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兰先生带我出去办事,办事不是主要目的,他是想把我拉出来让我透透气,远离多个孩子与琐碎的家务,给我放空。开始我并不想出去,看他很坚持,那么忙碌也要在周末的时候刻意为我制造时间让我留白,真是用心良苦,我就决定和他出来了。
筵筵木木在朋友家玩儿,我们把佳佳带了出去,享受了一下只有一个孩子的待遇(有了三个孩子以来,为数不多的三人约会),嗯,感受就是:岁月静好😄
一路上我和兰先生谈笑风生,无话不谈,佳佳则毫无存在感的享受着父母都在她身边,左拥右抱的幸福时刻。
办完事情,一家三口在路边的一个小餐馆点了一些吃的:一碗牛肉粉丝,一碗过桥米线,一个缙云烧饼,我们边吃边聊,我被加了辣椒的米线辣的说不出话,他被辣的鼻子冒汗,我们彼此看着对方,大笑不已😃
这样的场景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大学时代,我和他的青葱岁月和单纯的金子般的爱情。
我和兰先生说:“还好你带我出来了,我感觉特别好,幸福感满满,哪怕就在附近走走,吃点东西和你聊聊天,我都觉得很治愈。本来上午比较郁闷的心情现在完全没有了。”兰先生笑笑说:“以后还会安排这样的时间,很有必要。全职妈妈很需要留出时间安静,哪怕每周只有半天时间。”(兰先生已经刻意这样做了,他带孩子让我到外面走走或者在家里安静休息)
一家三口吃完东西,在回来的路上我和他交流了一个问题:“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和有多个孩子生活品质会降低吗?”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前几天看到三胎政策出台,也有一些人在热点文章的评论里说“生太多孩子生活品质会下降”。我们夫妻的观点比较一致,我把我们的交流稍微归纳整理了一下。
1.每个人对生活品质的定义不同,看法不同。归根到底还是价值观决定的。有些人觉得生活品质一定与物质有关,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的人,生活品质一定是高的。有些人觉得物质只是决定生活的一个层面,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东西决定了生活的品质。我们夫妻的看法是后者,生活品质与物质的丰富没有必然联系,不成正比。
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讲过她的故事,她在物质生活上非常富足,有公司,有豪车,住豪宅,但是生活的很苦,苦不堪言到抑郁甚至有轻生念头。物质生活上她毫不缺乏,但是生活品质呢?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对于她而言,生活不需要有品质,能够有正常的生活就好了:一个心在她身上的老公,一个正常的孩子。
2.孩子的多少不是影响生活品质的关键,生活品质与物质无关,与幸福感有关。
构成孩子幸福感的因素离不了父母的彼此相爱(这是父母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每一个孩子,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进入孩子的世界。父母有稳定的情绪,在日常规律的生活中为孩子建立秩序和安全感。这些与物质相比是更重要的,对于有些家庭来说甚至是奢侈的,因为给出这些需要夫妻有共同的育儿理念,更要一同付出代价来经营家庭,经营亲子关系。
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这些让孩子有幸福感的东西,这个家庭的生活是有品质的,如果没有这些,只是给了孩子非常丰富的物质,让孩子衣食无忧,应有尽有,孩子是不会觉得真正幸福的。在物质的堆砌中长大的孩子或许会有一种虚假的幸福感,安全感,让同龄人艳羡,但是透过人的受造,幸福感的来源我们可以知道:人最需要的爱,孩子最最需要的不是物质而是父母的心,父母因为爱而愿意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倾听孩子的心声,进入孩子们的情感世界。
以前我常常听到有人讲起父母因为做生意赚钱,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平时会买很多玩具给孩子,随着孩子年龄渐渐长大,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很疏离,父母因为内心的亏欠为了弥补孩子,就给孩子很多很多钱,到最后孩子只知道要钱而不认父母,孩子像是被遗弃的孤儿,没有幸福这样的例子现在也不胜枚举。
有很多孩子的家庭,如果父母能够给到刚刚提到的让孩子有幸福感的东西,他们的生活是有品质的。
以我们家为例,我们的物质生活在很多人看来是匮乏的,兰先生多年来一直在创业,目前尚未成功,没有自己的房子,有外债。缺乏吗?肯定缺乏。(当然,身家上亿的人也觉得自己缺乏😂)因为物质条件受限制导致很多想做的事情做不了,这个是真的。但是,缺乏到什么程度呢?好像也没有。困难家家都有,但日子总会过的去,生活一直在向前。我们看似什么都没有,但是样样都不缺乏,那位供应飞鸟和百合花的天父一直在顾念我们,供应我们的需要。人在追求财富的独立与自由上,可以尽到120%的努力,但是一定要清楚:得货财的力量全在乎神,有谁不是靠恩典度日?
