黑格尔看来,一个罪犯所受到的惩罚诚然是外在暴力所加,但真正讲来,这处罚只是他自己犯罪意志的表现。而这和马太福音“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一样,这也彻底粉碎了那些自恃内在优越而虚骄自欺的人。
尽管在生活里确实存在恶劣的外在环境对人的影响,但黑格尔依然认为“人的行为形成他的人格”。一个低能的画家或拙劣的诗人,无论如何夸大他们内心充满高尚的理想而自慰,那么这种安慰便是虚妄。如果他们坚决要求须以他们的主观意向为评判他们的标准,那么我们都可以有正当的理由拒绝这种虚妄无理的要求。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我们认定凡人取得的事业仅仅以为只是外在的表现,那么这就是嫉妒的外在表现。有嫉妒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于是便尽量去诋毁他人的伟大使之与自己相齐。嫉妒之人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巧妙,但任何人都无法完全掩盖自己的全部内心活动,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任何人的内心活动或多或少都无可避免地必然要流露出来。这就是黑格尔一直讲的“本质必表现出来”。
黑格尔对实用主义写历史的方法进行了严厉的批判,所谓实用主义写历史就是将人的内心和外表分离开,当论述伟大英雄的时候,不论这个人的内心有多么肮脏,但因为伟大的事业而忽略,甚至还借助心理学为之辩护。
除此之外,有时候心理学家还认为一个人的主观形式兴趣,比如虚荣、贪婪和权利欲等是外在形式的推动力,比如正义感、民族心等。黑格尔认为单凭一个人的兴趣,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人志其所行,也志其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