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4 10 月, 2024
spot_img

1981-2019年有关于“石门坎研究”的比较重要的论文

1981-2019年有关于“石门坎研究”的比较重要的论文

顽石与窄门


红色部分为笔者认为值得多读的论文

1、本世纪初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教会苗民教育述评.谭佛佑,贵州民族研究,1983.

2、试论基督教对威宁苗族的影响.岑秀文,贵州民族研究,1983.

3、黔滇川边区苗族信仰基督教试析.韦启光,贵州社会科学,1981.

4、柏格理与石门坎.李印堂,贵州文史丛刊,1989.

5、基督教对苗族文化教育的影响.张恩耀,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9.

6、对一个边远苗寨现状的思考.杨正伟,贵州民族研究,1989.

7、基督教怎样传入黔西北、滇东北苗族地区的.张恩耀,民族研究,1988.

8、基督教循道公会在威宁石门坎兴办的教育事业.宗文,贵州民族研究,1987.

9、试论基督教对威宁苗族地区的文化影响.韦启光,贵州民族研究,1985.

10、贵州省石门坎本世纪初教会苗族教育.李开荣,民族教育研究,1993.

11、试论近代苗族社会政治状况及其变化.张山,民族研究,1993.

12、西方传教士在贵州部分民族地区传教手段简析.石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

13、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李世平,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14、抗日战争时期贵州民族教育研究的兴起.欧多恒,贵州民族研究,1995.

15、从交流中走出贫困——对1904年基督(新)教徒柏格里在石门坎传教的思考.游建西,贵州社会科学,1994.

16、历史上石门坎苗族教育反思.颜勇,贵州民族研究,1994.

17、石门坎地区苗族宗教信仰的变迁.徐铭,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18、社会变迁、基督教与中国苗族知识分子——苗族学者杨汉先传略.龙基成,贵州民族研究,1997.

19、柏格理与老苗文.陈学书,贵州文史天地,1996.

20、对柏格理其人其事的再认识.敖行维,毕节师专学报,1996.

21、近代基督教在我国苗区的传播和影响.伍新福,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

22、苗族纪实.塞缪尔·柏格理,东人达;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6月.

23、苗族纪实.塞缪尔·柏格理,东人达;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2月

24、石门坎麻风村访问记.石茂明;文史天地;1999.

25、民国时期的贵州民族研究.石开忠,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26、在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上——本世纪初至四十年代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在贵州赫章、威宁的办学活动考察.母进炎;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

27、石门坎与花苗.东人达译;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2月.

28、石门坎与花苗.东人达译;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6月.

29、石门坎与花苗(续).东人达译;贵州文史丛刊;1998年10月.

30、从石门坎苗族发展看宗教的正价值.唐建荣;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

31、苗族纪实.塞缪尔·柏格理,东人达;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1月.

32、苗族纪实.塞缪尔·柏格理,东人达;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5月.

33、明清时期基督教在贵州的传播.何萍;贵州文史丛刊;2000.

34、基督教循道公会在石门坎传播的社会分析——近代西方宗教势力对华“侵略”的反思.石茂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35、教育与民族认同:贵州石门坎花苗族群认同的建构.张慧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36、论近现代黔滇川基督教运动中的主体作用.东人达;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2.

37、用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外国传教士——论珍贵宗教档案史料记载中的英国传教士柏格里.伍星、石艳霞;贵州档案;2003.

38、黔滇川老苗文的创制及其历史作用.东人达;贵州民族研究;2003.

39、试析基督教在云贵川边区苗族传播的原因.孙锦;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0、近代民族教育的一项创举——滇黔川边石门坎教育体系评述.东人达;贵州民族研究;2004.

41、石门坎现象:对清末黔西北苗族地区基督教传播的思考.林芊;贵州民族研究;2004.

42、族群身份的论述:石门坎花苗知识分子的个案研究.张慧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43、圣经基督教教会及其在滇黔川的活动.东人达;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

44、基督教滇黔川边传教士的民族及阶级归属.东人达;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45、抗战前后黔西北苗族文化认同模式的转变.王曼;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46、威宁石门坎现象的文化启示——读沈红《石门坎文化百年兴衰》.杨大德;当代贵州;2006.

47、石门坎学校建校日期考.东旻;贵州社会科学;2006.

48、从近代石门坎民族教育得到的启示.何幼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49、基督教赞美诗在滇东北苗族地区的传播、演变与文化意义.华会娟;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

50、建国初期黔西北基督教历史回眸.吴道军;新西部(下半月);2007.

顽石与窄门


51、柏格理与朱焕章教育思想之比较——兼论民族教育的内源发展.杨曦;民族教育研究;2007.

52、清末贵州石门坎苗族信仰基督教原因浅析.李德虎、薛景;贵州民族研究;2007。

53、从石门坎苗族历史的变迁浅析其皈依基督的原因.李德虎;毕节学院学报;2007.

