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1 11 月, 2024
spot_img

美国物理学家设计心理疏导机器人,让每个人都能被倾听

美国物理学家设计心理疏导机器人,让每个人都能被倾听


十几年前,我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他当时处于毕业找工作的困境中,面临巨大压力,出现了心理问题。而我跟他的谈话缺乏心理学素养,无法帮到他。之后就失联了,不知他流落何方。

美国物理学家设计心理疏导机器人,让每个人都能被倾听

南京大学校园(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是南京大学物理系的同学。我除了专业内容,也杂七杂八地看各种书。读《一地鸡毛》时,不甘像小林那样,精神追求淹没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读《马丁•伊登》时,想做他那么猛的思考者。
我这位同学对物理不大感兴趣,对文科的涉猎更广泛,能把听上去晦涩的学术内容用日常语言解说给我听。这种高手同学对我的影响比老师还大。我们经常谈论思想性的东西,聊得很深。
有一次我们谈到,我最感兴趣的是探索新内容和思考,就是求真。他最感兴趣的是关怀弱势群体,是求善。他评论说,你的眼睛是向上的,我的眼睛是向下的。[注1]
毕业时他给我留言:向上的追问和向下的关怀是意义的源泉。
我们在各自的路上求索。


美国物理学家设计心理疏导机器人,让每个人都能被倾听

探索(图片来自哈勃望远镜)

我走“眼睛向上”的路,在明尼苏达大学读理论物理博士,找了一位直觉派的导师。他和我都喜欢从繁杂中抓出核心,找到最简单清晰的理解。每天讨论、过招,在思维空间里刀光剑影。
有次遇到一个难解决的问题,导师和我都搞不定,卡了两个多月。后来我想到一个思路,是个死胡同,但是我太喜欢这个“胡同”了,就是想领他进去看看。他看了,发现“胡同”里有一个门看着眼熟,好像能打开,试着一开,就走通了。
那一刻,满心纯粹的喜悦。就像爬上了人类思维的一个无人到过的山峰。
我喜欢这种凭兴趣探索开拓的体验。


美国物理学家设计心理疏导机器人,让每个人都能被倾听

无人到过的山峰

我的同学对中文和哲学都有过兴趣,后来考研进了北大心理系,说对“人本主义”感兴趣(我粗浅理解就是以人为本的意思),但他在北大心理系找不到人本主义流派的老师。他还写了关于康德的小论文发给我看,可能我是对他的思考和论文最有兴趣的人。
他从北大心理系延期毕业,一直到找工作,都遇到很多挫折。困顿中,他说时常听见诡异的声音,看周围每个人都表情可疑,认为有人对他进行精神控制。我质疑他的想法不合乎常识。见我质疑他,他反而认为我也是迫害他的庞大体系的一部分,沟通断裂,从此失联。
我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一个莫大的遗憾!
我也在各种困境中蹒跚。在哈佛大学做了博士后却很难找到合适的职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家里孩子出生后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此起彼伏。挫折和困难是人生的常态。我一次次跌倒,又爬起来。
我对女儿用红脸白脸,但都失效了,黔驴技穷,开始接触育儿方面的书。通过读书,学习如何更多地理解和尊重孩子,做有情商的父母开启了我的二次成长。想起鲁迅呼喊的“救救孩子”,我在父母俱乐部做义工向父母们推广文明理念,希望让更多孩子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
讨论学习中,接触到最推崇的育儿书《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和不限于育儿的《非暴力沟通》,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普及读物。我终于知道了,我曾经最好的朋友,喜欢谈论的“人本主义”到底是什么。
我踏上了他没有走通的路。


