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是我的一位摄影师朋友拍的,
我特别喜欢,仿佛我家五个娃,哈哈哈
一
我们有个微信群名叫“家多宝群-上海小分队”,里面都是生活在上海,家里有三宝以上的家庭。
有一天我们的话题源起于有妈妈提问:
“为啥我觉得养娃真的很辛苦,是养的方法不一样吗?”
然后我们就一起开始聊了一些优化育儿的话题。我发现即使已经有三个孩子,很多家庭也仍然在沿用过去“独生子女”的那一套教育思路。我在生活里也见过很多家庭虽然只有两个孩子,但是却把两个孩子活活养成了“两个独生子女”——那真的就是会很累的。
所以就想写一篇文章,罗列一下我们家庭认为在育儿中那些“完全可以省略的部分”,希望大家都减少折腾,释放焦虑,过得更轻松一些。
二
防杠声明先说一下:
以下罗列的所有的事情,我都没有任何价值判断的意思:我不是在说,这种方法就比那种方法更好。
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的角度是:有一些事情我们家是选择不做的,我们过得也都还挺正常的。
1.“小的孩子晚上不用起来把尿什么的吗?”
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没有把过尿。
“那孩子要穿尿布到很大了”——可能是,但是孩子到了幼儿园也都会学会的,这件事并没有很困扰我。
“担心孩子红屁股”——我们家孩子红屁股的次数几乎是一个手数得过来。偶尔觉得大便有点多的时候,我们会给孩子涂一点紫草油。但是我们不会因为孩子“可能会红屁股”,就半夜里也拼命换尿布,我感觉这样对大人孩子的睡眠都不好。
是的,我们不单单不把尿,如果孩子没有大便的话,我半夜里尿布也是不换的。
2. “要半夜喂奶,晚上睡不好”
我家娃一般两个月左右睡整觉,我晚上是不喂奶的(具体可见《关于母乳喂养的那些事》、《我们关于宝宝睡眠训练的经验汇总》等文),原因是因为我们认为地球人晚上是不进食的。
我们的做法是:7点左右把小宝宝放下去睡觉,11点多我们睡前再给宝宝补一顿奶,然后早上7点前我们就让孩子自己睡了。
关于母乳喂养,我自己一般是喂到6个月以后,最长的一个喂了10个月,我从来没有喂孩子到两三岁什么。原因是我觉得孩子6个月以后开始吃辅食,饮食丰富起来了,我们人类主要营养来源也是食物而非奶制品——我们家实践下来,觉得差异不大。
再有,如果孩子已经很大了,但是妈妈晚上还是睡不好,那就要考虑是不是有其他健康问题?是不是白天要多运动?是不是要考虑晚上睡前吃点褪黑素等等——总之这件事和孩子可能关系就不大了。
3. “要给孩子单独做辅食,要给孩子做面包”
我们家大概从老二开始就不给孩子单独做辅食了。因为吃辅食是一个很短的过程,也就是几个月时间,孩子一岁以后就可以和全家人吃完全一样的东西了——为了这么几个月的时间,那时还专门买个辅食机给老大做辅食,现在回头想想也蛮傻的。
我们家辅食就是简简单单超市里买点小瓶子小罐头食品,之前还吃过某日本品牌的辅食——各种口味,各种混合,选择非常多。干净简单,吃完连碗都不用洗。
至于面包,我从来没有给孩子做过面包。工业社会,面包在超市里都可以买到。我理解有的妈妈会觉得自己做的面包更健康,添加剂更少——但是如果真的讲究起来,恐怕是得从自己种小麦开始,毕竟有的农药是从那时候就开始使用并残留的。
当然如果喜欢做面包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纯粹是为了“饮食健康”,我觉得那真没必要,太辛苦,太折腾了。
4. “小孩子要陪睡”
这件事要分两块说。
首先我们是不和孩子睡一间房间的。
-
我们家13岁老大有自己一间房间。
-
老二老三老四睡一间房,非常偶尔的时候,老四如果半夜醒来,老二老三如果也醒了会安慰她一下。白天老四起床的时候,老二会帮忙给她穿衣服。
-
老五因为一岁多,她还单独睡她自己的小房间。
其次我们家也是不哄睡的。
老五7点洗澡吃奶,放在婴儿床上我们就闪了。老四偶尔睡前要黏她爸爸一下,她爸爸稍微坐一下也就闪了。老大老二老三完全是自己上床睡觉了。
有妈妈说:“如果不陪孩子,孩子就不睡,会玩到很晚。”
是的,但即便如此,那又如何?小孩子精力是有限的,她能折腾到几点呢?第二天7点多又要起床上学了,就算前一天真的没睡好,第二天这么下来,她晚上也倒头就睡了。生物钟规律以后,睡觉就是很自然的事。
我想强调一点:人,不是机器人。今天早点睡,明天晚点睡,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不用把家里搞得像军训集中营一样——父母不陪睡,大家都轻松。
5. “要给孩子洗衣服”
我有五个孩子,最大的13岁了,我从来没有给孩子手洗过一件衣服。我们家所有的衣服都是洗衣机洗的,是的,也包括内衣内裤,我也没有因此得过一次妇科疾病——我想是因为现在的洗衣剂一般也都包括杀菌功能。
其实我觉得我还算是比较讲究的,因为我们是大人一筐衣服洗完,小孩子再单独一筐衣服洗的。
洗完衣服以后,我们是用烘干机烘干的。单独的烘干机的烘干效果比洗烘一体的机器效果好得多。我们已经很多年没有晒过衣服,晒过被子啥的了,我们就定期换换床单被套。讲真,上海空气也不太好,这一床被子晒出去得沾多少灰回来,我感觉也未必是很健康的选择。
三
我个人的观点是,我们这一代人有点被以前的“计划生育”的思维洗脑,很多人潜移默化就觉得孩子是一种“负担”,一想到孩子就觉得“好麻烦”。但这种想法和百宝书里的“孩子是赏赐”、“孩子是产业”全然相悖,即便抛开信仰,也不是一种很智慧的观念——因为如果一个人持有这样的观念,也很难全然享受生活。
最后,再次强调,这篇文章不是在鼓励大家多生娃,虽然多生几个是真的可以缓解压力。
很多焦虑症有二胎可以治大半,到三胎通常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