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5 11 月, 2024
spot_img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

小引:安礼逊出生在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毅然放下足球教练的身份献身中国的宣教事业,为闽南以及东南亚等地的教育贡献一生的年日,生活极为敬虔的他终生未婚。

 

1876年,安礼逊(Desen An,Alan S.Moore Anderson)出生于英国一个盎格鲁萨克逊贵族家庭。其父理查德担任过伦敦警察总监,在孙中山“伦敦蒙难”时曾给予救助,使其得以脱险。安礼逊全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信仰背景多元化,有圣公会、长老会、弟兄会、贵格会等。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安礼逊


1896年,安礼逊听到穆德(John R.Mott,1865-1955)的讲道,一年后明确了自己被主蒙召,立志从事海外宣教和教导工作,他先后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和剑桥大学威士明德学院等地学习,1902年毕业后,被按立为牧师。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剑桥大学


1903年,英国长老会派遣安礼逊前往中国,他来到厦门后,受文高能牧师邀请,到泉州兴办学校。1904年,安礼逊与同工在泉州平水庙创办培元中学,附办养正小学,安礼逊成为首任校长。学校初定每周聚祷一次,叫“祈祷会”,使得福音在师生中广为传播。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

培元中学校徽


1908年、1912年、1916年,安礼逊为了学校发展,三次回英国募款,此外2次赴爪哇、菲律宾,1次赴仰光、新加坡等地筹款。在他的努力下,培元中学的规模不断扩大,1913年春将培元中学迁至泉州市西北隅花棚下原清政府火药库遗址(培元中学现校址),同时建“伦敦楼”(郑成快楼),更配备了抽水机、压水机、静电起电机、真空抽水机、真空二半球、辐射叶片旋转仪等物理仪器,及不少益智玩具等仪器设备,满足了学生教学实践的需要。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培元中学一角


1920年11月5日,孙中山为了感激安礼逊父亲1896年在英国伦敦的救助,以及对科教兴国的重视,专程来到培元中学视察并捐款,并亲题“协兴教育”于捐册扉页;嗣又题“共进大同”赠勉,后来题词被镌刻在了培元中学大门口的石质屏风上,左边镌刻着宋庆龄1980年5月题写的“为国树人”。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校门口的石质屏风


1922年,安礼逊辞去学校校长职务,推荐培元中学培养的第一个大学生许志祺(锡安)任校长,这比“收归教育权运动”和南京政府制订的《私立学校规程》的出台早了好几年,自己则退任副校长,仍一如既往地为学校事务操劳。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安礼逊把足球带到泉州


1926年10月,培元中学为纪念安礼逊创立之功,特将校友陈清源、吴祝三8个首倡捐建的图书馆命名为安礼逊图书馆,以此祝贺他50岁大寿,1927年落成的图书馆正面各层勾勒出由前清举人曾振仲以及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等人所书写的“安礼逊图书楼”“大同门”“凌云台”匾额。1995年,台湾校友曾燕贵出资百万“修旧如旧”重修,该楼成为培元中学在世界各地及台湾的校友相互交流的纽带。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安礼逊图书楼


1931年,安礼逊被教会调往新加坡办学,为建校他四处奔波募捐,一些从培元中学毕业的校友也纷纷慷慨解囊,支助老校长办学。1941年夏,安礼逊在南非休假,并为学校筹集资金。但不久,太平洋战争爆发,新加坡很快沦陷,他只好前往印度取道返回中国,未能成功,直到1946年回到新加坡;此后在新加坡的加东和麻坡等地安度晚年。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泉州培元中学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外华侨又输送大批子弟来培元学习,安礼逊再赴南洋等地为学校筹募基金,并曾多次嘱咐等他死后将寿险保险金要充作培元中学的经费。1946年秋,安礼逊从英国回到他辛苦创办的学校,全校师生喜洋洋,挂灯结彩,敲锣打鼓在郑成快楼前搭台,由师生演出节目。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笔者在培元中学寻访


1959年12月,安礼逊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安息主怀,享年83岁,安葬在新加坡。2009年,安礼逊图书楼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安礼逊图书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安礼逊图书楼

 

若有奉献可按住

下面本微信专用二维码

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为本寻访传教士足迹平台奉献

安礼逊|终生未婚的传教士


–欢迎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


所属主题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
寻找过去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各地建造的教堂、创办的医院、开设的学校以及安葬在中国的坟墓。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