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向艺术大师卓别林致敬:卓大师的人生和主要代表作。

卓别林(1889-1977)出生于英国的伦敦,他的父母都是艺人,他父亲的收入还不错,但卓别林的童年非常不幸。他大约两岁的时候父母离异,他和母亲生活,上面还有一个比他大的哥哥,不久后他妈妈生病,而且是精神性疾病。

卓别林五岁的时候就展露出自己表演的天赋,十三岁随剧团来到美国。1914年,卓别林拍摄了第一步电影叫《谋生》,只有12分钟。今天我们看卓别林的电影,画面给人有一种快进的感觉,这是因为当时大多数无声电影都采用每秒16帧或18帧拍摄的结果,其实最早的时候每秒多少格并不稳定,大约12帧—40帧,因为是人工手摇,后来机器代替人工才稳定在18帧。

1929年,每秒24帧是因为有声电影的出现,而卓别林几乎一生都坚持拍摄无声电影,后来拍了几部有声,他的无声电影使用的都是18帧。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虽然也有礼貌,八字胡和拐杖三件套,但辨识度非常低。

《谋生》的轰动之处在于剧组将一部价值1500美元的斯蒂庞克轿车从山上滚下来,卓别林对资方随意减掉自己的表演非常不满,资方对卓别林不顺服也不满意。尽管如此,卓别林也只能寄人篱下,毕竟周薪150美元。

《谋生》上映五天后,《威尼斯儿童赛车记》和《梅布尔的困境相继出炉》。《威尼斯儿童赛车记》标志着大师最经典流浪汉形象的确立,肥裤子,破礼帽,小胡子,大头鞋,再加上一根从不离手的拐杖,如此高识别度的形象再过一百年也不会掉色。这部电影只有26分钟,情节也非常简单,一个流浪汉为了出风头,在赛车场的电影镜头前晃来晃去。这一段抢风头的表演,没有剧本,完全是大师即兴发挥,而这正是卓别林最擅长的表演。

这两部电影上映之后,卓别林俨然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最顶级的流量。卓别林也从此开始学习编剧、剪辑、灯光、摄影等,并且卓别林在《二十分钟爱情》担任联合导演。之后他自编自导自演的《遇雨》,他使用时间差制造各种包袱,起承转合十分巧妙,上映后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

1914年,卓别林一共参演了35部作品,不仅高产量高,而且每一部的都很卖座。尽管他现在的周薪已经高达200美元,但毕竟还属于别人眼中赚钱的“工具”。所以,这个时期卓别林的电影主要还是为了获得观众的笑声,但卓别林本人还是有艺术追求,尤其关心底层人们的心声。比如《新看门人》中有一段表演,据说看哭了很多现场的龙套演员。

卓别林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的作品,都有这种喜中带泪的效果,尤其后来我们熟悉的那些代表作,而不仅仅只是卓大师灵活的跑位。1914年底,卓别林与基石的合同到期,芝加哥埃森内公司马上以1250美元的周薪签下了卓别林。

1915年,卓别林一共有13部电影上映。在《冠军》里面,卓别林展现了自己的“马蹄拳”,为后来《城市之光》的拳击奠定了基础。卓别林的流浪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卓大师索性直接拍一部《流浪汉》,这部电影后来成为卓别林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百无聊赖的流浪汉在树下乘凉,结果自己带的便当被偷,无奈大师只好以草带饭,但依然不失优雅。这个镜头一定会让人想到他后来在《淘金记》里面吃鞋带的经典画面,甚至让人想到《猫和老鼠》里面的汤姆吃饭的搞笑场面。

与此同事农场主的女儿也被盗,流浪汉见义勇为,后被邀请到农场主家。流浪汉是做菜菜糊,煮饭饭糊,不过他却有一个善良勇敢正义的心,电影最后卓别林一瘸一拐背渐渐远离的背身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画面之一,这部电影让那些甚至对他不看好的人都肃然起敬。

1915年上映的《银行》能看到卓别林演技的成熟,刚开始卓大师派头十足地走进银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咸鱼翻身,不再是流浪汉,不再是酒柜。所有人都甚至认为他要么是个非常有钱人,要么就是银行的高管,结果他打开非常夸张的保险柜之后,拎出来的竟然是收拾卫生的水桶和拖把,原来他是一名银行的清洁工。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大的反转,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很好理解,就是“黄粱美梦”。

1915年,美国甚至掀起了卓别林文化热,卓别林也知道自己的价值。年底他结束了和芝加哥埃森内公司的合作,以周薪1万美金加入互助电影公司。卓别林获得完全独立的创作权,公司只负责营销。不久,《百货店巡视员》上映,里面诞生了两个经典的镜头,第一个镜头利用镜像,一个长得和卓别林几乎一摸一样的人和他一起表演,好像卓别林自己对着“镜子”;另外一个镜头电动扶梯搞笑,这两个镜头被后来无数的电影模仿。

