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今天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善良是静悄悄的还是张狂的呢?
静悄悄的善良我们先不说,让我们先来讨论下张狂的善良。
生活中张狂的善良太多了,比如在学校,我们会看到一些慈善家声势浩大地资助贫困生,学校拉了一个很大的横幅,上面写了慈善家的名字,有的甚至写了资助的金额。
比如节假日,企业领导到工地慰问农民工。他空手而来,但有人将王老吉、矿泉水、粽子等等的物资摆放在桌子上。随后他做做样子,农民工接过他手中的粽子。在相机“咔嚓”一声后,他的善良便出现在了公司的新闻里。
这就是张狂的善良,这种善良做的时候,旁边总有人吹锣打鼓。通常而言,在他还没有做之前,就似乎有人已经知道他在做善事。
其实,从动机上来看,这样的行为不能称为善良。因为他的目的不是做善事,而是通过做慈善而达成自己另外的目的。
那么真正的善良应该是怎样的呢?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特别穷,当他肚子饿时,他只能到外面乞讨。
他遭受了很多白眼,没有人愿意给他食物。有一天,当他乞讨时,一个美丽的小女孩看到他。
她非常同情这个小男孩。
“你等一下,我回家拿吃的给你。”
小姑娘急忙回到家,随后从家里拿了一杯热腾腾的牛奶给小男孩。
小男孩接过牛奶。
“你叫什么名字?”小男孩问。
她将名字写在小男孩手心,从此他将这个名字记在了心里。
很多年后,小女孩长成了美丽的大姑娘。
时间没有磨灭她的善良,然而善良的人也会遇到苦难。
后来这个女孩患了重病,但是动手术需要花很多钱,家里再殷实的家庭也经不起这般折腾。
手术非常成功,女孩成功康复。
那么,做手术需要多少钱呢?
就在她们一家人焦虑之时,有人送来一杯牛奶,牛奶上贴着一张纸条,写道:“手术费,一杯牛奶。”
这时她才知道,给她做手术的正是当年乞讨的小男孩。
这才是真正的善良,它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贴上楷模的标签。它十分简单,但受助的人心里深深记住了这样的善良,于是适当的时候回馈别人,回馈社会。
安徒生在《藏着并不等于遗忘》童话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仁慈的老太太遇到一伙强盗。这群强盗杀害了她家里三个亲人,并用铁链将她锁起来。
晚上的时候,一个强盗悄悄的放了她。那么为什么这个强盗要放了她呢?
原来强盗的父亲以前受过“骑木马”的惩罚(骑木马是古代的一种刑法,脚不能落地,非常痛苦),而这个老太太为了让她父亲舒服一些,就在他父亲脚下垫了两块砖头。
强盗的父亲将这事告诉了他儿子,于是老太太便被这强盗记在了心里。这个时候,这个强盗为了报答老太太,于是甘愿冒险救她。
在60年代的时候,翻译家傅雷和妻子受到逼迫,随后二人双双上吊自杀。
傅雷死后,迫于当时的环境,没人敢领他的尸体,只能一直搁在殡仪馆。
突然有一天,殡仪馆来了一个女人,她自称是傅雷的干女儿,前来领骨灰。在和殡仪馆工作人员说话的时候,她哭得极其伤心,于是殡仪馆便信以为真,把傅雷的骨灰给了她。
她叫江小燕,一个普通的女孩。在听到傅雷夫妇上吊自杀的消息后,她心里非常难受。同时她读过傅雷翻译的书籍,也听过傅雷儿子傅聪的钢琴曲。江小燕不顾自身安危领傅雷夫妇骨灰,随后将骨灰安葬于上海永安公墓。
杜甫有一首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确实,爱也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语言,它来的时候静悄悄,走的时候也静悄悄。
有的人受到爱的激励,于是将这份爱深深根植于心,深藏在心。
在这个人心麻木的社会中,我们要相信善良仍然存在。善良的人藏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他们静静地发着光,善良不会消失,也不会被人遗忘。
(本篇完,我的微信:49301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