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9月 20, 2024
spot_img

仙境之桥 | 无限美妙的结尾:“逗留”和“俯瞰”整个文本的艺术



荠菜饺子、超级快递和忘带钥匙的心灵史


文 | 徒步客


周日下午,天气异常晴朗,吃过午饭,心里忽然想到前几日穿过碧桂园的楼盘,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沿着麦地、稻田漫游的情景。联系三五好友,拉着女儿的手,我们就开始了一段故地重游。


从蓝色铁皮围栏下面的小洞穿过去,沿着一段崎岖不平的小路,两侧都是视野开阔的荒野树林,地里面都是新栽种的树木,并不好看,倒是一些泛着绿色的小池塘引来同行的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再往前走走,发现在一道小河沟的对面,有不少人正在埋头苦干,一看便知是在采野菜。我们连忙过了河,走到这些忙碌的老阿姨身旁,弯下身来看个究竟。原来,传说中的荠菜就是长这样啊!


如果你不去仔细观察,绝对不会发现荠菜和别的野草有什么区别,但是多看几眼之后,这种绿莹莹的小东西,居然散发着一股迷人的魅力:快来呀!快来把我从杂草中认出来呀!我就是你们喜欢的荠菜!耶!


我想都没想,就决定加入到挖荠菜的大军当中。因为是临时起意,没有带工具,只能用捡来的树枝代替。女儿看着我在地里忙活,没过多久便认准了荠菜的模样。我的速度一下子翻了一倍,因为多了两个帮手帮我寻觅。


夕阳西下,田地里声音很小,听不见省道上轰鸣的汽车声,因为是冬天,更看不到多少的飞鸟在天空飞翔。我拎着满满一大兜子的荠菜,琢磨着晚饭的事情。


回到家里,我们开始分工。妈妈负责照顾弟弟,两个女儿和我开始负责清洗荠菜,这道工序特别需要人的耐心。我先是找到合适的剪刀,每个人分到一个塑料袋子用来装剪下来的荠菜根和泥土,在交代完怎么清理荠菜之后,我开始炒鸡蛋,烧开水,和面。


做馅的过程并不复杂,先是把洗好的葱姜蒜切成碎末,放在容器里备用,煎好的鸡蛋在锅里先慢慢捣碎,然后加入葱姜蒜搅拌均匀。和面的过程也非常迅速,这主要考验的是水和面粉的比例问题。我通常的做法是,把水管开得很小,然后迅速地搅拌面粉,直到盆里的面粉抓在手里可以凝固成一团。


厨房外,两个女儿已经把荠菜修理得干干净净。我给每个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后,把荠菜拿到厨房,清洗四遍之后,仔细检查里面确实没有什么异物存在,就放心地放在锅里淖水。这个时候最要注意的是荠菜在锅里的时间不可太久,两三分钟即可。捞出来,放在案板上,打着节奏,把荠菜剁碎,揉进刚才的鸡蛋里,放入适当的酱油、生抽、盐和芝麻油,一盆色香味俱全的荠菜鸡蛋馅就做成了。


做饺子皮的方式有很多种,一般都是把面揉成面团,然后搓成小擀面杖粗细的长条,切成小块以后,擀成一个个圆形的饺子皮。成家以后,我才知道还可以用面条机把面压成薄厚适中的面片,然后从面片中间位置一刀下去分成两半。每一半再切成梯形。


这样做出来的饺子皮,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填塞很多的馅在里面。而且因为是卷出来的,煮出来的饺子不容易烂,造型上看,像是一个个的金元宝,非常喜庆。


饺子煮好后,我端到餐桌上。咬了一小口,没什么味道,再来一口,就体会到其中的不同。这种野菜最大的妙处就是它有足够的韧性,但又不是咬不动的那种死缠烂打,继续吃下去,沾点醋和生抽,味道美极了。


吃罢晚饭,我负责洗碗,快递员已经第二次跟我联系,并且特意交代我说,东西比较大,快递柜放不下,需要我当面签收。我正纳闷,不可能呀!最近我的快递没有这么大件的,会不会有人搞错了。


妻子见我忙不开身,哄睡了小儿,打算去门口取快递。两个女儿坚持要跟随。三人下楼之后,我看了一下时间,觉得回来还来得及一起读书


十分钟过去了,泡好的茶已经不再往上冒出热腾腾的烟雾,切好的苹果已经开始氧化,刚才吃饺子吃的过猛,现在胃里多少有些难受。怎么还不回来?


