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5 11 月, 2024
spot_img

谈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责任

今天,教育在数理化学科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然而在人文学科上越来越短浅。自然学科方面原本无国界,但人文学科却不同,每一个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依旧不同,如果说现在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只能说是物质文明全球化,但就各民族文化,不仅没有全球化,而且冲突还愈演愈烈,正如《文明的冲突》所言,未来全球化所带来的文明冲出更加突出。

正是因为人文学科其特殊性,不同于自然学科其普遍性,因此它在未来的教育中会承担更多的责任,如何消除民族之间的仇恨?如何化解文明之间的冲突?非自然学科能担当。

在人文教育中,不是为了强化各自文明的程度,而是要顾及各民族自身的特点,不一定能消除,消除就意味着文化霸权,尤其非常敏感的宗教信仰问题,但就如何避免隔阂,人文学科应该肩负这样的使命和责任。而且就教育功能而言,先注重其特殊性,才能达到普遍性。

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之理想,希望个人终究和天下联系在一起,因此就其地域性,属于特殊性,但就教育目的而言,也为达到教育功能之普遍性。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宗教能接纳但需要改良,又超越故不需要宗教。

尽管近代中国不同于传统中国文化之海纳百川,但直到今天中国社会上,各宗教信徒基本可以维持相互尊重,这在以宗教立国的民族国家中几乎不可能。

在中国的文化中,国家与天下的“距离”非常接近,甚至有天“下不平,国之不安”之说,因此中国传统的人文教育,其启蒙阶段就将这种全人类之普遍共性教育融通其中。相反,中国传统反而不是太看重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中国历史原本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交战和融合的过程,虽有长城作为分界线,但它不像宗教之间的界限,双方永远无法达成协议。

再看一下家庭,中国传统家庭大多数属于早婚,并且都是大共家,有点像“家庭共产主义”,人人都需要在这个大家庭中承担责任,也享有权利。而西方不一样,没有大共家之说,很多年轻人都会早早结婚,因为这是独立非常重要的标志,很多美国年轻人若未婚回家都十分不好意思。他们的父母不怜悯其子女幼小,而降低或者没有培养子女独立之精神,子女亦一样也不会活在父母年老疾病孤独痛苦之情绪中,而是依旧尊重父母精神独立。因此,当年老的父母将遗产捐给任何人时,子女亦都不会惦想此事。

如今,国人也分了家,学习西方过自己的小家庭日子,但婚龄却越来越迟,而且啃老亦越来越重,就是没有学习西方从小培养人之独立性,又失去了中国传统大共家之责任,结果人家的东西没学会,自己的东西丢光了,不出事才怪。

西方人刚开始接触中国人,也羡慕中国传统文化。据说梅兰芳在台上表演《打渔杀家》,当有人翻译萧恩女儿对父亲说的话“爸爸如何吩咐,女儿自当遵从”时,台下的美国老太太们一片感慨“有这么听话的女儿,那是何等幸福之事。”可如今,中国的老人们只能哀叹“女大不中用”,但他们又不是美国教育下独立之精神的儿女。这样的孩子,父母们就不要指望他们以后能养老,咎由自取只能养老防儿。

即便如此,中国父母依然无止境地溺爱儿女,舍不得吃积攒下来,若独生子女还好,否则父母过世,不大打出手才怪。所以父母之恩虽厚,但子女之报却薄,学有所成也不愿意谋生,而很多父母还替儿女隐讳不说。但一旦涉及父母财产时就会据理力争,无一点修养,教育严重缺失人文熏陶之果。

今天教育在学校只在文言说古人之道理,而无古人家庭传统,恐无济于事,还落埋怨。教师口是心非教学生,学生为应试教育而努力,隔靴挠痒,非孩子一出生就培养人之独立精神,难有所谓。人之不变,徒添家庭之烦恼,而整个社会亦瘴气也。

除此之外,这还不涉足将来子女为人丈夫或妻子,自己为人父母。因此,教育若为培养一个自私的高材生,终究不划算。


所属主题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