家里有三个孩子,物质生活一般,我们的孩子会不会比别人家的孩子缺少什么呢?会的。
·我们的孩子没有上任何兴趣班
当然,这个是个人的选择,与有钱没钱没有直接联系,哪怕有足够的钱让孩子上兴趣班(一部分)我也不会送她们去🤣 目前没有上什么兴趣班的她们,没有发现比上兴趣班的孩子缺少什么,因为在家教育很多兴趣班我在家都给她们上了,或者找到合适资源了😃
·我们的孩子目前没有正规的学任何乐器。
一方面学乐器的确烧钱,像钢琴、小提琴等,长期持续的学习肯定需要金钱的投入。另外找到合适的老师也很重要,目前因为我们没有学乐器的预算,所以也没有下一步的打算–找合适的老师。但是兰先生说了,筵筵一定要学钢琴,那就看上帝的预备吧,这个我一点也不担心。
·我们的孩子目前没有到世界各地游学的机会
以前我一直觉得能够带孩子到世界各地旅游,开阔视野,增长阅历是非常好的生活教育。自从有了新冠疫情,我的想法有一点改变,现在觉得老老实实在中国待着最明智,去哪都不安全😂。但是排除疫情这个因素,在足够安全的情况下,如果有机会带孩子到处走走,实在是挺美好的。这个需要有“钱”,更需要有“闲”,只具备一条都不行, 目前兰先生两个都不具备,那就等着吧😄
家里有三个孩子,物质条件一般,我们的孩子的确在有些方面看起来比有钱人家的孩子缺少点什么,但是………(😄如果没有“但是”,这篇文章就不用写了,没有写的必要😂)三个孩子的幸福指数很高。有这一项就够用了,所有的盖过了所没有的。
有不少朋友和我说过,能出生在我们家的孩子是幸福的,应该多生几个。对于这句话我诚实的说:一点儿没毛病😂
虽然我和兰先生都不完美(其实在我心中兰先生是近乎完美的一个人,从认识他第一天到现在已经有15年了,我还是这么认为),但是我们是彼此相爱的,是在用心经营家庭的,我们每一天都有很多关于家庭建造的交流、讨论,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也付诸实践,并且在生活中不断检验、调整我们的计划,使之适应我们家每一个阶段的现状。
比如最近我们讨论过觉得要一直坚持的是:9点准时熄灯,让孩子早睡,晚上他争取7点前到家,这样晚上我们就有一个多小时的家庭时间,一起吃点东西聊聊天,唱诗歌,听道,给孩子阅读等等,都可以分散在每一天的这个家庭时间,每天只选择一项,每天可以有不同的内容。这样调整后我觉得特别好,最重大的一个改变就是我们睡眠时间都提前了,晚上的时间没有那么匆忙,孩子有更多时间和爸爸在一起,我们夫妻的沙发交流时间也比以前要多。
兰先生很看重家庭文化,我们也常常交流这个主题,我们一致觉得家庭需要有仪式感,所以有时候我会和孩子为他制造惊喜,他和孩子也会为我制造惊喜。一些特别的日子他会带我们出去走走,放松心情,在美食与游玩中全家人享受着天伦之乐。我和孩子们最兴奋的就是他出差的时候,偶尔会带上我们,他出差,我带着三个孩子游玩,体会一下其他城市别样的风景,晚上全家人在酒店里分享这一天的收获,看到孩子们幸福爆棚的样子,父母的心非常满足喜乐。
平时兰先生给到孩子的也是足够的爱与关注,他虽然工作非常忙碌,但他是一个从未缺席的父亲,一个朋友形容他“有这样的爸爸,孩子是真正的赢在了起跑线上”😂
他最本质的不同是看孩子是从永恒的角度,从孩子受造的尊贵与上帝给父母的托付来看,这个高度决定了他对待孩子是不一样的。他的确是无条件的爱与接纳,随时倾听孩子的心声,从不应付孩子,给予足够的理解与关注。以恒久忍耐与温柔对待孩子,陪伴她们玩耍,和她们分享信仰。面对生活的困难表现出对上帝的积极信靠,坚韧不拔;为有需要的人们祷告,也邀请孩子们一起祷告……
兰先生经典语录
在孩子们眼中爸爸的形象是鲜活的,爸爸活出了一个完美的爸爸的形象,筵筵和木木对爸爸的评价非常高,这也让她在小朋友中非常自豪,筵筵有一次参与了小朋友们关于爸爸的谈论,她只是说了一句“我爸爸从来不会骂我”,就让好多小朋友羡慕不已😄
爸爸对家庭,对孩子全身心的爱与投入让孩子们有足够的安全感、价值感、幸福感,也让她们在人群中出入眼里有光,阳光自信,有爱流淌。
我和兰先生相比没有那么完美,但是受兰先生影响,我很多育儿的理念得到很多修正,生命的境界也有提升。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8年多时间里,我没有留下太大遗憾,用心陪伴,用心教导,付出了我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到现在也不后悔。虽然会有软弱,会有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的时候,但是因为及时悔改,及时修复,我还是收获了和孩子们非常亲密、美好的亲子关系,也看到用心浇灌后有小小的生命的果子结出来,看到她们生命中很多美好的品格。
以上就是关于生多个孩子是否会降低生活质量的问题我的看法。再简单梳理一下就是:每个人对生活质量的定义不同,归根到底是价值观决定的。在我眼中,生活质量与物质丰富无关,与幸福感有关,物质丰富家庭可能过的毫无幸福,物质缺乏的家庭可能幸福满满,幸福感强的家庭生活质量就是高的。
我只是作为诸多的家多宝家庭的一个代表,用自己真实的生活来说明:家里有多个孩子生活质量不会降低,像我这样的多宝家庭还有很多,虽然没有那么多钱,却有很多幸福欢乐。
我也不是鼓励你要多生孩子,只是想告诉你如果你有了多个孩子,生活照样会继续,欢乐会翻倍,但是艰难不会比只有一个孩子难很多😃
不是你想要的答案没有关系,你也不一定要认同我的观点,毕竟每个人对于同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我写文章也不是想说服谁,没有那个能力、负担和义务,不管对你有没有帮助,感谢你的阅读❤️
————the end🍃————————
文末附上我认为的兰先生的经典语录,和去年五一他一个人带三个孩子的一天,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他的育儿理念和他和孩子的一些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