在另外一部电影《流浪乐手》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卓大师夸张演奏小提琴,而且也看到了后来《寻子遇仙记》的影子。就在大家都以为这部电影的结局和《流浪汉》一样,没想到卓达大师玩了一把有情人终成眷属。

1917年1月,卓别林祭出了自己的代表之一《安乐街》。这部电影讲的是流浪汉在教会人员的帮助下,决定洗心革面成了一名警察,并最终制服当地最大的黑头目的故事。其中,经典画面就是制服黑头目,后来《寻子遇仙记》算是这次场景的升级版,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卓别林开始探讨并关注社会。

1917年6月,卓别林推出《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欧洲人移民美国,电影一边是自由女神像,另一边则是移民局糟糕的做法。后来,卓别林被美国驱逐,也有部分原因在于该电影对美国移民局的讽刺。《移民》中船头晃动的镜头,再次展现了卓别林极强的表演能力。

1917年底,卓别林推出了《冒险者》,大师将各种风骚的跑位发挥地淋漓尽致,犹如真人版《猫和老鼠》。相比从前,1917年的卓别林拍摄电影的数量急剧下降,只有4部。因为此时的卓别林不再看重量,而是看重质,但电影公司毕竟讲究的还是效益。卓别林转投第一国家电影公司,这次他以8部电影100万签了合同,相当于卓别林自立门户。

1918年4月,《狗的生活》问世。笔者非常喜欢其中的一个镜头,百看不厌,他畏缩在空旷的木栅栏旁边休息,但栅栏下面的水泥装有一个漏风的小洞,吹得流浪汉有点凉,无奈他会只好用一小团布堵住了洞,之后他才安心地入睡。

有人称这部电影是电影史上第一步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饿着肚子,被警察四处追,找工作被挤出来。尽管如此,流浪汉还是勇敢地救走和自己命运相同的流浪狗。在演技上,卓大师又有新的突破,卓大师用胳膊撑起其中一个强盗和另一个强盗飙演技,让人终生难忘。

1918年10月,卓别林推出他的又一经典代表作《从军记》,拿战争开玩笑也只有卓大师敢干。该片在美国上映后大获成功,并且也展示了卓别林的商业敏感力。一战结束后,不论哪一方观看《从军记》,都给予极高的评价。但却让第一国家电影公司十分头大,因为卓大师的电影不仅远超预算,而且拍摄周期太长,再加上拿各种敏感问题开涮,最后双方分道扬镳。

1919年,卓别林创建联美电影公司。《田园牧歌》和《快乐的一天》上映不久后,卓别林深陷婚姻危机,官司缠身的卓别林不知道养活了多少小道记者,而且第一国家电影公司想违反卓别林的想法,将一部68分钟的电影分成三部上映。卓别林带着胶片逃离洛杉矶,躲到盐湖城一家宾馆悄悄剪辑,并在1921年2月6日上映,这部电影就是卓别林的旷世之作《寻子遇仙记》

饰演萌娃子约翰的杰基·库根为电影史留下最浓重的一笔,后来他的钱被继父和母亲挥霍一空。1938年,加州当局为此制订了加州童星法,也称《库根法》,旨在保护童星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这一次卓大师的职业是修玻璃,儿子约翰则是为其制定无缝对接的砸别人的玻璃。两人之间默契的配合宛如真实的父子关系,小约翰灵活的跑位仿佛真的像得到父亲查理的亲传。当儿子得病后被迫带走,卓别林为我们奉献了荧幕上最感人肺腑的表演,其眼神可以击碎任何人的心灵,小约翰撕心裂肺的哭泣,可以称之为影史上最感人的一幕都不为过。卓大师的肢体语言无言多说,但这一次却都是为了剧情服务。卓别林依靠《寻子遇仙记》仅分红就得到100万美元。

1921年,他拍摄了《有闲阶级》,在剧中他分饰两个角色,一个有钱人一个流浪汉,已经具有后来《大独裁者》的雏形。1922年,他拍摄了《发薪日》,一大批人挤公交去上班,结果卓大师被挤下来上了一辆餐车,多少都有后来《摩登时代》的征兆。1923年,《朝圣者》上映,这也是卓别林为第一国家公司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

1923年,卓别林终于可以腾出时间,在自己的公司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巴黎一妇人》,卓别林客串,但却大失所望,因为整部电影如果不适用800倍放大镜,甚至都找不到卓大师。不出意外,这部电影草草收场,成本也没有收回。就当人们以为卓别林已经江郎才尽,数不知道他正在为影迷酝酿更大的惊喜。

它就是卓别林的又一代表作《淘金记》,甚至有人将其和《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称之为卓别林的四大经典。长达两年的拍摄时间,投资上百万,《淘金记》是卓别林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大制作,该影片为我们奉献了很多经典的画面,皮鞋带硬是让卓大师吃成了高级料理的感觉,卓大师还为我们奉献了经典的“面包舞”。

《淘金记》掀起了全球“卓别林热”,票房更是创造了400万美刀的神话。1942年,卓大师还亲自配音发行了有声版《淘金记》,卓别林自己也认为这是他最好的电影。《淘金记》结束后,卓别林就开始筹备他的另一代表作《马戏团》

