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 BCaBA 石磊 BCaBA 毕丽媛 BCaBA
教学督导:陈墨 BCBA-D
上期导读:(点击标题阅读)
Ø 为什么要教导孩子提要求?
Ø 提要求从哪些方面教起?
Ø 对于没有口语的孩子,如何教导提要求?
Ø 对于有口语的孩子,如何教导提要求?
Ø 已经可以流畅使用句子提要求的孩子还可以再上哪些台阶?
Ø 是不是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Ø 是不是可以向任何人提要求?
Ø 和提要求紧密相关的技能有哪些?
本期主题:
Ø 如何提“拒绝类”的要求?
Ø 如何接受别人的拒绝?
提要求的内容、教导技巧和方法有很多,现在续集来啦!看以琳的三位BCaBA大咖老师怎么说。
家长满心欢喜的给孩子穿上新衣服,却看到孩子左挠挠右挠挠,最后拉扯着衣服哇哇大哭……
家长把美味的水果送到孩子嘴边,孩子皱起小眉头张开小嘴巴,但下一秒,果肉伴着汁水被小舌头推出嘴巴,沿着脖子流到衣服上……
当别人问“给我这个玩玩好不好?”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当玩具真被拿走时却哇哇大哭……
外出逛商场孩子突然大哭。
陌生人问“你家住哪里呀?几口人呀?密码是多少呀?”孩子有问必答… …
孩子说“妈妈我要玩手机”,妈妈说“不行”,孩子大哭……
这些情景是不是会让您觉得熟悉?这些疑惑您会有吗?您有想过孩子大哭背后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吗?您有想过孩子“有问必答”和看起来任性的表现背后欠缺的是什么样的技能吗?
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拒绝
从上面这些情境中,大家不难看出学会拒绝、学会接受别人的拒绝的重要性,一方面它能够让孩子通过恰当的方式躲避厌恶刺激,能够让孩子在被拒绝后恰当的处理,这些都能够减少孩子哭闹的可能,让孩子像天使宝宝一般保持情绪的稳定;另一方面孩子能够对一些有潜在危险的事情说“不”,也能够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关于拒绝,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如何拒绝别人,另一个是如何接受别人的拒绝。我们将逐一娓娓道来。
哪些情况需要拒绝?如何提拒绝类的要求?
我们先罗列了孩子在生活中常见的需要拒绝的情境,这样也能够方便家长系统的设计教学情境,较全面的进行教导。
拒绝的情境 |
常用应对方式 |
遇到不喜欢的食物 |
“不要” “这个味道我不喜欢” |
遇到不喜欢的玩具 |
“我不想玩这个” “这个拿走” |
遇到不适的感官刺激 |
“这里声音太大了”、 “太高了” “这个扎到我了” “太臭了,我们走” “你拽疼我了,放手” “我不喜欢别人摸我头” |
遇到害怕的事物 |
“我害怕长颈鹿,我们走吧”、 “这个叔叔太凶了,我害怕”、 “我害怕狗,我不要靠近它” |
过多的任务 |
“太多了,我想休息一会” |
身体不适时,面的他人的要求 |
“我头疼,今天不做好不好” |
他人对自己物品的拿取 |
“不给你” “放下,那是我的” “不好意思,我要用” |
对隐私的不合理询问 |
“我不知道” “别问了”、 “我不想说” “走开” |
这些都是比较符合大众认知的可以合理拒绝的情境,这些情境的共性是:它们都有着厌恶刺激的成分。逃避这些厌恶刺激本身对孩子而言是具有强化作用的。
l 毕丽媛 BCaBA
1对于没有口语的孩子,如何教导提拒绝类的要求?
如果一个孩子在当下阶段没有口语,而学会恰当拒绝的技能又是必须建立的。在孩子遇到对他个人而言属于厌恶刺激的环境时,如:难吃的食物,不喜欢的玩具;不喜欢的活动或游戏等等,教导者可以设置情境教导孩子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拒绝信息。例如:摆手、摇头、轻轻推开等。在初期的密集训练阶段中每当孩子提出拒绝的要求时,教导者一定是立即给予强化的,即移除此厌恶刺激。除此之外,教导者也可以教导没有口语的孩子使用图片进行沟通。不管是使用图片沟通还是使用肢体语言沟通,在孩子提出拒绝类要求的同时,教导者都可以针对孩子的反应加入口语旁白(例如,“哦,你不要喝苹果汁”),这样可以有助于同时增加孩子的语言输入。
“不要”
1对于有口语的孩子,如何教导提拒绝类的要求?
