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有很多人知道中国第一位留学生是容闳,但鲜有人知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雅梅的故事;她一生中遭遇了三大不幸——幼年丧亲、中年离异、晚年丧子。因此,有人说金韵梅承受了“一个女人能够遇到的几乎所有灾难”。
1864年4月4日,金韵梅(又名金雅妹)出生于浙江宁波,其父金麟友是宁波基督教长老会最早的牧师之一,母亲“阿霞”毕业于宁波长老会的女子寄宿学校。
金韵梅
1866年6月下旬,金韵梅的母亲和奶奶相继感染疫病去世;不久,父亲也病倒了,传教士麦嘉谛前去探望时,病榻上的金麟友流着泪说:“没有见到你,我还不能死,因为我还有很多话要跟你说。”麦嘉谛将他接到宁波自己的家中照料,可是未能挽回他的生命,8月4日,金麟友去世,年仅31岁,剩下7岁的儿子金佩亶和2岁的金韵梅被麦嘉谛夫妇收养,这成为金韵梅生命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的麦嘉谛夫妇
1869年3月,5岁的金韵梅随麦嘉谛夫妇从中国回美国休假,在美国一年半的时间,“麦嘉谛夫妇待韵梅如女儿,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给她所有的机会和指导,在美国期间,她学会了讲英文”。1870年11月返回中国后,麦嘉谛夫人继续每天教她学习。
少年时期的金韵梅
1872年,8岁的金韵梅随麦嘉谛夫妇到日本,在日本八年教育部工作间,麦嘉谛娴熟的中文水平受到中日双方的尊重,金韵梅在这里完成了她的小学和中学教育。
年轻时的金韵梅
1880年5月,16岁的金韵梅随麦嘉谛夫妇离开日本,乘船前往美国。一家三口在纽约港登陆,金韵梅当时没有护照,她是作为麦嘉谛夫妇的养女获准入关。在纽约黑麦女子学校上了一年大学预科后,1882年秋,18岁的金韵梅入学纽约附属妇幼医院女子医学院,成为当时美国纽约女子医科大学唯一的中国学生。
美国第一所女子医学院创始人布莱克威尔(Blackwell)姐妹
1885年5月29日,金韵梅以班上第1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纽约这所著名的医科大学,获医学学位,成为最早毕业于美国大学的中国女留学生,这一届毕业生共12名,中国驻美国大使出席毕业典礼,并向她赠送象牙雕刻表示祝贺。
青年时期的金韵梅
1887年6月,23岁的金韵梅被美国复兴会任命为赴中国的医疗传教士,她和麦嘉谛夫妇一同乘船回中国,在船上,她参加了日食观测团,10月抵达厦门,但当地的传教士们不认可一位女医生,她自己办起了医院。不久后,金韵梅和麦嘉谛夫妇染上疟疾,她关闭了医院,辞去传教士工作。1889年3月,三人一同到日本神户治病休养。
在美国农业部工作期间的金韵梅
1894年11月,金韵梅和小自己7岁的意大利男高音伴奏音乐家伊波利图斯·拉索拉·阿马多尔·席尔瓦(Hippolytus Laesola Silva)在日本横滨结婚。金韵梅结婚后辞去了监理会的工作,两人即离开日本前往夏威夷,1895年底,他们的独生儿子在夏威夷出生,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10年,1904年,两人在旧金山离婚,9岁的儿子随母亲生活。儿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于法国索姆,年仅21岁。
儿子从圣约翰军事学校毕业时的照片
1904年10月,世界和平会(UniversalPeace Congress)在美国波士顿举行会议,金韵梅是会议的十七名副主席之一。并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10月6日的《纽约时报》发表一篇对金韵梅的专题报道;金韵梅以有“和平”义的汉字“安”来阐释中国人对“和平”的理解。
纽约时报对金韵梅进行的报道
1905年2月23日,在和儿子亚历山大·金共度过美国国父华盛顿的生日后,金韵梅将孩子亚历山大·金托付给朋友,自己离开美国回到了中国,受到倪维思夫人的邀请,先到烟台居住了一段时间。1907年,袁世凯了解到金韵梅在国内,便请她担任“天津北洋女医学堂总教习”,主持女医学堂的工作。
笔者在天津北洋寻访
1934年3月4日,这位杰出的女医生因患肺炎在北京协和医院安息主怀,享年70岁。3月17日,追思礼拜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礼堂举行,燕京大学神学教授刘廷芳主持仪式,北京的不少知名人士,如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福开森(John Calvin Ferguson)、顾临(Roger ShermanGreene)、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以及美国驻华大使出席了葬礼。
刘廷芳
按金韵梅的愿望,遗体葬在她位于海淀的农场里,而遗产中的很大一部分捐赠给了燕京大学。她对燕京大学和天津木斋学校的捐助,总价值超过两万元,教育部授予她捐资兴学一等奖状,这一奖状被刻在她墓碑的背面。现在,金韵梅的墓地已经不存,但墓碑仍保存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里。
金韵梅墓碑
1933年,金韵梅“收留”了一名到中国做学术考察的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小伙子雅罗斯拉夫·普实克。后来,普实克成为著名的汉学家,并在回忆录《中国——我的姐妹》一书中,记叙了与金相处的这段日子。
《中国——我的姐妹》封面
–欢迎转发–
(不做传教士、要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