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3 11 月, 2024
spot_img

探讨《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的翻译

最近一直在读《马丁·路德桌边谈话录》,这次想聊聊我读的这个汉语译本。
这个汉语译本是2013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查阅了书本的译后记,是为2008年,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所主持的一个丛书出版工作,《桌边谈》其实早已经由他的研究生集体翻译,然后丛书的出版人与朱教授商量之后决定出版路德的书。
翻译的起因是在于朱孝远教授讲授《欧洲宗教改革》课程,同学们因为看到《桌边谈》此书的编排非常类似中国的《论语》,有语录体味道,引起大家兴趣。最后是在他的倡导之下集体翻译的,大约历时半年完成
我这里就不罗列这些译者了,他们的身份就是对欧洲宗教改革有兴趣的北大研究生(从译后记看约16人)。而且我也佩服他们翻译的动力,很多学生可能未必有相信路德所信的,愿意翻译或许纯粹就是一个兴趣,所以我不质疑他们良心层面之事。
所以接下来就要谈谈技术层面,翻译的技术层面基本要包括几个点:源语言、目标语言、与要译的内容相关的源语言技能、与要译的内容相关的目标语言技能、其他大环境的基本知识。下面会从这些点来聊聊其中的某些翻译(聊这些内容,不是为了说自己如何如何,而是在读翻译作品时,自己有一些反思,规避以后自己可能犯的同类错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源语言

根据前言,源本为1911年出版的英文版。具体为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William Hazlitt, The Table Talk of Martin Luther, London: G. Bell & Sons, Ltd, 1911

二、目标语言

我相信北大研究生的中文能力应该还是毋庸置疑的,至少2008年左右的研究生质量应该比现在要高出一些。不过本书里面会有一些值得斟酌的地方,常常是因为其他的因素引起的。

三、与书本相关的源语言技能

翻译路德的书,至少对路德的生平、神学观点要有基本的了解,路德神学中的许多常用概念要有深入的了解,类似施恩具的等。这会帮助理解《桌面谈》中一些路德的观点。英语神学语汇也是一块非常大的内容,如果源本理解错误,译本一定麻烦了。
一般的辞典是无法用作工具书的,需要备一本神学辞典和历史辞典。

四、与书本相关的目标语言技能

这块内容,总的来说就是汉语神学基本的语汇语素,最好能够对接华人特有的信徒语言。不过要看此书的受众。如果作为历史或哲理丛书,可采用一些一般人常用的语汇,但要衡量是否能够对应表达路德的意思。
其实,翻译路德的作品,一般的词汇很难表达出路德的意思,还是要往汉语神学语汇方向靠拢。显然此书的译者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书中许多的错误许多是在此点。

五、其他大环境的基本知识

这里就涉及到了当时欧陆的整个环境、德国的环境和他们交错复杂的关系。意味着译者需要对这段历史有熟悉,不仅仅是百科全书式的基本知识,要有一些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六、一些翻译欠妥的例子

6.1 对于“meditate thereon”这个短语的翻译(第4则)

源本与译文:
We ought not to criticize, explain, or judge the Scriptures by our mere reason, but diligently, with prayer, meditate thereon, and seek their meaning.
我们不应该以我们微薄的理智去批评、解释或判断《圣经》,而应该经常祈祷,冥想,探寻它的含义。
在这个汉语译本中,把它翻译为“冥想”是一个常识性的误译,与此篇讨论第三点有关。因为译者缺乏基本的神学词汇知识。“meditate”这个词在现代社会基本翻译为“冥想”,罗马汉语神学语境翻译为“默观”,新教汉语神学语境常翻译为“默想”,意义极为不同,操作也是天南地北。在路德的语境中,肯定不是“冥想”这个意思,他曾经在修道院做的类似的事情,他是极力反对的。这里的“meditate thereon”应该翻译为“思想”或“默想”,至于是thereon还是therein并非重要,表达的意思是要进入经文文本之中。在英文圣经译本中,有许多这样的译本,可以参看约书亚记1:8节的各英文翻译。
所以这段文本这样翻译可能更好
我们不应仅凭理性去批评、解释或评判《圣经》,而应不住祷告,昼夜思想,以不断探寻其意义。

