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5 10 月, 2024
spot_img

识别了善恶就会发生争吵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如果我们问一个人,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善当然就是好的东西,恶嘛,就是坏的东西了。

其实善包括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等等。

与之相反,恶则有奸淫、污秽、邪荡、拜偶像、邪术、仇恨、争竞、忌恨、恼怒、结党、纷争、异端、嫉妒、醉酒、荒宴等等。

现在我们来思考第二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足够仁爱,但却满是嫉妒,那这个人是善还是恶呢?倘若一个人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可是他却拜偶像,那么这个是善还是恶呢?

善是绝对的,只要有一点点不善,都不能称为善。

这样的观点和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截然不同。

《三字经》认为人生下来是善良的,后天在环境的影响下,这个人跟着变坏了。而生命之书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恶,世上没有义人,甚至连一个都没有。

然而,生活中有的人认为人是善恶综合体,在他们看来,人有的时候善,有的时候恶,所以人是一个既善又恶的组合。

确实,我们很难说一个人绝对的坏,同时,我们也很难说一个人绝对的好。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是善恶综合体,那么善恶综合体的人到底是善还是恶呢?

奥古斯丁就对这个话题进行过阐述,在奥古斯丁看来,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恶是善的缺失。

怎么理解呢?

比如一张白纸,它很洁白。但是,假如它的中间被黑色墨水污染,我们会说纸脏了。纵然白纸四周是干净的,没有被污染,但是谁会说这张白纸是干净的呢?更不会有人说这张纸既是干净又是脏吧

所以,当一个人心里有善有恶,其实从本质上说,他是恶的。因为他的人性已经有了瑕疵,缺陷,这个人再不完美,所以这个人实则是一个罪人。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事例来理解。

什么样的人能称之为健康呢?

那就是完全没有任何疾病的人。

如果他得了糖尿病,且只有糖尿病,其它一切生理都正常,这个时候我们能不能说这个人是健康的呢?我们能不能因为他没有艾滋病,没有白血病,所以说他既健康又不健康呢?

健康的人有一个标准那便是一种疾病都没有,几十种病和只有一种病的人,从本质上来说,他们都是病人,都是不健康的,因为任何一种疾病最后都能致人死亡。

所以,善是绝对的,善不是相对的。善是一切美好品质的结合。当善有了缺失,便有了恶。

现在我们再来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善和永恒者有关系吗?

圣洁的公义者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那一位圣洁的公义者之外,再没有良善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人都没有良善,只有好牧人是良善的。没有人敢自称是良善的,因为只有好牧人是良善的本体。

人是受造物,至高者是创造者。至高者是永恒的,所以善也是永恒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人是受造物,因此他受限制。人不是永恒的存在,但是却想要明白永恒的善,这能实现吗?

蛇引诱那女人说: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至圣者能知道善恶。

我们顺着蛇的逻辑反问一下,人吃了善恶果能不能分辨善恶呢?

答案是能的,然而因为人是受造物,人是受限制的,故此人吃了善恶果后知道的也是受限制的善,受限制的善相比于永恒的善,就是善的缺失,就是恶。

永恒的善就像大海,那里宽阔无边。可是当人吃了善恶果,善就成了一道小水沟,这个时候,善受到了限制,善有了范围。

当善有了界限之后,所有人便在自己的潜意识中去思考善。人们开始以自我为中心建立善恶标准,然而每个人的标准都不相同。

所以人辨别善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

因为自我标准的形成,每个人的善恶标准不一样,所以他们对善的认识便有了偏差。

于是人与人为了争善恶便开始争吵,有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就是人类吃了善恶果的悲剧之所在。

(本篇完,我的微信:493012764)

我的另外两个号,喜欢请三联:

所属主题
路大哥 云朵之外的家
路大哥 云朵之外的家
功能介绍 路先生漫话剧本,漫话人生!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