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传统保留完好,大多数台湾人说话都能会把古诗文信手拈来,彬彬有礼,但又能自信轻盈地跃向明天
4.阿扁的保镖
我在台中夜市里遇见了一个卖面包夹方便面的老板:阿俞,他的摊位前排满了人,生意很好。面包夹方便面这样的创新小吃如今在大陆都有很多,但在十年前的台湾夜市还算是突发奇想。他听我口音像大陆来的,于是和我聊起他的经历。
阿俞说,他原来是阿扁的保镖(阿扁是谁请去百度),阿俞说他个人很讨厌阿扁,说阿扁把台湾弄乱了。我问他,为一个讨厌的人做保镖,是不是很撕裂。阿俞说不会,职责所在,他还是尽心尽力做保镖。我问阿俞最喜欢台湾的哪个时代,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小蒋的时代(小蒋是谁请去百度)。我又问,老蒋的时代呢?他说老蒋那会儿管得太严,阿扁那会儿太乱,小蒋的时代正好。他说小蒋是真的没架子,经常去平民家里拉家常,没有记者跟着拍,所以肯定不是作秀。
不仅是他,大多数台湾人都喜欢小蒋。
最后,阿俞说,从小蒋时代开始,他才有权力去讨厌阿扁。
我去台湾的夜市的时候,还没有很多游客,都是当地人。夜市和早市在台湾都有很多年历史。台湾经济起步时,以加工贸易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很多码头工人,工厂工人,重体力的劳作需要高热量高碳水的食物补充体力。我在台南,专门去了度小月餐馆,这是很多台湾人的记忆。尤其是里面的招牌:台南担担面,老一代台湾人就是吃着担担面开始一天的劳作。当时一些小贩挑着担子卖面,因此就叫担担面。度小月餐馆至今保持着当年担担面的做法,门口有个小摊,展现传统小贩做面的流程,很有仪式感,尝了一口面,不怎么好吃,但那份温度至今难忘。
早晨工人们赶着去工作,早餐一般是饭团、豆浆、油条、面条等快捷的食物。一到夜里,工人们下半后就可以慢悠悠的享受美食,于是三五成群去夜市就成了一种时尚,随着进城的人越来越多,这种时尚慢慢沉淀为了夜市文化。在台湾夜市里,大肠包小肠,猪血糕、臭豆腐等等高油食物风靡,这些食物很多来自闽南美食,有些是大陆各地味道的混合创新。随着国际往来增多,也多了牛排、德国猪肘等西式食物,也融入进了台湾味道。台湾也像它的美食那样,融汇进各色人物的生活习惯。
5.新一代台湾人
台湾导演赖声川有部话剧叫《宝岛一村》,讲述的就是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台湾眷村的变化。眷村是大陆人刚开始到台湾时集中居住的地方。台湾眷村少年最开始是和一群大陆父辈们来到这里,慢慢长大后,眷村少年长成了台湾人自己的模样,不像他们父辈那么恐惧。面向更广大的世界,他们没有被欺负过。
我偶然碰见台湾几所大学生的毕业展览,有位学生给我详细介绍她的创意,她对娘惹文化很有兴趣,所以毕业作品是娘惹服装设计。毕业前她专门去马来西亚的娘惹文化群落,学习他们的服装款式。还有一位同学把每个人看到的自己影像收集起来,展现出每个人眼里的自己。我问她想表达什么,她说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解读,她就觉得把这种解读展示出来,很有意思,为什么一定要有明确的主题表达呢?我问她毕业后要做什么?她说她将去美国留学,因为她英语好,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好的不多,她出去深造后会更有发展。她的后现代风格作品在大陆也有很多类似的,但她对自己人生的明确把握感是大陆大学生不多见的,更不多见的是一种多元文化视野,在他们毕业的时候就融合进价值观里,没有那种唯我独尊的自负。
临别时,女孩礼貌地送我出门,透着一种尊重,不卑不亢。
有天晚上,我登上了高雄最高的大楼,俯瞰高雄夜景,我登上过很多个城市的高楼俯瞰夜景,但高雄的夜景是最有穿越感的。在高楼上,依然能隐约看到街巷里一排排的夜市摊位,另一边则是高耸的写字楼或住宅。古老与现代都在这一幕里。
下了高楼,我正好路过那里的酒吧一条街,当地人叫夜店,那个时候还没有高德地图,我在问回酒店的路,正好问到一位夜店妹,打扮性感,她非常有礼貌的告诉我怎么走,我说谢谢,她说“不会”。不卑不亢。
6.归去来兮
台南是台湾文化重地,我看到了台湾第一座孔庙。还专门去了一个地方叫:热兰遮城。那是郑成功跟荷兰人谈判收台之地。我们小时候学到这段历史时,似乎郑成功是通过英勇的战争,夺回了台湾。当真的站在这一段历史的发生之地时,才知道,没有那么多叱咤风云。当时,台湾被荷兰人占据着,热兰遮城是荷兰人统治的中心,他们把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荷兰驻军,一部分华人用地。郑成功率兵在城下时,并没有太多血腥的战斗,而是通过跟荷兰人谈判,“收复”了台湾。荷兰人可以继续在这里做生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的思维方式差别。
荷兰人占领台湾,只是它全球海洋贸易的一个节点,它的目的就是做生意。但台湾对于明朝来说,是神圣的领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双方其实没有根本利益冲突,荷兰人把主权给了郑成功,郑成功保障荷兰人做生意的权利,双赢格局。
台湾就是这样,慢慢地走向海洋思维,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组成。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高科技和现代服务业。
在台北的一处老工业基地改装的工业旅游景区(类似北京798和成都东郊记忆),有一个影视作品吸引住了我,在屏幕上,一群十五六岁的女生,穿着青春的学生服,在台湾更重标志性建筑旁跳着很萌的舞蹈。她们青春活力又单纯,在那些历史景观里跳跃。
这似乎是台湾未来的缩影。它的传统保留完好,大多数台湾人说话都能会把古诗文信手拈来,彬彬有礼,但又能自信轻盈地跃向明天。
带着那张没有受过欺负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