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我们分享了园主和雇工②《讲定一天一钱银子》(点击查看),一起查考了家主给工人发工钱的标准,以及先来的工人是如何撇弃话语,背弃约定的。
家主给工人发工钱所依据的标准,不是他们的行为,也不是他们在律法里的善良,更不是他们已经被罪玷污的良心,而是家主早前与他们所立的约定——“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
我们知道约定是两方面的,立约的双方拥有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家主和雇工之间的约定也不例外。家主守住了约定,兑现了他“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的承诺,那么对于雇工来说他们又要履行怎样的义务呢?
虽然开头说“家主清早出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做工,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但又实在搞不懂家主雇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家主雇人进他的葡萄园,就是为了干活的话,那么清早6点出去雇的第一批工人最划算,因为他们可以干一整天(12个小时)的活(点击查看),这一钱银子花得就很值。
而最不能理解的当属酉初(下午5点)出去雇的最后一批工人了,他们在葡萄园里最多只能干一个小时的活,却也同样发给他们各人一钱银子,连我们都替家主感到冤枉。
那么家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如果家主真是想雇人进他的葡萄园里做工的话,他肯定会详细地计算,周密地计划,合理地分工,但家主的操作显然是“不计成本的”,看起来也很随机似的。难道是家主“糊涂”了吗?当然不是!那家主这样做的目的究竟何在?他向着雇工的要求和期待又是什么呢?或许我们可以从故事本身找到答案。
经过反复、仔细地阅读《在葡萄园做工的比喻》,对比上下文中家主和雇工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家主真正关心的不是工人在葡萄园里“做”了多少工,而是一定要“进”葡萄园去。所以,在家主“和工人讲定一天一钱银子”之后,“就打发他们进葡萄园去”;后面又多次出去,说的还是“你们也进葡萄园去”。
这样看来,家主和工人立约,所愿的不是让他们去做工,而是让他们都进去。家主和工人讲定的“一天一钱银子”,并不是作为他们在葡萄园里做工的工价,而是他们进入葡萄园以后主人所施给的恩典。
很多时候我们错误地领会了立约的要求,以为只要改过自新就能赎罪,以为只要变得更善良就可以得救,我们一心只关注自己的做工,却享受不到主人早已预备好的恩典。就像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以后要设立“逃城”一样,误杀人的在逃城外面就只能被报血仇的追杀,但进入逃城就可以保全生命(另文详述)。
那么你是否遵行立约的要求,进入主人的葡萄园了呢?又是如何进去的?(欢迎留言回复)
(滑至文章最底部即可给作者发消息)
点“阅读原文”查考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