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1 2 月, 2025
spot_img

杨太太|聊聊寒暑假作业


——题图是10岁的老二堆的雪人
这篇文章有感于朋友圈的两张截图:

——让我不禁想对我们的寒暑假作业吐槽一番。


我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所有寒假暑假作业,包括《寒假生活》、《暑假生活》,没有一次是全部完成的
老实说,小学的时候,我真的也不是故意不做,只是那时候年纪太小,根本就是欠缺分配任务到每日的能力,也缺乏每天完成任务的自觉性,所以几乎每天都没有办法完成“每日计划”。欠了太多作业债以后,就做不了了。到了开学前夕,突击一下,乱填一番,算是交差了。
到了初中,很多作业没法乱填一番了。那时候有一些卷子,有一些周记,你不得不填一点字。问题是,明天就开学了,今天我一篇都没有写——那时候,就干脆拖着了。老师训话的时候也觉得心里很难过,但是就是做不了了。过了几周,新学期的新任务下来以后,旧的假期作业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最后到了高中,叛逆了,我开始明目张胆,选着作业做了。我记得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让我们假期阅读《约翰.克里斯多夫》,我也买了书,但是我就是读不下去,读不下去就不读了。
(我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我就是对这类文学作品不感兴趣,不要说这本,就是大家更加熟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类,我也没有读完。很多文学作品喜欢描述环境,我读了几十页都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后来看到许渊冲先生竟也和我有同感,真是知己。)
高中老师问我为什么不做作业,我说我觉得因为作业不合理,也没有看到要做这个作业的意义,而且假期作业老师也不好好批。
老师噎住,然后和我说:“你这个性格长大以后要吃亏的。”
现在想想,这种对话都是缺乏逻辑的前言不搭后语,但是我当时也知道老师是好心。不过20多年过去了,我过得挺好的——所以我想老师的那句话大概缺了一个定状语从句:
“你这个性格长大以后,如果在体制内工作,要吃亏的。”


我现在长大了,我真的工作过,真的休息过,所以我对假期作业这件事,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明白了。

我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有时候累到爆炸,然而工作还是拖了一个小尾巴没有做完。

周五傍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也想一鼓作气把最后几个小时的小尾巴做完,但是不行啊,做不到,因为周五已经累了一个礼拜了。晚上瘫在沙发上,周五一天就完了。

周六上午我肯定是要睡懒觉的,不要问为什么,睡懒觉对我就是很重要的。哈哈哈。等中午起来,下午晚上往往也很难干活。人又不是机器人,于是周六晚上决定,今天也不干了。反正还有礼拜天。

礼拜天上午是主日,下午是休息,我是不干活的。到了礼拜天晚上,我才会把拖了好几天的工作做掉——其实真的就是个小尾巴,真的可以周五就咬咬牙做掉的,但是问题是前面就是没有做掉。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好像上面这样的“工作生活体会”。我的感受是:
1. 如果有任务没有完成,就算今天决定,我就要放松一天,心里还是会惦记的,这种休息质量是打折扣的。
我想到孩子们的假期作业。我们的那种假期作业 ,天天都有任务(真的好夸张)。有时候一整天,孩子们都在玩,什么作业也没有完成——但是我相信他们也仍然会感受到那种作业的压迫感的。
到了晚上,父母和颜悦色地和他们说:“今天作业没做,没关系,明天你赶紧补掉。”父母心肠是好的,但是问题是,明天的任务又是好几个小时,两天的作业一合并,搞不好8个小时都做不掉,假期里的孩子怎么可能定定心心做8个小时的作业呢?
所以这种任务的设置一开始就是不合理的。
2. 确实你可以说,为什么不在假期一开始就一鼓作气把任务都做掉。但是假期开始的时候,难道不是人最累的时候吗?
孩子们假期之前不是在期末考试吗?期末考试前刚刚做完了如山的卷子,默写这个默写那个,心里盼着的不就是假期喘一口气吗?结果假期这口气还要吊着,继续做假期作业?怎么可能呢?读了一学期的书,放松几天,不是也很正常吗?放松了几天以后,要重新把这口气给聚起来,也需要时间啊,这也不难理解啊。
问题是,我们的假期作业根本就没有给人放松、调整、重新出发的时间。所有的寒假作业暑假作业都是从假期第一天就开始做的——我现在想想,这种设置真的是很不合理。