上篇已经提到“对于有口语的孩子,教导孩子提要求的目标行为,要从多个维度来考虑”。其中一个维度是孩子提要求时的口语长度,提拒绝类的要求也是如此。口语长度的目标并不是千篇一律的,需要因人而异。
教导者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以及仿说的长度等具体情况。例如:
“不”;
“不要”;
“我不要/吃/玩/去……”;
“***,我不要……”。
如果孩子自身能力比较高,也可以教导其使用疑问句说:“***,我不要……,可以吗?”
要强调的是:对于孩子,每个目标最好达到能够独立熟练地使用后再进行下一个目标的教导。当然也要进行教导者、情境以及其他相关刺激物等因素的泛化练习。
针对能力好的孩子,教导者也可以在教导目标技能的同时,教导其加入正面的语言让自己的要求目标更清晰。例如:
“我不要山楂片,我要棒棒糖”;
“我不要草莓味的棒棒糖,我要葡萄味的棒棒糖”;
“我不要爸爸陪我去公园,我要妈妈陪我去公园”;
“我不要下午去外婆家,我要上午去外婆家”等等。
如果能够熟练使用陈述句提要求后还可以使用疑问句提要求。如“我不要……,我要***可以吗?”这样不仅可以拓展孩子语言表达的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面对厌恶刺激时的问题解决能力。
上文提到的目标技能的练习环境基本是处于孩子主观方面认为是厌恶刺激的环境中,孩子表达拒绝后,成人可以对环境做出必要的调整。但是,如果这个厌恶刺激的环境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即使孩子表达了拒绝,成人也很难或者无法对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该怎么办?例如:
比较难或者比较多的任务量;
不合理的身体碰触;
过于尖锐的声音或者过高的音量;
拿走孩子喜欢的物品;
挡住孩子必走的路;
询问孩子的个人隐私等。
这些情况,可以教导孩子使用含有否定词汇的语言提出要求,如:
“我不要做,太多了”;
“不要碰我”;
“声音不要太高”;
“不要拿走我的***”;
“不要挡住我”;
“我不想告诉你”等。
通过这些词汇可能会增加孩子日后更多逃避任务的行为,类似这样的反应也不利于社交技能的建立与和谐关系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教导孩子使用正面的语言提要求。如:
“题目太多了,***帮帮我”;
“放开我”;
“声音小一点”;
“把***还给我,这是我的。”;
“请让一下”;
“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等。
当然如果孩子可以熟练使用陈述句提要求,接下来也可以教导其使用疑问句提出要求,这样提要求的口吻较为委婉一些。比如:
“放开我好吗?”;
“声音小一点好不好?”;
“请让一下好吗?”。
当每个目标逐个练习通过掌握标准之后,就可以进入泛化练习阶段了。
1当孩子提出拒绝类的要求而不被允许或被忽视时怎么办?
在训练初期,教导者通常会在孩子提出拒绝类要求时给予及时的高频率的强化,即马上移除这个所谓的厌恶刺激,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孩子提要求的技能。当这个技能熟练掌握之后,从教者的角度,强化的频率需要降低,从密集强化过渡到间歇强化,强化的及时性也由即时强化到延迟强化(例如,“现在不能看电视,一会儿吃完饭就可以看了”)。从学生的角度,当提出拒绝类要求而被对方拒绝时如何面对与接受,掌握该技能并在日常生活中泛化使用。
首先,教导者可以教导孩子使用商量口吻的语言技能,向对方继续提要求。当然这个教学目标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调整和变化的。例如:
“我真的不喜欢……”;
“**,你就同意吧”;
“**,你一定要帮帮我……”;
“**,我真的不清楚……”等等。
如果希望孩子能够使用更丰富的语言与对方商量,需要孩子具备比较好的认知能力以及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如果目标教学能做到这里,说明孩子的能力发展相对而言还是蛮不错的。
其次,如果在孩子提出拒绝类的要求之后不被对方允许,在使用商量的办法请求对方同意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可而止,适当妥协也是一种需要学习和运用的问题解决技能。例如教导孩子说“那好吧”。这样也让孩子理解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根据成人的经验,上述方法都实施之后,还可能会向其他人倾诉或求助。通过征询他人意见,或许当事人就可以接受别人的拒绝了。理解、表达和接受拒绝不被允许所产生的失望、愤怒等复杂情绪对于孩子的社会性情绪能力的发展也是很有裨益的。
l 张春华 BCaBA
Ø 或许家长在课堂上见过以琳老师对学生做这样的事情:
老师:吃掉这一片黄瓜。
学生:老师,我不喜欢吃,我不要吃。
老师:不行,必须吃。
学生:老师,要不然我们开始学数学吧(平时不喜欢数学类项目)。
老师:你一定要勇敢地试一试。吃完这片黄瓜后,可以做数学,也可以做你喜欢的拼图。
学生转向妈妈:妈妈,妈妈!
