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 1 月, 2025
spot_img

救赎性的教导系列导读之四 | 如何从圣经看学习?



这是《救赎性教导》全书的第四次导读,上一次导读,我们主要从圣经教育观来全面地看待学习者。那么本次导读的主题是如何从圣经看待学习。涉及到全书的第15-18章的内容,作者分别讨论了学习的基本观念、动机与学习、学习的概念性框架以及参与学习四个相关的主题。

首先,我们需要再次回顾一下前面所讲的内容,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教育观至少需要探讨五个维度,即关乎教育目的、教育者、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


作者从圣经的世界观和恩典的双重视角来帮助我们建立合乎圣经的世界观。熟悉前面几次导读的读者朋友,一定会记得我们反复强调的基于圣经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学生兼具创造与治理使命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耶稣基督恩典的大使,一生一世做主耶稣的门徒。


那么,我们也反复地强调,教育观的5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为了讨论起见,需要逐一进行分析,但它们彼此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任何一个维度的思考都需要不断地回到那个大图画中。


为了形象化,便于识记,我们的同工Jacob老师灵感突发,想到了一个自行车模型,如下图所示:



这个示意图就是为了帮助我们捕捉基于圣经的教育观的两大核心,以及一般教育观所要讨论的相关议题。


在处理了基于圣经的教育观的前提,以及教育目的和学习者的主题之后,本书的作者花了相当大的篇幅,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整整四个章节的内容来处理“学习”的议题。


我们的同工老师说,这个部分是她经常读,并且认为是带给自己最多反思的主题,在历次的跟不同场合的听众分享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都感到这个部分有太多的内容是在分享的过程中所遗漏的。因此,每次分享完,都会感到不小的遗憾。


但换个角度来看,学习的确不是一件小事,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同观念之间进行激烈的交战的场地。


我们通过对比发现,一般的心理学导论中,会将学习、动机与发展理论视为整个心理学学科的重要研究主题。这个现象值得我们重视。那么,相较于教育心理学,它更要处理专门的“学习”主题。因此,既然一般的研究如此重视,我们基于圣经的视角该怎么去看待,就显得更加紧迫了。


在《基督教学校教育的哲学基础》一书中,作者认为关于学习过程,可以简单地分成四个派别,即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和基于圣经的学习观。那么,到底基于圣经的 学习观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所要处理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视角跟世俗的理论与视角究竟有何不同呢?


这就需要我们从《救赎性教导》中获得启发,更具体来说,就是要从本书的第15-18章出发,小约翰牧师认为,这个部分是全书写的最为精彩的部分,特别是作者提到的创造性张力之说,更是赞不绝口,如遇知音。我们留待后面细说。


学习的基本观念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学习的定义。作者认为,学习就是接受真理的过程。而心才是学习的源头。心不仅是人的存在核心,一个人的思维模式,说到底取决于他的心以什么为真理。


换句话说,从圣经的人论来看,人生来就是一个崇拜者。人一定要依存某个真理才能活下去,这是他被造的属性。因着犯罪堕落,人的这一结构并未更改,只是人会因着罪而相信、委身谎言或非真理,也就是圣经所说的信从虚谎、不信服真道。


学习牵涉到信念与行动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行动是其信念与委身的结果。但圣经同样指出,我们的行动也同样影响我们的观念和信念。最近校园书房出版社出版了James K.A,Smith的作品《欲望的门训》(英文书名为  you are what you are ,the spiritual power of habit),这本书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人类其实非常受习惯的塑造,正是这些日复一日的行动,显露了我们内心的真实所爱,也强化了我们所爱的对象。


作者也处理了环境和遗传作用对于学习的影响,但我们可以明显地从作者处理的先后次序看到圣经智慧的高明之处。世俗的学习理论往往是本末倒置,认为是遗传和环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或者是如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最典型的就是杜威的学习观,对学习者抱持乐观的精神,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探究者和学习者,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让学习真正和当下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并且强调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动机与学习



这个地方很容易引起概念的混淆,我们需要认真加以辨别。关于什么是动机、什么是激励,什么是外在激励为内在激励,这可能需要我们查阅原文或者掌握相关的概念才可以游刃有余的面对。


但是,作者其实更强调的是学习者是神的形象这一重要原则和前提。很有可能,行为主义、认知理论和脑科学的观点,往往只是处理人的属身体的层面,基本上忽略了人是一个属灵的存在,这是我们基督徒教育者无法接受的。当然,我们承认就某些方面而言,人会在操作条件或者经典反射的作用下,做出一些我们期待的行为,但我们并不能以此就认为人是和受训的动物是一样的。