朋友圈的留言下面,有位体制内的老师留言:
“寒假作业应该要由年级组长统一审核,杜绝不合理作业。”
我回复老师说:
“寒假就这么点时间,还要欢度春节,就不该有作业。”
假期作业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老师布置了很多(还不自知),然后假期结束的时候也并没有花时间好好讲解和批改,这让我越发感受到,这种作业就是浪费孩子时间。
我爸常说:“水平不行的老师才会拖堂,懒惰老师才会多布置作业。”
然后还要补充一句,这句话不是他说的,是他的语文老师冯恩洪说的——对,好巧不巧,我爸妈的语文也是一代名师教出来的。
我们小朋友现在的学校,所有的假期作业都是选做的。选做的意思就是,你可以做,你也可以不做。如果你做了,老师会给你评价。如果你不做,也没有任何后果。
我理解有的老师家长大概“害怕”小朋友如果没有作业就要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了,但我真的是觉得这样的害怕没有什么必要。孩子们不是只有在做作业的时候才是在学习,孩子们不做作业的时候,可能学到的更多
我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全家团聚的那种快乐,每年父母都会提前准备年夜饭的食材,我爸爸会选“鳗鲞”很早就晒起来,一直到年夜饭那天用刀劈成很薄的一片片,然后我妈妈在边上对我爸爸的刀功啧啧称奇——这整个过程里有很多父母讨论的细节,甚至酱料要怎么调制,这些都是很美好的回忆,说起来我也从中间学到了很多我们中国人的仪式感,家庭观。
我反而难以想象,如果这些事发生的时候,我都在做作业,我什么也没看见,我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大概是很苍白吧。
我们家的小朋友在刚刚过去的假期里自己选做了部分阅读作业,他们剩下的时间在干嘛呢,各种玩雪,打雪仗,堆雪人(题图那个丑得好笑的雪人就是儿子堆的),看自己喜欢的书,追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尝试做不同种类的烘焙。数学什么的,荒废得一塌糊涂,但那又如何?
我相信数学是补得起来的,但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很难补起来的。


还有好几个朋友给我留言说:
“这种我都是外包出去做的。”
我知道很多家长都是抱着这种心态:就是我觉得很不合理,但是我也不想和老师正面刚,所以我就找某宝,付钱找作业代做。
但是这是什么性质,往严重点说,这不就是作弊吗?某宝除了代做作业,还有代写论文呢!
我没有批评大家的意思,但我觉得如果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认为这件事理所当然,其实也挺不可取的,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也是不好的。
我在想,如果我现在再遇见这样的老师,我大概就会给提前老师写个邮件,大大方方和老师说:
“我们假期太忙了,这个作业我家孩子就不做了,望您理解。”
——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正确面对问题的方式。
很多人说,这样会得罪老师,老师会给孩子穿小鞋。
我觉得这样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我爸妈以前不知道和老师正面对刚过多少次,老师也确实没有给我什么好脸色看,我在这个过程里也有难过,也有困惑,但是我越发明白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也很早就学会了“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的这个道理。


最后,我知道很多人会觉得:假期作业不过是一件很小的事,至于吗,小题大做了吧。
我不这样觉得。
一年里有3个月都是在放假,假期有多少作业,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和父母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并不是小事。
我想到杨先生和我分享的一个他的故事。他说他高中的时候和老师吵架,因为老师让他把校服穿在羽绒衫外面。但是他觉得校服穿在羽绒衫外面这完全不合理也不舒服,就吵起来了。
我完全理解杨先生,我读书的时候和老师吵架的事情更多。
为什么要为这种“至于吗”的事情和老师吵?
因为我们长大是要做人的,不是做牛马的。

所属主题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