美国物理学家设计心理疏导机器人,让每个人都能被倾听

踏上一条路(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些书里,我学到了人本主义的同理倾听方法和温暖善意的底层理念。把它看懂练熟以后,发现它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基本功,之后又接触了更多的心理咨询方法。
在与烦恼者的谈话中,我一次又一次用人本主义的同理倾听,跟随、理解、温暖看待,触碰到别人内在的心声,有泪水有看见。专注于烦恼者内在的那一刻,时间也慢下来了。深入理解和被理解的场域闪烁着美好的光,几乎可以称为是神圣的。再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思路去耐心推敲开启,则体现了理性思考的力量。
我感到,心理学的学习和运用帮我开启了一个新维度,从“身在此山中”的迷糊状态跳了出来,对人性有了新的洞察和觉知。
也可以说,我从探索世界之幽深规律的物理学家,变成了调解婚姻家庭育儿矛盾的“居委会大爷”,还从家长里短中找到了对人性的洞察和修补。


美国物理学家设计心理疏导机器人,让每个人都能被倾听

图片来自网络

我看见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几乎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烦恼,影响心理健康。除了像李玟那样患抑郁症自杀得到广泛关注的名人外,还有无数被各种心理问题困扰的普通人,他们像我曾经最好的朋友那样,没有得到专业帮助。
如何让更多的人在最需要的时候,有机会得到心理援助?
我想开发一款心理疏导机器人,或许可以帮助到成千上万的人。我对心理咨询和IT思维都很熟悉,可以结合二者探索新方法。
我找来了心理咨询和IT方面的专家人才,一起开发心理疏导机器人。我想让每个人能得到温暖对待,因为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暖对待。
这也符合关怀弱势群体、最早给我讲人本主义的朋友的初心吧。

美国物理学家设计心理疏导机器人,让每个人都能被倾听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团队设计制作的“长颈鹿耳朵”聊天机器人终于上线了!这是一个微信小程序,有微信的人都可以使用。
“长颈鹿耳朵”可以帮助需要的人获得比普通亲友更有心理咨询素养的谈话帮助。机器人保密性强,不知疲倦,随时可以温暖陪伴。以低门槛低成本的方式体验到心理咨询的益处后,用户如更高的要求,可以进一步找更高水平的真人咨询师。

美国物理学家设计心理疏导机器人,让每个人都能被倾听

  小程序说明 


长颈鹿耳朵的设计目前仅限于心理咨询和情绪疏导场景,不具备大模型人工智能(比如ChatGPT、文心一言)的开放式闲聊能力。想体验ChatGPT的朋友会对它失望,并不适合你。

这款机器人还在探索新技术的路上,距离“比肩高水平心理咨询师”的理想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但目前的能力已经相当令人欣喜。用户情况千差万别,大部分情况下它可以提供好的帮助,也有时候应对得不理想。我们会根据用户反馈不断改进它的心理咨询功能,更好地服务用户。

它的设计描述和用户体验,见这篇“遇到烦心事?让长颈鹿耳朵陪伴倾听你”(点击本文标题处公众号名称,可找到链接)。

长颈鹿耳朵每次使用时长约30到60分钟,耗费99个鹿角(2个鹿角/元)。新用户获赠228鹿角。请在有需要时正式谈话,以免浪费鹿角。每次使用后都可写反馈意见,获赠鹿角。
邀请你的亲友成为新用户,你和你的亲友都能获赠鹿角:
  • 如果你已有“长颈鹿耳朵”账号,想推荐给新用户,获取鹿角奖励,可在小程序里“我的”一栏找到你自己的推荐码,转发你的推荐码给新用户。也可以转发文章,让新用户明白你推荐的是什么。
  • 如果你的朋友发推荐码和文章给你,你也感兴趣,请扫朋友的推荐码进入“长颈鹿耳朵”微信小程序,你和朋友都会获赠鹿角。

如果无人推荐给你,你可以点击“长颈鹿耳朵”,或者在微信小程序界面搜索“长颈鹿耳朵”。

谢谢你在烦恼时体验“长颈鹿耳朵”。盼望收到你的反馈。


[注1] 清华哲学系黄裕生老师点评这段:求善也是向上,关怀是向下。但没有向上的求善,便无法向下关怀。关怀不能只是一种姿态,一种态度,更重要的是需要方向和原则为基础,也包括对世界和历史的理解。

所属主题
一苇杭之渡彼岸
一苇杭之渡彼岸
用媒体人的眼光观察美国社会,用妈妈的心肠分享教育心得,用旅行者的心情体验旅途趣味。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