妈妈:要听老师的,勇敢地试一试吧。
孩子只好拿起黄瓜片吃下去……
当天的家庭作业是吃五片黄瓜片。
从教育的角度,学生是否吃黄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遵从一个并不太喜欢的指令,也可以在提要求的这项技能上练习纵深技能——拒绝与被拒绝、商量、妥协、求助与征询意见等。
Ø 如何教导学生被别人拒绝后表现出合适的行为(即接受拒绝的技能)?
谁都知道被拒绝往往是一种负面的感受体验,很多成年人尚且在被拒绝后肯能会做出一些不理智与无法弥补的行为(想想告白被拒的时候心碎的声音),更何况特殊孩子,教导者需要将这个接受拒绝的技能分解为一系列的阶段。
首先从喜好程度低的事情开始练习,将拒绝的方式进行分解:
ü 等一下:当孩子向家长寻求某件物品时(注意是教学情境),家长不要急着说“不行”。如果孩子动机太高,这个词语可以直接引爆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家长可以说“等一下”,此处家长的回应没有使用否定词,不从语言上刺激孩子。“等一下”是一个时间上的模糊词语,在教导的初期可以是只有几秒钟,在后期可以是几分钟乃至十几分钟甚至更久。对于等待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也可以添加一些视觉辅助(比如用倒计时作用的沙漏等),让等待的时间变得没有那么不确定,也就不会那么难熬了。
ü 使用否定词+预告。这里要特别小心,因为家长使用了否定词,特别容易刺激孩子敏感的神经。当然,这个阶段是“等一下”之后的阶段,孩子已经被家长磨炼得有耐性了,一般不易发脾气,但是家长仍然要给孩子希望,而不是绝望。比如孩子寻求某件物品时,家长说“现在不行,等妈妈炒完菜给你拿”,这样的“否定词+预告”的形式可以让孩子明白,他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只是需要耐心等待。孩子等待多久不是由家长决定,而是由孩子之前练习的等待技能的强度以及当下他的动机的大小共同决定。预告要讲信用,不要让孩子空等哦!
ü 彻底拒绝。可能永远都不会有,可能会有但不确定什么时候有。
做这个练习时,对孩子的挑战会比较大,建议从提前预警的拒绝开始,比如,上课之初老师告诉全班学生“上课之前大家要去一下卫生间,上课后不可以去”。再比如个训课开始时老师对学生说“这里有14张卡片,现在我们来练习说句子,如果最后10个代币贴满了,就可以玩玩具,如果贴不满,就不可以玩玩具,只能休息一下”。这样提前预警的形式让学生在提要求被拒绝后就容易接受,减少问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当学生练习了很多要求被拒绝的方式后,教导者可以适当使用其他“彻底拒绝”的方式,比如当学生上着课说“我要下课”,老师可以先使用温和的语气拒绝“宝贝,不可以哦,还有10分钟才能下课,我们继续加油”。也可以根据情况使用中性语气回应学生“不行,还不到下课的时间,再坚持一下”。
仔细回想,您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被严词拒绝的经历?我们的孩子是否需要教导接受这个?可能有家长会说:被严词拒绝还要接受,那需要有很强大的心理,或者说性格非常怯懦。哎,既然汉语里有这个词儿,就有这些事儿。至于我们的孩子是否要学习这个,您觉得呢?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您在教学或育儿过程中的相关案例或心得体会。
以琳线上家培来了
火热报名中…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居家干预的最佳选择
以琳网校正在报名中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喜欢我们,就设置为星标吧
在订阅号列表一眼就能找到我们
就能及时收到我们的精彩推送了
(方法见下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官网报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