54、三个人的“石门坎”.梁黎;中国民族;2007.

55、柏格理留下的精神和遗产.李昌平;中国民族;2007.

56、石门坎的100年.沈红;中国民族;2007.

57、近代基督教在少数民族中兴起原因之个案研究.吴道军;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58、发现石门坎.马玉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

59、石门坎平教育运动之动因.余文武;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60、国民政府对贵州石门坎苗民基督教文化的改造政策.马玉华;民国档案;2008.

61、苗语圣经翻译传播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王再兴;宗教学研究;2008.

62、基督宗教对苗族教育的影响分析——以贵州石门坎为例.丁万录;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63、基督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及政策研究.俸兰、李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64、柏格理其人其事.邓沛;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65、清末民初基督教传教士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宣教活动——以循道公会传教士柏格理为个案.赵文娟;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66石门坎上的柳树村——黔西北麻风康复村社会管理状况的个案调查.吴汉男;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67、信望及爱一体三位——循道会士柏格理形象论发凡.刘振宁;贵州民族研究;2009.

68、由蛮荒之地到文明门槛的钥匙——对贵州石门坎电影的出现及其教育功用的思考.尹丽云、苑青松;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

69、非连续性教育之本土呈现形式——以贵州石门坎苗族、穴塘坎汉族、平家寨仡佬族为例.周贵发、余文武;贵州民族研究;2009.

70、杨森主黔时期贵州民族政策的制定.娄贵品;贵州民族研究;2009.

71、浅析贵州石门学校“农科教”相结合的课程实践及其现代意义.胡保军、苑青松.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72、论塞缪尔·柏格理对贵州民族地区教育的贡献.司霖霞;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

73、社区、家庭与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的文化距离——贵州威宁石门坎苗族教育人类学个案研究.张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4、族群认同是如何构建的——读张慧真的《教育与族群认同》.罗吉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

75、危机、忧患、教化——民国时期政府处理石门坎问题的模式探讨.莫子刚;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6、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的多元文化与课程——贵州威宁石门坎百年苗族教育人类学考察.张霜;贵州民族研究;2010.

77、石门坎现象成因分析.朱莉;贵州文史丛刊;2010.

78、杨汉先年谱研究.林文君;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79、近代西南少数民族基督教运动的经济动因.东人达;贵州民族研究;2010.

80、黔西苗族身份的汉文书写与近代中国的族群认同——杨汉先的个案研究.张兆和;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

81、石门坎现象的多元叙事与阐释.雷勇;贵州民族研究;2010.

82、贵州石门坎“波拉德”课程:多元文化融合的赋形.苑青松;教育评论;2011.

83、黔西北滇东北彝族教会及其自立特征.东人达;毕节学院学报;2011.

84、近代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字布道及其影响.陈建明;世界宗教研究;2011.

85、荣神益人的双重变奏——基督教在乌蒙山区苗族传播中的宗教事业与社会事业.孙浩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86、柏格理受挫汉地成就苗疆的根由论析——基于文化语境的诠释维度.刘振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87、贵州石门坎苗族教育人类学田野考察.张霜;教育文化论坛;2011.

88、石门坎教育文化.杨军昌、李小毛;教育文化论坛;2011.

89、石门坎花苗女性的宗教经验与社会生活.马良灿;教育文化论坛;2011.

90、从边缘崛起:石门坎文化现象背后的驱动力.周志光、雷勇;教育文化论坛;2011.

91、“石门坎现象”与苗族文化关系研究——从苗族文化特质角度探析石门坎现象产生的内在动因.何嵩昱;教育文化论坛;2011.

92、石门坎地区多元信仰文化互动研究.郭宸利;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93、教育的本质是面对生命.陈浩武;民主与科学;2012.

94、石门坎柏格理三语教育实践——多元文化的对话与融合.丁俊锋;安顺学院学报;2012.

95、从昭通到石门坎——柏格理传教中心转移原因评析.周玲、唐靖;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96、石门坎“教育神话”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何嵩昱;教育文化论坛;2012.

97、石门坎教育文化(续).杨军昌、李小毛;教育文化论坛;2012.

98、“石门坎现象”刍议.胡晓东;教育文化论坛;2012.

99、石门坎文化现象中的苗人主体地位.杨培德;教育文化论坛;2012.

100、石门坎文化对苗族社会发展的启迪.沈红;教育文化论坛;2012.

顽石与窄门


101、“石门坎现象”的社区空间营建考察.周政旭;住区;2012.

102、历史叙事经电话的权力特征——石门坎现象个案研究.周志光;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03、民国时期苗族教材本土化的实践——朱焕章《西南边区平民千字课》的个案研究.王金星;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

104、二十世纪初基督教在石门坎传播影响的局限性.陈钰;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4

105、20世纪初循道公会在石门坎的传教活动.陈钰;黑河学院学报;2014.