又过了五分钟,我听到楼下停电动车的声音。我赶紧走到门口,见电动车旁边摆着一个跟冰箱那么大块头的箱子。我先是一愣,后来想到,很有可能是家长寄来的圣诞礼物。


今年的圣诞节,和往年有一些不同。以前到了这个时候,我们班级会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一份礼物,然后带到班级,老师会给每份礼物编上序号。到了圣诞晚会的时候,每个孩子可以从中抽到一份礼物。


这种方式去年遭到了一些孩子的抵制。有个男孩子精心准备了礼物,最后却收到了一份最让他失望的礼物。今年,我们商量之后,决定每个孩子可以准备17份礼物,这样每个人到时候就可以收到17份不同的祝福。


谁想到,这个主意,家长们不仅上心,而且是琢磨了孩子的需要,但没想到的是,最后却给自己增加了领快递的工作。


回到家里,我跟妻子连连解释,生怕她埋怨我。妻子当时也是很意外,跟我讲到了快递点后看到快递的那种惊呆。


孩子们已经睡意阑珊,我发现今晚读书是读不成了。手机又响了一下。又是一个快递。我跟孩子们和妻子说了一声,去取快递,穿上棉袄,急匆匆地下楼了。


这次是我买的书。我很快把书取到手,飞奔到家门口,钥匙掏出来的那一刻,我才发现自己出门时拿错了,敲门吧!还能怎么样呢?


“当当当”,像平时的节奏,平时的腔调。呼唤着爱妻的名字。


没有回音,继续敲。


还是没有动静。


我开始捶门,提高嗓门,喊了几嗓子,整栋楼的狗开始狂吠起来,邻居家的门都被我喊开了。按捺住心中的愤怒,向邻居表达了声歉意。


接着,我从洗手间的小窗户入手,扒着窗户往里面喊,还是不行,窗台上摆着各种瓶瓶罐罐、吹风机,我用尽了力气,制造出更多的声音,结果还是一样。


真的是每一分钟都像是一个小时那样漫长。我放弃了敲门,忘记了自己晚饭吃的什么,吃的是如何惬意,忘记了刚才还为着让妻子去接一个庞然大物感到的歉意,心中只是回荡着一种指责:她怎么就睡得那么死!


今晚难道就要在走廊上过夜吗?明天还要出差,周三的读书会资料还没有准备妥当。一大堆的事全都涌上心头,加剧了我心中的愁烦。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望着窗外的烈烈寒风以及风中摇摆的大叶女贞,我的心仿佛也跟着一起摇晃。


无法得进家门,总得想个办法。折腾了半个小时之后,我决定放弃了。也许,等过一会儿,妻子半夜醒来,发现我不在身边,就会意识到门外还关着一个我吧!


但这样的安慰并没有加增我丝毫的平安。就在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我原本是想说一句幽默的话,可冲口而出的居然还是论断的、带着一丝嘲讽的话:


“你怎么就那么瞌睡!”


这一句话,不打紧,我立刻从妻子疲惫的脸上看出了怒气的蔓延。她扭过头,把门锁好,很有力气地迈着步子,也不跟我打声招呼,径自走到卧室。我拿着手里的快递,坐在地板上,希望可以藉着别的事,转移一下双方的紧张情绪。


虽然是等了许久才到的好书,但不知怎么的,一句也看不进去!我不禁苦笑了一番,望了一眼钟表,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多了。明天就是周一,明天还有许许多多的重担,我如何才能放下这些忧虑呢!


凭着以往的习惯,我把书合起来,把餐桌收拾干净,先让身体活动起来,心里不间断地祷告,求主让我可以在这晚上的时刻,以一种“俯瞰”和“逗留”的姿势,重新回想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以及我对事情的反应表露出的内心状态。我需要悔改。必须坐在主的脚前,不可以有其它的念想。



从走马观花到细嚼慢咽、悠游其中的阅读


从小,我们就知道,“走马观花”是一个不好的词。老师、父母都会反复地教我们在读书学习时,要专心,不能做小动作,不能一心二用,要专心致志。但只要沉下心来,任何人都会意识到想要慢慢地完成一件事,可没那么容易。

 

我们之所以分心,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智拒绝那些硬塞给我们的东西,如果某件事、某个人真的是我们发自内心喜欢、受到吸引的,我们自然会沉浸其中,乐而忘返,无需外人督促。

 

而我们对书籍的喜爱,对阅读的痴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真的了解、甚至是深深地知道所读的文本给了我们极大的想象力纵横驰骋的空间。我们跟随作者的引导,受到故事的启发,我们跟着故事里的角色和人物,或哭或笑,无人知晓。

 

有些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做老师的你,必须把教和学看作是两个独立的实体。也许你花了很多心思、预备了一大堆的材料,甚至构想了一堂课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给出的时机。但教与学最大的奥秘就是,你的自信、你个人的胜任力竟然可以启发学生做出与你迥然不同的反向。


