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信仰思考 蒋唐说| 每个人 都是一面镜子 By 蒋效中 蒋唐说 2020年 1月 5日 213 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周边的镜像。 有时光明,有时黑暗;有时温暖,有时冷漠;有时美好,有时丑陋。 有人说,假如你光明,周边便不黑暗。 圣经说,光照进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这黑暗,常常源自于我们人性的罪恶。 因为罪恶,我们仇恨,我们愤怒,我们为罪捆绑,不得自由。 1 但我依然期望,即便黑夜无边,天际仍可透出一丝光亮。 这光亮,透着温暖,也透着盼望。 如果你有怜悯,便能聆听到卑微无助的叹息;假如你有爱,便可触摸到悲伤者的孤独和痛苦。 这光亮,让我们在漆黑的夜里不会感到孤独,在漫漫长途中不会疲惫,在精疲力尽之时还有勇气呼喊,在痛苦无助时还能得到安慰。 在污浊得透不过气的时代,看到璀璨夺目的星斗,我们不会觉得孤单,因为我们知道谁与我们通行。 2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那是1859年。而今已是2020年。 但跨越2020年,新年前后带给我们的,更多的不是温馨的记忆,而是令人绝望的凶杀。 圣诞节当天,民航医院杨医生被害。新年刚过,1月2日,西安第66中学又发生一起命案,55岁的值班女老师周某娟被该校高三学生李某某捅成重伤去世。 在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什么让我们充满戾气,残酷无情,可以凶残地随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几年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今天已经变得日渐富裕的我们,何以变得如此愤怒?这愤怒有时让我们完全失去理智,沉侵在报复和杀戮的仇恨里不能自拔? 3 凶案的发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对任何人而言,都是短时间无法愈合的伤口。 我希望探讨悲剧背后的原因,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做为病人家属,我希望医护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医疗环境能得到彻底改善,医疗制度能尽快调整。于是我写了《民航总医院杨医生被害案,谁酿成了这样的悲剧》,我同时谈到了台湾的医保制度。 出乎我的意料,文章发出不到半天,就因为多人投诉被删了。 在对凶手孙文斌一片声讨之时,有人开始关注患者的家庭情况,“中国新闻周刊”、“财经”杂志先后对患者家属进行了深入调查,公众看到了孙家子女的真实生活状态。和传言的背景深厚不同,患者只是一个农转非人员。 医生被害后,多方媒体发声,追索真相,求问缘由。我希望从一个患者角度的角度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于是我又写了《伤医案的背后病人的绝望》,对孙文斌行凶后各种媒体传播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对编造患者家属不实信息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文章发出后,我受到连篇累牍的攻击,而来自医生群体的反应尤其让我吃惊。很多人指责我吃人血馒头,为凶手辩护,不体谅医生的辛苦。有人不断侮辱谩骂,甚至有基督徒医生使用诅咒性的语言攻击我。 令我诧异的是,当伤医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对伤医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探讨,批评编造不实之词抹黑患者家属的不良性为,怎么就和支持凶手画上了等号?怎么就成了不体谅医生,吃人血馒头? 在愤怒的大众群情汹涌之时,理性的讨论显得尤其困难。 以不实之词攻击伤害病人和家属,同样损害了医生的形象和声誉, 因为有人发起投诉,到了下午,第二篇文章很快也被封杀了。 4 很多人质疑我不分黑白,质疑杨医生的好口碑,为凶手辩护,挑拨双方的矛盾,拉仇恨,蹭热点,吃人血馒头。 我两篇文章确实没有像很多文章一样,将重点放在讨伐凶手上。在我看来,讨伐凶手,同情被害医生之后,更需要探讨这起悲剧发生的深层原因,极力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这恰恰是当下思考和检讨的重点。 很多人简单地将问题症结归因于医保制度。我希望医疗界能做进一步的深层思考,在目前医保制度短时间无法改变的大背景下,如改进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医生,避免更多的暴力伤害。 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制止暴力伤医事件时尽快制定完善制度,而不是让医生个体在前面冲锋陷阵? 我不希望因为愤怒而对患者家属污名化,无端伤及凶手之外的患者和家属。悲伤之时,杨医生的家人需要爱与怜悯,患者和家属同样需要关爱。 有的人将凶案原因归结于凶手个人的残忍、偏执。这种简单化的做法有利于公众情绪的宣泄和释放,但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目前的体制下,医院的管理和衔接可以有能力做的更好,而不是将所有的问题和风险直接转嫁给身处急诊一线的杨医生。 