根据圣经的启示,我们必须看到人是有依赖性的,是堕落的有需求的人。我们不认为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完全解决了人类动机内部的运作问题。因为他忽略了人是上帝的形象,并且这个形象如今也受到了玷污。


在这方面,《亲爱的,别把上帝缩小了》一书有非常精彩的见地。作者是一位非常有属灵牧养经验和学术功底的爱德华.韦尔契牧师。他就认为,当代辅导过于强调人的需求,这种观点背后,其实是对上帝所造之人的形象极大的扭曲。并且,他也特别指出,我们人类是无法通过需求而得到终极满足的,这一点甚至得到了马斯洛后期观点的认可,他认为人的最高需求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自我超越。但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认识到,神的心意是要我们回应他的爱,神渴望我们能够活在真正的平安和丰盛之中。


不少教育学家,例如北美颇负盛名的马扎诺博士,就认为,我们其实完全可以把需求跟目标这个概念进行互换。当我们讨论学习动机时,需求或者目标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简单来说,需求或目标引导我们去努力完成某事,我们关注哪个目标,我们将精力时间投注在那个目标上,我们的学习动机就显而易见了。


作者也谈到了动机的内在与外在的问题,但最后,作者认为,我们其实没有必要弄清楚促使我们行动的动机到底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关键是我们需要考察那个行动本身对我们的影响。


关于学习中的竞争、合作和个人主义的问题,是当今教育界的热议话题。尤其是随着当下学习模式的转换,不少的学校都纷纷开展项目式学习,所谓的探究式学习也遍地开花。但归根到底,我们还是要弄明白,无论是哪种学习形式,都是跟它如何看到学习者是密切相关的。


类似可汗学院,或者是《预备》这样的主张项目式学习,或者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学习模式或者书籍,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学习的概念性框架


这一章也非常有时代感。尤其是想到,我们现在大家非常热议的概念为本的教学,或者说概念驱动的教学,就更加意味深长了。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概念为本的教学特别高大上,依赖的是老师以及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需要超越记忆的层面,信息累积的层面,很多老师就会因此而充满恐惧,觉得自己完全驾驭不了。


但这是一种误会!因为上帝创造我们,本来就赋予了我们进行认知概念化的能力,尤其是赐给我们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主动的学习者的表征。我们每个人都是负责任的学习者。


作者也谈到了学习定势的问题。他认为,学习定势是一套关于他们自己、对于特定的学习任务,以及对于学习任务的一般认识。这种学习定势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参与学习的方式。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此不再详述。


参与学习



请大家特别注意,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他的起点在何处?就在于创造性张力。一旦创造性张力出现了(你也可以用别的术语,例如可教导时机、认知冲突、教学饵料),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释放自身的能量。


最简单的制造学习张力的方式,就是我们作为教育者,要能够从学习的开始,就要千方百计让学生意识到,接下来要学习的东西对他们很重要,


一旦学生进入了学习环境,他们就开始了理解的程序。他们会通过考虑,来决定自己要不要委身。


前面我们说,真理和知识不是孤立的。根据圣经对知识的理解,知识只能存在于关系之中,意思是,在认知者与认知对象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有机的、互动的关系,知识才可能产生和获得。


如果没有关系,学习者就不会投入到求知的行列。如果某个认知对象相对于学习者产生了亲密的关系,那么学习者的行为就会产生很大的改变。当然,学生也可以学习一些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但这样的知识往往是抽象的,是停留在概念的表层。这样的学习有多少价值,值得怀疑。


最重要一点,作者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而不是与老师或者教科书的编写者有关。意义必须在生活中诞生,唯一值得学习的东西一定是有意义的东西,教学艺术并不是在乎你如何正确地展示信息,而是帮助学生发现那些信息对他们自身生活的意义。


回到自己的教学活动,我发现作者对此的反思是最令人感到战栗的。多少时候,我们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动机,我们没有真正地思考和开发那些和孩子的生命能建立起关系的东西。


这当然不是说要我们以孩子为中心,凡是孩子觉得有意义的,我们就一定要全力满足。但事实并非如此。那我们要传递什么样的教育内容给孩子们呢?我们身为教育者的角色和形象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导读。



相关文章

荐书丨救赎性教导——将恩典和真理植入课堂

心得 | 将恩典与真理带入课堂
导读一 | 叫万事互相效力的神,邀请爱他的人进入恩典
导读二 | 你不可不细究的教育目的

导读三 | 认识学习者的形象


行走教育 Walking Eduaction



探索新道路,

实践真教育!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