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穷途末路后于乌江自刎,结束自己壮烈的一生,至今我们提起他来,恐怕脑海里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这最后的一幕!
先秦的屈原以死明志,投江而亡,在后人的眼中,每每过端午节,难免会想起他纵身入江的身影。
某位“教主”,时人常称,他离成为“神”,就差一个死亡了!
人类历史上有些比较有名的人物,因为自身选择了结束自己的一生而常被人们提及。“特殊”的死亡,或者是因个人情感、环境所迫而选择结束个人生命的某些在某群体中算是著名人物的人,常常在身后会成为其他人构建历史记忆的重要一环。
陆秀夫在崖山抱着南明小皇帝跳下海的那一刻,他注定被后人描述成为一个拥有极高民族气节的人物,也是一个极其忠心的臣子。
一个在某个族群拥有号召力的人,在遭遇一些环境所迫而不得不结束自己的生命之时,他/她的去世就会成为族群凝聚力的故事主角,成为大多数人常常想到的一个人。
滇北的王志明因为不放弃信仰而受难后,他的这一极具牺牲精神的故事,就在阿卯(以及滇北其他民族之中)不同人口中,形成了不同的再创造的故事,并深深影响了不同地方教内的思想和观念。
朱焕章自缢于黔灵山后,威宁某阿卯地区就出现了一些流言,并成为鼓动某些事情的源头之一。朱去世后,黔西北阿卯地区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诸多的猜测和不安的心,只不过迫于形势,没有表现得很明显。前段时间曾往织金一游,在一个阿卯寨子里见到了一位当地已故老前辈留下的“阿卯图文史”,以自己的绘画配上文字的资料,生动的让历史活了出来一样。其中作者谈到了朱焕章自缢于黔灵山的这一段,并画了一副自缢图,且配文抒发个人感情。其配文如下:
只为潮流浪涛何足自将命投毙
而文化革命来临永在黔林山府
朱焕章因其对阿卯教育的贡献之大而常被人们想起,同时,其受环境所迫而选择自缢黔灵山间,同样也促成了一种更为悲惨的历史情节,与阿卯口口相传的悲惨迁徙史歌,似乎形成了某种共调,使得其身上更充满了一种令阿卯共情并挥之不去的历史印象。
“历史记忆”长存于人们的心中,并“自动”编织成一副族群历史画卷,加深了人们对某些历史或者某些历史人物的印象,从而也维护了族群的凝聚力。在那些历史上不断经历着痛苦与迁徙的民族之中,这种“历史记忆”更是成为口口相传的“当代史”,时时提醒着人们,要牢记先辈,也要牢记历史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