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分享的南国最后一篇信息的文章里,有几位读者朋友对某个地方存在疑义,那就是我在文章里说基大利是巴比伦王的舔狗。
我的原文如下:
当时巴比伦王把犹大国变成了自己的一个省,叫犹大省,还给这个新的犹大省任命了省长基大利。
这基大利得到这个美差,于是甘愿作尼布甲尼撒的舔狗,在百姓中间说了这样的话:你们不必惧怕迦勒底臣仆,只管住在这地服侍巴比伦王,就可以得福。
你看,这狗舔得彻不彻底?
读者朋友评价说:
把基大利说成是舔狗不对吧?耶利米也劝以色列人服侍巴比伦王便得存活。因此,既然先知有过预言,怎么能说基大利是巴比伦王的舔狗呢?
亲爱的朋友,这是一个好问题,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今天进行一番思考。
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地方在于人的动机。换言之,就是一个人是基于痛苦的心情说这话还是基于喜悦的心情说这话。
动机极其重要。有一句话说:人看人看外表,但是他们生命的主人看内心。
故此,基大利是不是舔狗,我们一样不能看外表,要看他的内心。
那好,请问耶利米是在什么情况说的投降巴比伦,服侍巴比伦的话?
那是在南国尚未被灭亡的时候,当时西底家还没有被掳。因此,你可以想见,当耶利米说这话时,他是不是冒着被杀头的风险说这话?
那么,他说投降的话,目的是什么呢?
是为南国犹大免遭更大的屠戮而说这话。
诚然,这是生命之主的意思,要让他们服侍巴比伦王七十年,但是,在什么情况,什么语境下说这话极其重要。
南国还没有灭亡,国王尚且还在,你对南国说要服侍巴比伦,这不找死吗?耶利米的动机是什么?他的动机就是为了找死吗?
既然耶利米冒着杀头的风险说投降的话,他就不是为自己说这话,而是为了整个南国。
很简单,你投降巴比伦,就不会有那么多杀戮。如果不投降,如果玩梗抵抗,可能结局就不是被掳到巴比伦,而是南国集体被屠城了。
你看,他说这话的动机还是基于南国百姓的利益,是冒着杀头的风险说的。
可是,基大利发誓说服侍巴比伦的时候,他的动机能一样吗?
亲爱的读者朋友,不一样了呀!
为什么?
因为,那时候南国已经灭了,南国政权已经垮了。基大利还被尼布甲尼撒任命为犹大省的省长,他的身份变了呀!
此时,他敢说尼布甲尼撒一句不好的话吗?
他不敢。
尼布甲尼撒任命他为省长,自然需要他稳定局势。为了留在南国的百姓不造反,他才说出这句话:
你们不必惧怕迦勒底臣仆,只管住在这地服侍巴比伦王,就可以得福。
他这句话不是代生命之主说的,而是为了保住他省长的位置说的,也是惧怕巴比伦王说的。
这时候,你会说:“路弟兄,何以见得呢?”
因为亲爱的朋友,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们是南国的老百姓,我们的房子被巴比伦王烧了,东西被巴比伦王抢了,我们的家人被巴比伦王掳走了,甚至有的人被巴比伦王杀了。这时候,什么才是我们的安慰?
如果基大利怜恤百姓,他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说要服侍巴比伦王就能得福的话。即便说,他也应该把生命之主的话带进来,而不是只提效忠巴比伦王。
他应该说:“我们的国家之所以遇到这些灾难,都是因为我们悖逆的结果,我们悔不该不听先知的话。先知预言我们要服侍巴比伦王70年,我们只能听从。从今以后,我们要在屈辱的服侍中奋发图强,再不要拜偶像,再不要行邪恶。我们还会蒙福的,即便我们现在在服侍巴比伦王,但是那位万王之王必定会拯救我们。”
如果他这样说,从百姓的角度,才是真正安慰人心的话,是不是呢?
可是,他只字不提生命之主,也只字不提百姓的罪,只是一味强调要侍奉巴比伦王就能蒙福,这不是舔狗是啥呢?
“可以得福”四个字有着极其强烈的刺耳的感觉,要知道,他们服侍巴比伦是他们悖逆犯罪的结果,而不是他们得福的原因。
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我的家人被尼布甲尼撒掳走了,你却告诉我服侍尼布甲尼撒就可以得福。我那时候两手空空,连吃饭的锅碗瓢盆都被巴比伦王抢走,我听你说这话,就会觉得极其讽刺。
请问,这福在哪儿呢?
你看,耶利米虽然也提到投降服侍巴比伦王,但是耶利米是怎么说的呢?
第一,他不会认为服侍巴比伦王是祝福,他会把百姓的罪提及出来,这是百姓悖逆的结果,所以他们受罚。他们服侍巴比伦只是为了能够存活,并不是为了得什么福气。
第二,耶利米会把他们的生命之主放第一位,一再强调这是生命之主对他们民族的惩罚。
对比之后,基大利说服侍巴比伦王便可得福的话很刺耳,而耶利米说服侍巴比伦王而得存活的话很感人。
因为,耶利米是站在真理的角度说的,而基大利是站在巴比伦王的角度说的。
也正因为他站在尼布甲尼撒的立场说话,所以他的做法才会得罪留在南国的犹大宗室,才会有人不满他的做法,最后杀了他。
你处在苦难中,但是那人却让你感谢掳走你所有的强盗,从而得福,这才招人恨。
当然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那杀基大利的以实玛利也不是什么好人。
基大利像什么呢?
像后来给罗马帝国收税的税吏。你能明白当时的主流社会对税吏的恨,你就能明白这些人对基大利的恨,就明白为什么宗室的人要杀他了。
(本篇完)
荐:我的另外两个号“故事讲台”,“云朵之外的家”欢迎订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