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九期(2017年)上的《“今生的驕傲”或“來世的權能”?——近代中國西南苗族基督徒的困惑與抉擇》一文,作者探討了循道會的石門坎與內地會的葛布信徒在民國時期遭遇到現實問題後信徒的轉向。作者說,循道會更加注重現世的努力,通過努力,才能獲得更好的生活;而內地會更加重視“心靈世界”,引導信徒們靈命的成長。
儘管兩個差會在教導上都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我認為,兩者之間都是把福音放在第一位。
循道會遵循“哪裡有教堂,哪裡就有學校”,而不是“哪裡有學校,哪裡就有教堂”。在觀念上,教堂先于学校,其所辦理的學校,都是因為此地先有了教會的存在。循道會注重通過辦教育的方法來吸引更多的人來到教會中間。
內地會在葛布,注重培養信徒的靈命成長,對於教育方面,不及循道會的石門坎。這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在裡面的,胡其瑞先生看到了兩個差會之間所側重的不同點,內地會更加強調的是福音為主,其他都是次要的。而循道會看重教育所帶來的福音效果,所以學校與教會的並行模式生生不息。
無論循道會和內地會在苗區所實行的教育方式怎樣、教會模式怎樣,都對當地的教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就如內地會的葛布一樣,正因為內地會本身所容納不同信仰背景的人在其中,所以不同差派背景的傳教士才能來到葛布。葛布一帶苗族教會之所以能被靈恩運動“席捲”,不就因為擁有靈恩運動思想的傳教士來到了這裡嗎?而在作者看來,這股靈恩運動正好契合了苗族傳統中的某些思想,所以才點燃了這一地區的火焰,直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湧現出了更多的信徒。而石門坎的教會,則慢慢在歷史進程中因為各樣原因而逐漸衰落下去。
作者總結道:黔西北苗族基督徒最終放棄了追求“今世”的成功,改而尋求“來世”的盼望,這當中牽扯到的,包括了政治權力的延伸、地方精英的反思,甚至是族群認同下歷史記憶與宗教信仰彼此間的容受與轉變。
這樣的思想轉變,有被動,也有主動。
——2021年5月25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