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恩运动所掀起的风,跨过蜿蜒曲折的山路,吹到了阿卯,激起了他们内心的波澜,灵歌便开始唱响深谷高山。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所接触的赞美诗,是怎样的呢?我们从很多的资料里,很难得出满意的结果。
可以确认的是,当栢、党等人教导他们唱诗时,最先把一些汉文的或者英文翻译而来的诗歌教给他们,在现今最为流行的《颂 Z 圣歌》里,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影子。
他们为阿卯创造了文字,翻译了S 经,同时也翻译了赞美诗,而早期赞美诗的歌本,目前非常少见。大家耳熟能详的,可能都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出版发行的内地会一方的阿卯诗歌本。更早期的,20世纪10-20年代左右的歌本,还有循道公会一方所唱的歌本,几乎无人提过。
笔者有幸在一位朋友那里,看到了一本1914年出版的石门坎苗文的赞美诗,名叫Hwa Miao Gospel Songs,苗文如下:
苗文第一个字的意思,就是“歌;诗;诗歌”之意,第二、三个字是一个词,就是“Gospel”之意。
这本歌本收藏在大洋彼岸的某图书馆内,朋友在那边时获取了全文。
Hwa Miao Gospel Songs,全文77页,共收录了苗文诗歌95首。这是属循道公会在石门坎一带地区使用的赞美歌本,是供给该地区信众使用的(1930年代张道惠在“川苗”中所译的Gospel Songs是否也是以此为底本的,值得留意)。
歌本有词无谱,纯苗文。有词无谱的歌本从汉语赞美诗的历史来看,很普遍。景教的《三威蒙度赞》,利玛窦的《西琴曲意》,马礼逊等人的《养心神诗》等早期的歌本,都是有词无谱。
Hwa Miao Gospel Songs的每一首歌并无歌名。每一页的页码除了在页脚中心标注阿拉伯数字外,还在页眉中心标注了石门坎苗文的数字对应。
关于诗歌翻译的问题,举一个例子。
Hwa Miao Gospel Songs的第一首歌是“圣哉 圣哉 圣哉”,对应《颂 Z 圣歌》的第二首,如图:
同一首歌在翻译成苗文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译文,这是因为译者对翻译的不同理解而导致,也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阿卯从古歌的曲调中慢慢的转变到西方J H 的曲调的这一过程,也同时是一种文化的转向、精神的转向。这种转向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葛,也是前行道路上所必须经历的。
了解苗文诗歌和识得苗文的朋友应该知道,许多诗歌在译成苗文诗歌后,有很多部分都是意译的,或者是直接重新找个词来填,并没有完全的把原来诗歌的意思翻译出来。今天很多弟兄姊妹在翻译一些教内比较好听的耳熟能详的诗歌时,译本就是意译和直译混合,有时为了处理一些苗语里没有对字词,也是需要找一个意思相近或者喻意相近的字词来代替。
这基本上是因为有些英文或者汉文的字词苗语里从来就没有,所以就只能找相近的字词来补充。不过,这不也是一种他们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吗?用当今流行的学术术语来说,这也是一种省诗里的“J D J中国化”!
赞美诗在阿卯信众心里的分量,笔者想,如果你没有亲身在寨子里体验过很长的时间,是无法真正把握和体会到的。歌词和旋律是怎样融入和塑造了他们的信仰和日常生活的,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留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