在《马戏团》的拍摄期间,大师因为婚姻问题再次惹上官司,每天奔波于法院和剧场之间,电影被迫推迟一年上映。电影一开始,就展现了当时经济萧条的时代,无所事事的卓大师先为观众献上偷吃小孩面包的经典画面。

卓大师被误认为小偷的经典逃跑,成为后来很电影致敬的镜头之一。无意之中逃到了马戏团,为观众无意献上了一场经典的演出。马戏团老板马上安排面试,没想到越是需要刻意的表演,却无法发挥大师的天赋,老板大失所望。殊不知卓别林只有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反而才能爆发出他喜剧的天赋,马戏团老板终于发现了卓大师的喜剧密码,而这本身就是打开卓别林的喜剧方式。最后,电影以《流浪汉》的形式结束,喜中带泪的效果被拉满。

1929年,奥斯卡将首届特别荣誉奖颁给了《马戏团》。不过,在1927年,华纳出品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很多默片演员纷纷面临失业,作为默片的领军人物卓别林对有声电影开始进行反戈。尽管属于逆潮流而上,甚至不被看好,但卓别林经过三年的打磨,为我们献上史上最好的默片电影,它就是《城市之光》

《城市之光》也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卓大师拳击台上风骚的走位,无论什么时候看都会忍俊不唆。流浪汉第一次遇见卖花姑娘这个镜头,一共拍摄了342次。整部电影成片拷贝的采用率仅为0.95%,这种精益求精的制作放在整个电影的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城市之光》投资高达200万美刀,当时很多片商上映的时候要求卓别林降价,毕竟有声电影渐渐成为主流,大家并不看好,但卓别林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有信心,一分价钱一分货,爱买不买,降价不可能。1931年,《城市之光》上映之后,卓别林成为无人可以撼动艺术大师的地位,丘吉尔、爱因斯坦、萧伯纳……都成了卓别林的粉丝。

《城市之光》上映后,卓别林暂时放下拍摄环球旅行,顺道还来到上海看了一下梅兰芳的京剧演出。1932年,卓别林返回美国,马上投入了他的创作。这一次他拍摄的是《摩登时代》,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电影,毕竟揭露的是资本主义的黑暗。

卓别林确实非常关注底层人们,这和他的成长经历离不开,而且他确实也对那些所谓的有钱人进行讽刺,但如果说是完全揭露资本家的肮脏,那么他自己此时也是资本家,甚至还是大资本家。并非所有的富人都为富不仁,也非所有的穷人都值得同情。有些人穷是因为制度的不合理,有些则是因为天灾,有些则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

《摩登时代》的时代不仅已经是有声电影的天下,而且还出现了彩色电影,但卓别林依然坚持默剧。好在卓大师在那段经典的舞蹈中,终于献上了自己第一次的声音。但无论如何,《摩登时代》依然算是无声电影。里面有数不清的经典镜头,自动吃饭机、溜冰、熟悉的背影,只不过多了意中人。

1936年,《摩登时代》上映后反响并不强烈,远不如《城市之光》,票房也只有180万美刀。卓别林也意识到默片的时代该结束了,当时德国纳粹禁演《摩登时代》,卓别林一气之下,直接开拍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直接拿纳粹的头子开刷。

戈培尔知道卓别林的计划后,直接通过外交辞令警告美国,如果卓别林敢拍摄《大独裁者》,那么德国将禁演美国的所有影片,一下子好莱坞的同行们“亚历山大”。卓别林本身甚至还收到死亡威胁,但德国自己在1939年闪击波兰后,很多人就恨不得《大独裁者》马上上映。

1940年10月,《大独裁者》上映,这部影片最经典的部分,就是电影最后卓大师“为自由而战斗”的演讲。卓大师扮演的独裁者非常像“小胡子”本人,而且他俩本来就同龄,“小胡子”比卓大师仅仅大4天。二战后,卓别林因为《大独裁者》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反纳粹英雄,至于“小胡子”有没有看过,至今还是一个谜,有人说看过,有人说没看过。看来卓大师不是不能拍有声电影,而且还能拍的更好。

二战期间,卓别林大约有五年时间没有拍摄电影。直到1947年的《凡尔杜先生》上映,这部电影在卓别林所有电影中自成一格,可以说是卓别林最黑化自己的一部作品。二战后,百业待兴卓别林这样题材的作品显然不合适宜,票房口碑不算太好。

1952年,卓别林以自己为背景创作了一部电影《舞台春秋》。本片有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地方,卓别林和另一外默剧艺术大师巴斯特·基顿,首次在荧屏上同框,也是唯一一次的合作。之后,卓别林又发表了两部作品《国王在纽约》和《香港女伯爵》,他的演艺生涯终于结束。

1972年,卓别林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正如颁奖台词所言:“今天,卓别林不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成为了电影的术语。”五年后,大师在瑞士去世,但他在荧幕上留下的形象将一直陪伴着我们。

人间再无卓别林:《城市之光》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