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4 2 月, 2025
spot_img

纪念|阿奎那诞辰800周年——50载人生,不朽回响



托马斯·阿奎那

(Thomas Aquinas, 1225-1274)


西方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之一,被誉为“天使博士”。他不仅是中世纪,也是整个天主教历史上最重要的神学家。阿奎那致力于信仰与理性的整合,在神学、哲学、伦理学、法学与政治哲学等领域贡献卓著、影响深远。主要代表著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


1224年底或1225年初,出生于罗马与那不勒斯之间的小城阿奎诺附近。


1230年,被送往本笃会修道院,修习文法、文学、音乐、圣咏、教仪等基本科目。


1243年,家人的极力反对与阻挠,遂将他软禁年余,期间,研读圣经和彼得隆巴的《语录》,为日后写书立说得心应手的引经据典。


1245—1248年,二十岁,多玛斯获得自由后,受教在道明会士大阿尔伯特名师门下,继续他的学业。


1248—1252年,完成《论存有及本质》与《论自然原理》两本著作。


1250年,晋铎。


1252—1254年,于巴黎大学以圣经学士的身份讲授圣经。


1254—1256年,以文学士的身份讲授彼得隆巴的《语录》。


1256年,取得教师资格,成为巴黎大学正式的神学教授。


1257年,获得神学硕士学位。四个月后完成神学博士学位论文


1258年,受西班牙的非洲宗徒圣雷蒙之请,开始写《驳异大全》。


1259年,教宗亚历山大四世委任托马斯为教廷神学顾问,并在附属教廷的“国会研究院”教授神学。


1266年,开始审查并注释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政治学与分析学著作,为使亚氏的思想成为帮助人理解信德的工具。

开始撰写《神学大全》第一集。


1269—1272年,重返巴黎大学任教,期间与许多不同派系的哲学家辩论,是中世纪哲学史上著名的“巴黎大论战”。

完成《神学大全》第二集。


1272—1273年,撰写《神学大全》第三集前九十个问题,直至1273年十二月六日为止。


1274年,三月七日辞世,得年五十岁。


1323年,教宗若望二十二世宣封多玛斯为“圣人”品级。


1537年,特利腾大公会议,决定了士林神学必须采用多玛斯的诠释。教宗碧岳五世颁布“神奇的天主通谕”,宣封多玛斯为教会圣师,追授“天使博士”尊号。


1880年,教宗良十三世奉多玛斯为全球天主教的“学校主保”圣人。



点击图片购买本书👆


作者: [英] G.K. 切斯特顿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Saint Francis of Assisi and Saint Thomas Aquinas
译者: 王雪迎
出版年: 2016-6
页数: 288
定价: 3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基督教经典译丛
ISBN: 9787108055477


作 者 简 介


G.K. 切斯特顿


Gil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年5月29日-1936年6月14日),二十世纪杰出的作家、护教学家。他视野广阔,思想深邃,笔调诙谐,对C.S.路易斯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涉及范围颇广,涵盖传记、推理小说、历史、神学论著等。著名的著作有《异教徒》、《回到正统》、《永恒的人》、《布朗神父》等。



【导言】

(试读)


本书的目的不外乎是使一个本应该更受欢迎的伟大历史人物更受欢迎。如果读完这本书以后,以前对圣托马斯·阿奎那知之甚少的人愿意寻找更好的书,以便对这位圣徒做进一步的了解,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有时对目的的限定是必要的,而限定又是有后果的。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弄清楚我的写作目的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首先,本书是对托马斯的一个简要介绍。所针对的读者是和圣托马斯不同属于一个群体却对他感兴趣的人——他们感兴趣的方式大约应该与我对孔子或穆罕默德感兴趣的方式及程度类似。但是,从另一方面说,为托马斯的一生呈现一个清晰的轮廓,不可避免要涉及与托马斯的思想不同的思想体系。如果我主要为外国人写一部关于纳尔逊勋爵(Lord Nelson)的传记,我可能会详细地介绍一些英国人耳熟能详的事实,而省略掉一些英国人会感兴趣的细节。然而,如果要完全隐瞒他与法国人作战这个事实,就很难写出一部生动感人的《纳尔逊传》了。同样,如果要写一部《阿奎那传》,却隐瞒他与异端斗争的事实,也将是完全徒劳的;就连写书这个事实本身也可能会使写书的目的显得很尴尬。我只能表达这样的愿望或者信心——即使是那些认为我是异端的人,也不会因为我诚实地表明了自己的信念而批评我,更不会因为我诚实地表明我的主人公的信念而批评我。我在书中曾经提到了一两次,我的这个信念就是:16世纪的教会分裂是13世纪悲观主义的爆发,也是奥古斯丁式的清教主义对亚里士多德式的自由主义的反击。如果不表达这个信念,我就不能把我的历史人物放到历史中去。总体而言,我要描绘的是一个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粗略画面,而不是几个历史人物的画面。


第二,在这一如此简略的传记里,除了指明托马斯有一套哲学以外,我简直不能对这位哲学家的哲学再多说些什么。我只能从他的哲学中抽出极少的例子作简要的介绍。最后,这部传记的篇幅也决定了我几乎不可能对他的神学作恰如其分的介绍。我认识的一位女士找了一本带有注释的托马斯作品选集,然后充满期待地选了题为“论上帝的简单性”一章开始阅读。然后她叹了一口气,放下书说:“唉,如果这一章说的是上帝的‘简单性’的话,我真想不出他的‘复杂性’是什么样的。”我绝没有不尊重她看的那本书的意思,但是我不会让我的读者看第一眼就带着叹息放下他们手上的这本书。我的观点是,传记是介绍哲学的导言,而哲学是介绍神学的导言。我能够让我的读者耐心地读完故事的第一个阶段——传记。


第三,我已经决定不理会那些时不时急于哗众取宠的批评家,他们把有关中世纪魔鬼学(demonology)的内容章节拿过来,只是想用一种陌生的语言来吓唬当代的读者。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阿奎那和他同时代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人,的确相信魔鬼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的东西,但是我不认为这类事情在这里值得一提。因为它们不能使托马斯的形象变得更清晰——连新教和天主教的神学家都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圣托马斯并不因为这类观点而闻名于世,事实上,他对魔鬼的存在这类观点的态度是很温和的。我没有讨论这类事情,不是因为我有意隐瞒,而是它们与托马斯本人的关系不甚密切,也因此不关我的事。在这本小书里,我也找不到写这些东西的空间。


(本文编摘自橡树出品的《方济各传 阿奎那传》)





点击阅读原文

进店查看好书


所属主题
橡果阅读空间
橡果阅读空间
好书齐分享,生命共成长!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