6.2 对于名字的翻译,Basil ─ 巴吉尔(第5则

源本与译文:
Yet the glosses of the primitive fathers are against this text: for Bernard, Basil, Jerome, and others, have written to far other purpose.
但早期教父的注释都反对这句话,比如贝尔纳、巴吉尔、哲罗姆和其他人,都提出了不同的教义。
Basil”,是指著名的加帕多家三位教父之一。中译一般为“巴西尔”或“巴西流”。阅读此书的读者,若没有比较基础的中英文历史神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可能都不知道路德讲的是谁。其他两个教父的名字则在不同的中文作品中出现过,还可以有迹可循。虽然一般阅读书籍的人很少会那么较真的去查里面人物的资料,不过作为译者,要尽量保证准确性的同时,照顾目标人群的常用语汇。这是与第四点相关的。

6.3 还是神学用语翻译:“the life eternal” ─ “永恒的生活(第9则)

源本与译文:
The Holy Scriptures surpass in efficaciousness all the arts and all the sciences of the philosophers and jurists; these, though good and necessary to life here below, are vain and of no effect as to what concerns the life eternal.
《圣经》胜过一切哲学家和法律家的学问,它们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很有用,但却无法关注永恒的生活。
这句话的翻译,意译了“all the arts and all the sciences”为“学问”,发挥的有些自由了,但这不是我列在此的主要原因。包括“jurists”一次,翻译为“法学家”更好,中文里面好像没有“法律家”这个词。不过这些翻译大致还是让人能够明白基本的意思。也漏掉了“efficaciousness”这个词。
the life eternal”是常出现在英文译本的圣经中,中文语境常翻译为“永生”。其实这句话把“life here below” 和 “the life eternal” 对应起来了。应该翻译为“此世”与“永生”更好。“永恒的生活”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读了一头雾水。
所以这段文本这样翻译更好:
圣经在果效上胜过了哲学家和法学家的一切学问,尽管这些对此世有益且必要,但于永生而言则徒劳无益。

6.4 严重误译:dungeons ─ 地狱(第11则)

源本与译文:
But that our faith may be exercised and confirmed, our heavenly Father suffers us to be cast into dungeons, or plunged in water.
但为了锻炼并坚固我们的信仰,天上的父让我们下入地狱,或进入水牢。
起初,我都到这段译文实在太惊讶了。我在想,难道路德还支持炼狱吗?!不可能!后来一想,这个“地狱”的翻译肯定有问题。当翻开源本时就明白了。
dungeon”这个词一般的辞典解释为“地牢”,而在圣经中,一般翻译为“监牢”,绝没有“地狱”的意思。译者可能简单的做了一个在翻译上挺犯忌的延伸,引申为“地狱”之意。但在此处绝没有这种必要和可能。
后面的“water”一词,被翻译为“水牢”就有些不知所以然了。一般熟悉圣经者,知道新约中有一个孩子常经火,从小犯了癫痫。也是后来常用来喻指信徒会受的苦和熬炼。
然后呢,“faith”一词一般汉语神学语境中常被翻译为“信心”,一般不大翻译为常规含义“信仰”。
所以这段话,联系前面的句子,更好的翻译可能是:
然而我们的信心要被试炼并坚固,天父让我们遭受牢狱之灾或水火之炼。

七、结束

还有许多例子我就不一一写在这里了。总意来说就是:翻译是个良心活,也是个技术活,技术需要学习并在练习中长进,良心则是要诚实,不要故意夹带私货。把原作者的意思尽自己所能的讲清楚就好。
经上记着说:翻出来就是……

另一个较好的翻译版本

所属主题
John Wei 拔摩的海岛
John Wei 拔摩的海岛
尔识真理,真理释尔。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