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7 11 月, 2024
spot_img

当我们沉溺于平庸琐屑的洋海,就很难有能力去爱

当我们沉溺于平庸琐屑的洋海,就很难有能力去爱


我们对浅薄平庸的嗜求,已经接近位于21世纪的问题与挑战的榜首。


诸如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这样的文化观察家和大卫·威尔斯(David Wells)这样的神学家,已经对我们无穷尽的需求和惊人的沦为平庸的能力提出警告。波兹曼将它归因于我们的娱乐和消遣文化——一种使我们淹没在图像中的文化。


设想一下,我们正坐着观看国际致善协会(Compassion International)的广告,映入眼帘的是遍布半个地球的营养不良贫困儿童的画面,然而紧随其后,却是身穿比基尼的沙滩排球运动员们在推销一种淡啤酒。这并非一种简简单单的图像并置。


这种不间断的图像轰炸正带来严重后果。我们正在变得对一切有实质内容和意义的东西无动于衷。


我们似乎不再去注意或者有心关注周围那些更深层的状况或问题。我们在大量图像的泛滥里迷失,变得只对粗浅陋俗的琐事大惊小怪、啧啧称羡。


当我们沉溺于平庸琐屑的洋海里,就丧失了事物的意义、为人的意义,甚至生命的意义。


朋霍费尔在他的年代对这种情形已有所洞察,他写道,“今天对许多人而言,人不过是由各种事物组成的世界里的一分子,因为他们已经与作为人的体验失之交臂。” 


这种有意义之体验的缺乏,我认为,在如今日新月异的虚拟世界中,更为显著突出。


有意义之体验的缺乏,也导致我们丧失了描述这类体验的语言词汇的重要意义。一旦我们缩减了词汇的力量及其实质内容,也就削弱了我们与世界的关联。


所以,今天这个时代有种怪异的反讽。比如,我们明明知道世界各地贫困儿童的情况——事实上,远比以前的时代所能知道的要清楚得多,但我们却几乎无力感知,无力作出基本的反应。


平庸化这个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


我们被泛滥的图像淹没,变得麻木不仁;


我们的语言如此轻率浮躁,以致失去了进行有意义地沟通交流的能力;


我们陷入只会按着被教导的去想、去做和去接受的桎梏,变得没有能力反思、辨析或批判;


也许更糟的,我们竟被如此地去人性化,以致不再有能力去爱;


我们在图像和幻影里热切地纵情;


我们所珍视的不过是些廉价的替代品;


我们失去了爱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我们总是因误判什么对自己最好而备受折磨。自我提升、自我服务、自我关注——这些都会使我们变得枯干和空虚。后果就是,我们不能明晓事理。朋霍费尔解释说:


在放弃一个人自己的幸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义和自己的尊严中,在放弃暴力和成功中,在放弃自己的生命中,这人就预备好了去爱他的邻舍。曾经,人们被自爱蒙蔽而迷失自我,但至高者的爱释放人的知觉,赐下人对现实、对邻舍、对世界的清晰认识。


朋霍费尔亲身经历了舍己包括的一切,他也同样亲自认识了舍己为他打开的一切。





1965年,美国最伟大的爵士音乐家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发行了专辑《无上之爱》(A Love Supreme)。音乐评论家们证实,该专辑代表的不仅是柯川音乐创作的巅峰,也是他的属灵探寻和追求用音乐颂赞至高者的最高点。


为了完成这张专辑的录制,柯川到所有他能找到的宗教源头进行探究,试图理解什么是爱。很遗憾,最终他与寻求的答案擦肩而过。尽管在工作室里录制出了这样一张精美专辑,甚或是美国最高水平的爵士乐专辑,该专辑却未能实现它的目标。 


朋霍费尔提醒我们,理解爱,并不意味着就得去追寻大师的脚踪。要理解爱,并活在无上之爱的光中,我们只需要单单定睛于那位道成肉身的基督,认识他的呼召:彼此相爱、爱我们的邻舍、爱我们的仇敌。


这就是“非凡”的爱,无上的爱。



[本文摘编自《朋霍费尔的人生智慧》]


点击封面 ↓ 即可购买


当我们沉溺于平庸琐屑的洋海,就很难有能力去爱


欢迎关注备用号:


     ↙ 点击阅读原文,进店购书——

所属主题
橡果阅读空间
橡果阅读空间
好书齐分享,生命共成长!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