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5 11 月, 2024
spot_img

杨太太 | 真实的焦虑

杨太太 | 真实的焦虑


 
我还有一个多月就37岁了。最近在家,日子其实挺好的,但发现自己处于某一种焦虑的状态里。
 
我是一个刑事律师,因为疫情,我们在家也呆了一段时间,眼看着第一季度几乎就这样一无所获地过去,然而全年的KPI仍然摆在那里——就无可避免地开始思考,我要怎么样能够在剩下的三个季度里,仍然要完成各种指标?
 
我觉得这种焦虑是很真实的。
 


 
但是有意思的是,这种真实的焦虑还不能公开传达出来
 
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崇尚一种成功文化”,就是你越成功,越会有人来找你——好像越不差钱的人,越容易赚钱。所以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看到的大部分人,除了那种“救救果农”视频里卖土特产的,其他人想要赚钱,就要先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很成功的形象,然后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越焦虑,还越不能说,无怪我们这个时代有那么多心理疾病。
 
说到这里,想起我有一个同事前几天说,“宗教只能解决信仰问题,却不能解决心理问题”。
 
我沉默了。我当然知道他说的是不对的,但是我明明是信主的,我又为什么在焦虑?
 


 
周围几乎所有的声音都在说:要努力,不能停下,停下就会被人赶超,甚至被人遗忘——在这个信息时代,被人遗忘就意味着过去这些年的积累被一夜清空,所有的事情又要重头再来。
 
要努力,这点大家都赞同。
 
可是小时候努力了就很容易出成绩,长大以后要如何努力,就并没有什么确切的指引。就像一个演员要如何变红,好像有个套路,但怎么看,就又觉得是一种命数。
 
如果努力了也不会成功,我是否真的这么“享受”这个努力的过程?
 


 
昨天还有一件事让我觉得挺悲凉的。
 
我问别人,公众号里的母婴号,职业女性号,厨艺达人号,情感博主号,这些人设到底都有什么区别?别人告诉我,没有区别。这些公号最初写什么都不重要,写作就是为了积累粉丝,而最终变现的方法就是带货。
 
“像你这个号如果想要变现,一个月10万的收入是不成问题的。”
 
明明我是一个不带货,不做广告,不收赞赏的公众号,但是实际上在读者眼里,我和人家可能也没有任何区别——毕竟在这个社会,有情怀,和没情怀,又有什么差别呢?
 
一个月10万对我来说当然是一笔巨款——所以为什么我不靠公号写作赚钱,我写得又不比别人差,我又不是不知道写作的套路,我又不是不会写笑话。所以为什么我还要苦苦去做个律师赚辛苦钱?
 
我想各行各业的人大概都有我这样的困惑,明明有赚快钱的捷径,为什么自己还要坚持?
 


 
我们上海话有个词,叫“现开销”,意思就是“当场变现”。我们现在就活在了一个“现开销”的社会。
 
一个企业招人,不会看你的潜质,只看你的“现开销”能力——有企业也许会说,不不不,我们也会看潜质——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你的现状达不到他们的要求,潜质也都是浮云。
 
所以“谦卑”不再是一种美德,而成为了一种“傻劲”——因为如果不把自己一切真实的美好,以及虚拟的美好,一起抖露出来,你就没有办法获得应得的回报,现实社会也不太可能给你一个公正的评价。
 
在这种气氛下,所有的东西都追求能够当场变现。对孩子教育产品,最好是三个月投入就能有明显改善,不然父母就会不满意;如果是一款娱乐游戏,如果半小时内不能让人获得快乐,那就会被抛弃。 
 
所以,我们所被教导的“仰望永恒”是否还有意义?
 


 
我知道我们的信仰和这个世界是截然逆行的。所以我也一直在问自己,我是否在各样的环境里,都还是真实信靠上帝。
 
我好像很难用文字来描述我现在的状态。就是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并没有鸡飞狗跳,我也没有焦虑到睡不着,我也仍然为每一天的各种食物各样美好而感恩,特别是上海这几天的樱花开了,花开那样美,老四每次睡醒都会笑,笑起来那样甜。
 
杨太太 | 真实的焦虑


但在这样的平静美好之下,焦虑仍然很真实。
 
这篇文章的结尾,没有经文,也没有教导,也没有鸡汤的逆转。

就在37岁前的一个月,把这样的焦虑记录之,也恳请大家为我祷告。
 

杨太太 | 真实的焦虑
所属主题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