前面我们曾经谈到故事的核心,故事的感召力是强大的,真正好的故事是有生命的。我们也从詹姆斯.伍德的精彩论述中找到了关于故事的开端、人物独白的属灵意义、以及小说功用的探讨:好的小说教会我们思考,让我们以主动的姿态,来回应生活中的种种难题,而且是以艺术性的方式,以美的方式完成的。

 

今天,我想从“文本细读”的视角,来谈一谈故事的结尾,以及我们如何从结尾处“逗留”和“俯瞰”整个文本的方法。

 

我们学习语文的方式,从小就被一套固定的模式所训练。我们眼前摆着的,是经过作者、教材编写者共同努力下贡献的文本。大多数的文本,来来去去,寿命不长,也有一些文章,历经数代仍然长盛不衰。

 

无论是认识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物介绍、还是处理课文中的基础字词、到整篇文章的结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从课文的片段、写法、主题延伸出来的写作训练,这一套东西很难说到底对我们形成对语文的社会想象有多大,但这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的在语文方面受教育方式。不是吗?

 

“结尾”为例,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在结尾处点题,要在结尾处升华,要能够突出中心,似乎只要掌握了老师说的方法,我们就顺利的获得了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了。

 

1.回到你喜欢、讨厌或者有疑问的部分,甚至是你觉得理解困难或是让你愤怒的部分。重读其中一部分并站在全书的角度讨论。可能的话继续重读并讨论另一部分。

 

2.想一想整本书在说什么。其中一个方法是思考哪一个独立部分最能体现作者的意图。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思考并回答:这本书传递的信息和另一本书传递的信息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

 

3.故事的每一个基本要素是如何体现其中心思想的?结尾是如何体现的?开头呢?

 

4.书里面有什么象征性的东西或者比喻反映了故事的中心思想?

 

5.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结尾。你第一次猜测出结尾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作者从众多可能的结尾中选择了这样一个结尾?

 

6.把这本书和熟悉的书放在一起(可以是朗读的书),比较它们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

 

7.这本书可能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什么改变?


以上这7个问题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在深度阅读阶段进行读者间的互动。稍加浏览大家就会发现,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为了给文本下一个最终的结论。因此,老师要首先明确一点,我们在和学生讨论文本的内涵时,不是要把一套既定的答案塞在孩子的手上,而是让文本成为我们共同的财富。



上图的人物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的学生能够从次要人物身上产生共鸣,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给出一个合理的判断,这就要求她必须回到文本,不断地从文本的丰富细节中中找到一些模式,从而加深自己对文本以及超越字面意思的象征、隐喻和母题的理解。


作为老师,我们很容易以粗暴的方式,直接把文本的中心思想抛给孩子们,其实,对孩子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你能够牵着他们的手,只给他们看眼前的故事风景有多么绚丽多姿。我也盼望有更多的尝试,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不断思考、进而爱上文本的经历。


好,你可能不禁要问,为何要在文章一开始花了那么长的段落去讲自己的生活经历?老实说,即使到今天为止,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周的时间,但是那些事件带给我的开启还是不够事情本身的力道。


我所希望的,就是把生活同样当做是一种文本,是人人都需要在生命中反复书写、不断咀嚼的经历。一个人可以不爱书,不爱阅读,但如果他想要活得更加深刻,他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人生,不可以放过悔改的机会。


《仙境之桥》的故事留给人无限的遐思,虽然这已经是我第五遍读这个故事,我也曾将这个文本介绍给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和一线的老师、和在家教育的妈妈们,我发现每一次的阅读都给了我重新审视世界、审视悲痛和希望的机会。


我们是因着异象而生的人,如果我们失去了想象的力量,我们就无法逃避生活的琐碎和碾压,所以,阅读才变成了一种很重要的属灵经历,更是一种塑造生命的方式。



往期阅读
仙境之桥 | 詹姆斯.伍德 :小说并不要求我们去相信,而是去想象

仙境之桥 | 属于每一个把它放在心上、把它变成自己故事的读者

追逐金色的少年 | 重复的出现的事物象征着什么?
追逐金色的少年 | 让读者魂不守舍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追逐金色的少年 | 一旦明白“我属于谁”,我才能明白“我是谁”
写作课 | 创意、练习、思考、探究、跨学科,你的写作课都尝试了吗?
译写课 | 有关《追逐金色的少年》的12件不可思议的事实,样样震撼你心!
阅读课 | 文学作品开端怎么写?不妨跟我探究一番!
阅读课 | 如何通过制造冲突深化主题?
写作课 | 我是谁?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