106、论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本地化基督教文化推广策略——以英国传教士伯格理为个案.李凤彩;教育教学论坛;2014.

107、柏格理精神的传承和当下的救赎意义.陈浩武;民主与科学;2014.

108、清末基督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历史过程分析.张轶然;江苏科技信息;2014.

109、论柏伯理教育思想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启示.赵涛;铜仁学院学报;2014.

110、柏格理道化苗疆的方略及其机理论释——基于石门坎教会相关碑刻铭文的考量.刘振宁;宗教学研究;2014.

111、柏格理乌蒙山区传教的阶段性对比分析.罗锋;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12、近代基督教循道公会在石川教区的传教活动.马玉华;思想战线;2014.

113、贵州石门坎教育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罗银新、黄宁宁、周青山;民族论坛;2014.

114、伯格理教育背景对石门坎教育的影响.赵涛;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

115、浅谈贵州石门坎地区基督教思想“本土化”进程——以当地苗民风俗习惯为例.王海;金州论坛;2015.

116、基督教会在乌蒙山区苗族社会中举办的教育事业探析.罗锋、王太忠、吴映梅;昭通学院学报;2015.

117、苏慧廉、柏格理与中西文化交流.唐建荣、潘朝霖;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118、近30年中国的石门坎研究.朱丽晓;中外文化与文论;2015.

119、试析黔西北基督教传播地区族群文化与族群认同的变迁.黄瑾;贵州民族研究;2015.20世纪初基督教在贵州乌蒙山苗族地区的传播.王文慧;兰台世界;2015.

120、浅析“石门坎”民族文化制高点形成之原因.王珊;赤子(上中旬);2015.

121、滇东北老苗文的历史与现实探索.王永华;三峡论坛;2015.

122、杨汉先在中国苗学史上的地位——附杨汉先先生年谱初编及著作目录.龙宇晓;中国山地民族研究辑刊;2015.

123、西方传教士在苗族地区的教育贡献——以1904-1949年的贵州石门坎为例.王文慧;亚太教育;2015.

124、透过塞缪尔·柏格理探究晚清贵州花苗生活状态.艾容;兰台世界;2015.

125、苗族平民教育运动之始末——事关《川滇黔边平民千字课》的知识规训.余文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26、学校教育 平民教育 教育研究——贵州石门坎教育百年历程中的三大内涵.罗银新;教育文化论坛;2016.

127、滇东北地区近代基督教信徒家庭化个案分析.唐靖、邓天丽;昭通学院学报;2016.

128、近代贵州石门坎教会学校教育简论.杨若飞;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

129、四清运动前后威宁地区的基督教.马玉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130、1948年10月9日贵州省威宁县地震研究.梁操等;贵州科学;2016.

131近代基督教对西南民族地区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石门坎地区为例.李扬;体育文化导刊;2017.

132、1948年10月9日贵州威宁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研究.王尚彦等;贵州科学;2017.

133、论柏格理在促进苗族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何小红;国际会议;2017.

134、爱的赋形——基于对著名苗族教育家朱焕章个案的研究.苑青松;西部学刊;2017.

135、传教士柏格理对贵州体育的影响.杨昌能;教育文化论坛;2018.

136、柏格理石门坎办学经验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以课程与教材教法为例.何嵩昱、杜晓华;教育文化论坛;2018.

137、文化语境下的石门坎教育文化.刘振宁、胡承宁;教育文化论坛;2018.

138、殒命石门 无问西东——高志华遇害80周年祭.刘振宁;教育文化论坛;2018.

139、西方传教士与近代贵州少数民族语言圣经翻译.王伟均;东方翻译;2019.

140、抗战时期石门坎边民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李红香;民族教育研究;2019.

141、贵州威宁石门坎校园足球精神传承研究.赵明发、于洁;体育科技;2019.

142、认同促进传播——浅论柏格理苗文创制及苗文圣经翻译的中国化借鉴.宴林斌;金陵神学志;2019.

143、试论石门坎是“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李文汉;2013乌蒙论坛文集(五);2013.

144、柏格理:“化中国”与“中国化”.吴润凯;书屋;2006.

145、基督教在西南传播中的族群认同符号.东人达;宗教学研究;2009.

146、一个苗族传教士的民族史观与国家认同——《花苗史略》评述.苍铭;广西民族研究;2013.

 

    统计来源于中国知网,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石门坎”及“柏格理”所得。只搜索了中国大陆相关论文,选取大部分自己认为可以一看的论文,并不包括知网上所有关于“石门坎研究”的期刊论文,。

顽石与窄门



所属主题
柏苗 顽石与窄门
柏苗 顽石与窄门
一個阿卯。我愛我的家人、家鄉以及朋友們。喜歡沉默,不善言辭。只喜歡寫寫文章,雖然寫的很爛。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