体制之外,我谈到医德医风,作为病人家属,我提到了收红包,医生辱骂病人等医德问题,希望作为个体的医生重视这些问题。 很多人攻击我不了解医生的辛苦,在污蔑医生队伍。有人说回扣不涉及违法犯罪,收红包更不是普遍现象,不要进行群体攻击和抹黑。有人说对国内医生不满意,你可以挣钱出国啊!公立医院不满意,你可以去私立医院、莆田系医院啊! 我在文章里从来没有说收红包是普遍现象,更没有对医生群体进行评判。因为我见过医生收癌症病人家属红包,我感觉很不好,我不愿意看到这样的事情继续发生。 我从不否认医护人员的辛苦。和医生打交道这么多年,我深知医生工作的艰辛。但我依然觉得,工作艰辛不能成为个别人行为不良的借口。 我更愿意相信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的意见,“大家一定要坚信,绝大多数患者是忍耐、理性的。杀医这样的严重事件毕竟是有偶然性的。其发生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某些患者的社会地位、性格,他们可能有暴力倾向,或者走投无路,豁出去了。” 5 医疗市场化后出现的问题,不可能由医院一方解决。正如教育市场化出现的问题,不可能由学校解决一样。医生和教师群体,都承受了很多本不应当自己承担的压力。 几年来,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学术造假、论文抄袭屡屡被曝,高校声誉严重受损,教师的形象一落千丈。 因为学生举报,老师下岗的也不鲜见。中学老师被打,幼儿园老师被打被害的也有多起。 但我很少看到教师群体集体声讨,很少看到教育界的自媒体联合发声,要求维护教师权益。更多的时候,是社会公众舆论在主导。对于教育界的丑闻,很多高校教师、学者不仅没有护短,反而严厉抨击。 西安中学教师被害,已经过去两天。同样一条鲜活的生命,同样一个残忍的血案,舆论似乎很快遗忘了。 中学老师的压力之大,和很多行业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们的收入,也未必能高到哪里去。西安第66中学周老师罹难的新闻,为何没有人集体站出来声援呢? 也许中学老师势单力薄,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孤立事件,也许有人觉得中学教师没有那么重要。 医生关乎生命,教师关乎学生的灵魂。周老师的被害,为何如此风轻云淡,波澜不惊,没有人为她大声疾呼呢? 6 1991年11月1日,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包括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卢刚的中国博士同学山林华后自杀身亡。一时间,卢刚事件震惊了美国。 11月14日,受害人安·柯莱瑞的3位兄弟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柯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基金,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安·柯莱瑞的家人通过媒体发表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以宽容的态度希望能分担彼此的哀伤。信中说: “当我们沉浸在沉重的悲痛中时,我们也在我们的关心和祈祷中记念你们——卢刚的家人们。因为我们知道你们也一定沉浸在沉重的悲痛中,你们也一定和我们一样为周末所发生的事所震惊。安妮相信爱和宽恕。我们也愿意在这一沉重的时刻向你们伸出我们的手,请接受我们的爱和祈祷。在这悲痛的时刻,安妮一定是希望我们心中充满了怜悯、宽容和爱。我们清楚地知道,此刻如果有一个家庭正承受比我们更沉重的悲痛的话,那就是你们一家。我们想让你们知道,我们与你们分担这一份悲痛”。 也许我们很多人做不到安·柯莱瑞的家人那样的爱和宽容,但我希望我们能够放下仇恨,因为仇恨也同样伤害了我们,腐蚀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不得自由。 我一直记得南非总统曼德拉的那句名言: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今天,我们需要有勇气面对真实的医患关系。 正如传教士创立中国现代医院的初衷,是爱与怜悯。同样,当下医患关系的改变,需要的不是暴力和仇恨,而是爱和宽容。 分享 EmailCopy URLFacebookTwitterPinterestWhatsAppTelegram 所属主题信仰思考 前一篇文章《创世记》第四章讲章下一篇文章建英的医治攻略(五)| 心理支持之一:说出你的伤痛 蒋效中 蒋唐说关注公义,追求自由,聚焦社会与文化领域的公共话题。 阅读更多 信仰思考 关于罐车混用不清洗事件,GPT如此回应 2025年 3月 8日 信仰思考 特朗普的属灵导师是谁? 2025年 3月 8日 信仰思考 维基百科创始人拉里·桑格信主带给我们的四点思考 2025年 3月 8日 最新文章 关于罐车混用不清洗事件,GPT如此回应 2025年 3月 8日 特朗普的属灵导师是谁? 2025年 3月 8日 维基百科创始人拉里·桑格信主带给我们的四点思考 2025年 3月 8日 事工遇到困难怎么办? 2025年 3月 8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