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被誉为“剑桥七杰”之一的何斯德,是炮兵中尉,后成为“中华内地会”继戴德生之后的总主任(总干事),在华宣教60载。
1861年7月23日,何斯德(Dixon Edward Hoste)出生于英格兰的布莱顿郡(Brighton, England),是皇家炮队将军之子,其父母都是信仰虔诚、敬畏上帝的基督徒,长辈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他对普世宣教的兴趣。
何斯德博士(经济学)
1870年,9岁的何斯德可以阅读希腊文;17岁考入沃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读书,从那里他学会了服从、军姿和纪律严谨的生活;18岁成为一名炮兵中尉,在他父亲所在的一个皇家炮兵团服役。
英国皇家炮兵
1879年冬,何斯德回家度假,在哥哥威廉带领下出席了慕迪的佈道团的佈道会,虽然慕迪的信息深深打动了他的心,但他一直不肯放弃自己,直到最后一天,当他跪倒在地,完全降伏于基督之时,上帝赦罪和爱的大能完全征服了他,他的心顿时被莫大的喜乐所充满。
慕迪(1837-1899)
1883年春,何斯德读到戴德生和内地会的消息,其中的一段话:“中国三亿八千五百万人民在死荫幽谷中,没有机会接触福音。……面对成群走向灭亡的人,你能袖手旁观吗?”使他的内心大受震动,于是写下:“中国人属灵的需要开始成为我的负担”。
戴德生(1832-1905)
1883年8月初,何斯德如愿见到了戴德生。然而,戴德生也在他的热心上浇了些冷水,严肃告诉他一个内地会传教士要能够忍受一切艰难与患难。但何斯德并没有被吓倒而畏缩不前,在回家的路上,何斯德心灵深处要奔赴中国宣教的渴望更加强烈。1884年2月,何斯德正式申请加入内地会。戴德生很快就安排他在慕迪的布道大会上,帮助那些慕道者认识耶稣基督,以便在宣教事工上积累些经验。
内地会发行的钞票
1885年,何斯德与其他6位剑桥毕业生一起受中国内地会的差遣,搭船启程,奔赴遥远的中国宣教。“剑桥七杰”中,唯有他一人不是剑桥大学的学生,但因其住在剑桥市内,故被列为“剑桥七杰”之一。抵华后,何斯德和司安仁(Stanley Smith)、盖士利(W. W. Cassels)三人在宣教老兵鲍康宁(F. W. Baller)的带领下前往山西,在那里由于一位大有能力的中国传道人席胜魔的工作,宣教事工蓬勃发展。
剑桥七杰
1890年,29岁的何斯德爱上了同在山西宣教的英国女传教士海帼德(Gertrude Broomhall)。海帼德是海班明(Benjamin Broomhall)和戴贺美(Amelia H.Taylor戴德生之妹)的女儿。当何斯德向她求婚时,她的身体非常不好,以至于不得不回到英国去治病,因此她拒绝了何斯德的求婚,为此双方都很伤痛。直到1893年,海帼德恢复健康重返中国之后,他们才正式订婚。不久他们在天津结婚,随即一起前往洪洞宣教。
1891年的内地会传教士
1896年,何斯德因长期劳累,身体大受亏损,不得不回到英国休假。而妻子帼德在中国工作尚未满期,故不能与他一起返英,只好自己带着幼子留在中国,好在有她的弟弟海思波(Marshall Broomhall)照顾。
1907年海思波的《大清国》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之时,何斯德在上海协助内地会副主任范约翰(John.W.Stevenson)。戴德生正在瑞士疗养,写信给何斯德和范约翰,告知他的想法和选择——让何斯德来接替他的位置。在接下来的35年里,何斯德带领内地会经历了巨变和挑战。
1899年范约翰的著作
1901年7月,何斯德赶赴山西与其他差会的主要负责人和中国官员商讨在山西境内被杀人数的赔偿,中国内地会156人,获赔73156两、英国浸信会112人,获赔35776两、美国公理会79人,获赔25000两、寿阳差会27人,获赔5600两,当地官员想在这个基础上扣除二到三成。何斯德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如果接受这样的讨价还价,就意味着默认中国信徒最初提交的金额有水分。看到洋人的态度如此“强硬”,对接的官员面带难色,但也只能通盘接受。等到商讨差会方面的赔偿问题时,何斯德提交了一份同样详尽的损失清单,但这次却宣布一文钱都无需赔偿,完全地宽恕,完全地豁免,所有债项一笔勾销。
1901年7月12日代表合影(后4何斯德)
1905年6月3日,内地会的开创者戴德生在湖南长沙安息主怀,6月9日在江苏镇江由何斯德主持了安葬的追思礼拜。
戴德生安葬在妻子旁边
1927年到1932年间,何斯德在英美发起“200人专案”活动,从1200名申请人中挑选了203名传教士分三批抵达中国,1934年内地会人数达到高峰,共有1934名传教士。在1929年1月,艾伟德到中国的前一年,中国内地会的宣教站达到840个。这时正是它的鼎盛期。山西的宣教站在中国可能是最多的,早期分布在各处13个地方,洪洞是1886年山西省总部,到1933年上半年,已有38个县的教区。
1905年4月上海合影(后3何斯德)
1935年,何斯德卸掉内地会总主任职务携眷返英,由唐进贤牧师(Rev.George.W.Gibb)接任。1937年再度携眷来华,住在上海内地会公寓内,他们的一个儿子、儿媳以及他们的小女儿的到来,给何斯德夫妇的晚年带来很大的喜乐。
笔者在上海内地会旧址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何斯德和其他美国人在日军占领下的中国一下子成了“敌国侨民”,所有传教士皆被关入上海条件恶劣、拥挤不堪的盟国侨民集中营。这个时候的何斯德已经严重失忆,但他仍然安静镇定。1944年爱妻帼德在集中营先他而离世,终年83岁。1945年战后,何斯德才得以获释回国,在伦敦一家养老院休养。
1945年上海龙华集中营
1946年5月11日,何斯德安息主怀,享年85岁,成为“剑桥七杰”中最为长寿的一位。他最后的遗言是:“每当想起耶稣我就会哭泣,与耶稣相见,那将是最为蒙福的会面!”。
晚年的何斯德
–谢谢您的打赏转发–
(不做传教士、可做传教事)
寻访者手机、微信:139 688 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