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6 10 月, 2024
spot_img

如果你穿越到民国时的石门坎,你能读到什么报刊?

你有没有想过,清末民国时期的石门坎的学生和老师们,他们在课余,可以读到什么样的书籍或者看到什么样的报刊呢?


我相信,在极其贫穷的石门坎阿卯中,他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书籍和报刊的。那么,他们可能阅读到什么样的书?


首先,书不仅仅指书本,还包括报刊等一些列有文字的纸张。


我们截取一个方面来说。


依靠“以苗传苗”的方式,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那些被委派到各地工作的阿卯,基本上都是高小毕业的人,阅读中文报刊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


一九二七年,有一个名叫杨昆玉的人写信给《通问报》,以表达自己的感谢,他这样说:近年以来鄙人多蒙诸公赠送书报,得益不浅,此后即请改寄云南昭通石门坎福音堂,转交鄙人接受为荷。


我怀疑:柏格理进入石门坎后,这个地方起初是以所属“云南昭通”而被人熟知的。


可见,有人会为有需要的人们送去报刊。当然,也有人自己购买,只要附上自己的地址,邮局就会送到他的手上。但在川滇黔边服务的人们,又能有多少钱财购买报刊呢?


杨荣新在介绍阿卯信仰基督以来的历程时,提到目前阿卯信徒中的需要时,他这样说过:……若能捐一点书报来帮助我们,那是我们永远感激不尽的(《通问报》1936年)。透过一两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的他们是有多么渴望获取知识和咨迅。


我们说循道公会注重教育,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倒是可以想见。那么,内地会的葛布地区的阿卯们,他们是否也渴望阅读呢?


我认为他们也是很爱阅读,获取更多知识和咨迅的。


一九二六年,葛布的王明伦、王明道、王明清三人在写给《圣灵报》的一封简短的信中曾经这样说:……幸承灵报一束,披阅之余,不禁心感神悦……


虽然这则小短文讲的不是什么阅读这份报纸想要继续求得更多报纸的事,但从中我们可以得知,至少,这份《圣灵报》,是流传到了葛布地区的。所以,在葛布地区,从报刊上获取知识和咨迅,也是他们见识中一个来源之一。


《圣灵报》是当时一个叫真耶稣教会的团体所办的一份教内报刊,该团体带有强烈的灵恩传统。


我想,川滇黔边许多能识汉字的阿卯,定是非常渴望阅读的。可是,现实里却是,能阅读的书报少之又少。虽然有他人的赠送,但这也是极少的。


那些出门求学于昭通、成都等地的阿卯学生,定然也在学校里阅读里大量的书籍和报刊等。


不过,深处大山里,一辈子服务于大山里的人,他们就很少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书。石门坎常设图书室,以供大家使用。


就像上面所述两位前辈渴慕阅读一样,他们是没有书也要创造机会读书,哪怕一页纸,估计也是翻来覆去不知多少遍。今日这个信息时代,我看不到有多少阿卯能认真拿起书来读的,更别提反复阅读。我们需要鞭策自己,教育在阿卯中间,还是一个需要被重视的环节,且这个环节不是一蹴而就的。俗话说,要准备打“持久战”。


不要说你天天在手机看书,那样显得有点假。我们虽然可以利用网络查寻许多的书阅读,但是,能安静下来读书,唯有把书拿在手里的时候。


阅读,它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我们可以阅读的书籍多了的时候,我们的反而不知道如何阅读、从何阅读了。


在这个时代里,我们阅读的时间,正在被我们刷视频、看朋友圈、群聊天等等的时间给霸占。

顽石与窄门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