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曾经中国有一家知名报纸,邀请学者、专家选出50位“对近代中国最有影响的外国人”,该报对明恩溥的评语是∶“美国公理会来华传教士。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下,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恩溥的明智和远见,愈加令人信服。”
1845年7月18日,明恩溥,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出生于美国康乃狄克州的维农(Vernon)的一个小城,距离晚清幼童留学美国的重镇哈特福(Hartford)不远。
明恩溥
1867年,明恩溥从威斯康辛州的贝洛特学院(Beloit College)毕业。根据他的同班同学、后来在中国的宣教同工博恒理(Henry D. Porter)回忆,明恩溥爱开玩笑、非常风趣,而且擅长讲故事。1870年,明恩溥从安多弗协和神学院毕业。1872年,27岁的明恩溥夫妇与博恒理被基督教公理会差派来华,初在天津一边学习中文,一边做一名实习传教士。
博恒理
1877年,华北地区爆发罕见的二百年难遇大饥荒,史称“丁戊奇荒”,死亡人数达到了1000万之高。明恩溥与博恒理等人到鲁西北重灾区恩县(今分属平原、夏津和武城三县)一带赈灾传教,向分散在115个村庄中的四千多户灾民发放了约12000元(银元)赈灾款。灾荒过后在恩县庞庄建立其第一个教会,后相继在此建立起小学、中学和医院;同时兼任《字林西报》驻山东通讯员,并发表了大量的对中国社会的观察文章。
公理会在恩县的传教士
1900年庚子事变中,明恩溥夫妇在北京使馆区遭受围困。脱险之后,他将亲身经历与见闻,写成《动乱中的中国》(China in Convulsion)一书。该书的第27章,收录了明氏的一篇讲章,那是解围后众人举行感恩礼拜,邀请明氏证道,他将得救的原因归纳为10点,证明都是出于上帝的保守。
2019年中文版的《动乱中的中国》
1905年,明恩溥辞去宣教之职。1906年,专程回美国,3月6日在白宫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当天,罗斯福不仅将明恩溥及他的同行者留下用餐,之后,又就如何制定退还庚款的方案,和明恩溥一直探讨到深夜。这一年明恩溥的儿子Henry在美国不幸溺毙,带给他们夫妇无限的悲伤。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
1907年,第3次全中国性的宣教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次大会的主席,仍照往例,由一位英国籍和一位美国籍的宣教士共同担任,以示对这两大宣教母国的感谢与尊崇。明恩溥(美国公理会牧师),以及汲约翰(John C.Gibson,英国长老会牧师)获得推选,可见他们在中国教会界所受到的敬重。
汲约翰
1908年,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5月25日由国会通过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1911年,清朝政府为了开展派遣留美学生工作,在北京开设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名为清华大学),为中国留学生赴美打开了大门,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从封闭的国度走向世界,他们中间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归国后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
笔者在清华学堂寻访
1926年,明恩溥返回美国。他在华传教54年,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如《Chinese Civilization》(中国的文明,1885),《Chinese Characteristics》(1894,中译有《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等多个版本),《Village Life in China: A Study in Sociology》(1899,中译本《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研究》),《China in Convulsion》(动乱中的中国,两卷,1901),《Rex Christos: An Outline Study of China》(基督之王:对中国概括性的研究,1903),《The Uplift of China》(中国之进步,1906),《China and America Today》(今日的中国与美国,1907),《Proverbs and Common Sayings from the Chinese》(汉语谚语俗语集,1902)等,有的在美国多次重印,有的被译成其他文字出版。
《中国人的性格》英文原著
1932年8月31日,明恩溥安息主怀,享年87岁。美国国务院致电吊唁,表彰他曾提出了退还庚款兴办新学等许多有力的意见。
明恩溥
若有奉献可按住
下面本微信专用二维码
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为本寻访传教士足迹平台奉献
–欢迎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