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5 11 月, 2024
spot_img

来自禾场内部的个案研究:一个差会在中国的八十年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七分钟。今晚(20231214日)八点钟分享林美玫《追寻差传足迹:美国圣公会在华差传探析(18351920》(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欢迎各位转发周知。参加的会议号846 2623 7069 密码648722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有许多领域的研究虽然看似热闹,其实大多是毫无意义的重复。比如中国近代史的教案研究,曾在八十年代以降到如今,有过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你不看他内容,你就能知道他的观点,而且你百发百中地能猜中他要说什么。这样的“研究”如果也堪称研究的话,那么简直是对“研究”这个词的侮辱。不特如此,就连第一手史料的挖掘工夫,都不愿意下,拿二手史料得出一个人人都可以做出的结论,还能骗不少研究经费,这正是中国大陆学界乱象之一斑。


除了教案之外,关于基督教的其它研究,如中国教会史作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大陆也似乎有些蜻蜓点水的研究。这些研究不少史料互相剿袭,观点也雷同,在某种意义上不应该算是一种研究。好在港台一些学者如吕实强、王树槐、查时杰、苏精、王成勉、魏外扬、梁家麟、邢福增等人的研究,对这些领域都下了一番比较扎实的功夫。而林美玫《追寻差传足迹:美国圣公会在华差传探析(18351926)》这本书,在以前这些研究面前,显出其独特性,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从差会内部进行宣教研究的中文著述。


若说苏精研究马礼逊也非常注重第一手资料,但其重心不在研究伦敦会与马礼逊之间的张力与关系,也不在他在华事工的拓展。因为那时事工的核心主要是文字事工,如编纂字典、翻译圣经、撰写福音小册子,所以不存在这样的差会、母会与宣教禾场工人之间的太大张力。虽然从《马礼逊回忆录》里也能感受到其间的沟通亦颇为不易,但似乎没有像林美玫这本所写的书里,如此多的纠葛。而这些纠葛使得事工禾场的各种争斗,变得真实而具体,甚至惨烈而伤心(关于此点,特别可以参看此前我们分享过的伊爱莲《施约瑟传》)。这更进一步让人看到罪人之间,即使在为主做工,也是何等地不能合一,何等地自我中心,何等地存在着不少个人的私欲。传福音的人,更需要恩典的托举,否则一地鸡毛就是必然的现实。一如保罗说,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


我们都知道整个十九世纪以及二十世纪初,人们的联络特别是隔洋跨海联络不易,沟通成本高,使得差会与事工禾场的工人之沟通只能靠书信往还。而往还的时间差,也使本来就有着变数的事工计划,更加滋生人事、金钱、政治上的变数,充满不确定性。以至于像圣公会中国区的主教郭斐蔚甚至要求差会的代表授权,以便省去请事等繁琐往还,便宜行事。但差会对远隔重洋事工禾场的工人,一来有对罪人的不放心,二来也有属灵遮盖的责任。所以急了就干脆派差会的秘书前往中国视察一番,以便解决诸多事端,但如此又不能成为常例,否则所费不赀。况且那种不能深入事工禾场的外在观察,未必不被其表面状况所遮蔽。虽然林美玫姐妹所写的并不是从故事入手,而是从史料着墨,还是让人能够从中感受到禾场工人各种情绪:怨恨、伤心、无奈等,当然也并不是没有平安与欣喜。


林著虽然是从禾场内部的反应所做的研究,但她的训练多是史学训练,而神学训练方面似乎有所欠缺。在作品的注释中,我们固然可以感受到她向各位学者请教,特别是向台湾圣公会诸多牧长请教的谦虚与求实。但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她对各个宗派与差会的神学教义不甚熟悉,以至于影响她判断的时候,多是从世俗的历史的角度,而缺少了神学教义这一环。使得这本书的说服力,有所欠缺。事实上要认清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简启聪主教为本书所写的叙言里,虽然可以看出他的谦虚。但其实也可以看出引用丁光训的疑问,大约他们很少思想神学教义,以及圣公会过于注重礼仪,甚至天主教化,以及在神学上的自由化,对事工所带来的伤害。因为从禾场内部来观察,没有相应的神学装备与讨论,不足以说清其间的深意。


即便有如上的疑问,以及在我看来的不足,我认为这本书,对研究中国近代史中的教会史,研究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都甚有助益。现将本书分享提纲罗列于后,以便听者能够理解得更为明白。


一:国人拒绝的到底是什么:福音还是西方文化?(283133208209215216220


二:高低教派的差异与影响及其天主教化(49526465115127128143144151


三:教会本色化的探寻及其疑问(185187201202203


四:从本书看一个差会的得失与偏差(196197231232273274275276279


五:文化调适与政教关系(195281287

20231214日下午病中匆匆草就于成都


所属主题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