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7 12 月, 2024
spot_img

杨太太 | 为什么我们家没有买保险

杨太太 | 为什么我们家没有买保险

 

前言


经常有人问我:杨太太,你们家买保险了吗?到底买什么保险比较划算?

 

事实情况是,我们家除了车险,没有买其他商业医疗/人寿保险。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高大上的理由,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什么特别适合我们家并且特别划算的保险项目。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 一来真的是因为有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而且常常上升到我认为不必要的属灵高度。

  • 二来是因为商业保险的规则真的很复杂,但保险销售又往往把商业保险这件事描述成了“必需品”,使很多人心里困惑甚至到了有压力的程度。


所以想说说我们的看法。


特此注明:以下这篇文章的出发点都是我们自己家的情况,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有很多保险销售都有一些销售话术,在此一一回应:

 

I


  • 问题一:你给车买保险,但是不给人买保险,是不是人不如车?(在此省略对我观念落后陈旧批判100字)
 
答:我给车子买了交强险也买了第三者责任险,其中后者我选择的额度应该是100万或者150万,但我购买这高额的车险的初衷,不是为了自己买的,而是为了“万一撞到其他人,可以有足够的钱可以赔付给对方。”
 
而我们家人没有购买“商业保险”,是因为我们每个月交“社保”,已经有了最基本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我们有医保卡,医保卡的钱哪怕全部花完,我这个年纪也只需要负担一半医疗的费用(年纪大了以后貌似负担得还更少)。

我和杨先生就这个问题今天还作了一个讨论。为什么我们买车险的第三者责任险而没有买商业医疗险,主要是因为第三者责任险赔付的范围非常广泛,规则也十分清晰——它就好像我们的“城镇医保”,几乎所有时候,一旦出了问题就可以马上使用。

但商业医疗险则非常复杂,我们至今没搞清楚规则,也不知道买了以后生了病到底能不能赔付,生病了还要拿着个小册子一一来对。想到万一得了病不能赔付,我非但要付医疗费,还要继续付保险费,直等到下次我生小册子上的病,才能等到保险公司的钱……

我们两个思维简单的人想到这个场景就决定还是不买算了……



II

  • 问题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保险只不过是分散分摊风险损失的手段而已。面对客观存在的风险,因为觉得简单就买了,复杂就放弃,那干脆承认自己不买是因为懒或者笨不是更简单么?


我想,如果我购买了一样产品,我总归要知道这样东西是什么。但是对于医疗保险来说,如果那些合同让连“赔付范围”这样最基本的事都搞不清楚,那我还付钱,我付的不是“保险金”而是“智商税”啊……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分散风险损失的手段不一定只有保险这一种啊!

举个例子来解释我们的困惑。到点了,人人都要吃饭。你让我上餐馆,又营养,又好吃,大家也都去吃了。上了餐馆一看,一桌餐要先付3000块,那也行吧,但你总归要告诉我,我付了钱以后,今天咱要吃点啥对不对。

你说:“不不不,到点了,你就必须要吃饭。不吃饭对你身体不好。”

你说得对,我确实要吃饭,但我选择回家自己烧饭吃……(后文还会列举一些其他的分散风险的方式)
 

 
III

  • 问题三:你看发达国家的居民……(在此省略人家先进的保险理念300字)
 
答:我们身处的中国,和很多欧美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是处境不同的。
 
中国的公立医院虽然有点挤,但是看病实际上是极为便宜且方便的。我在英国看病的时候,如果想要享受免费的医疗,首先要从区域诊室开始排队,一般预约周期在1-2周。区域诊室认为看不了的病,才会推到医院去。

区域诊所的医生其实是看不了什么病的,验血什么的机器也没有,化验要送去医院,等一周才能出结果。而且国外的医院验血的抽血量大概是我们的5倍吧,我还曾经遇见过他们说“天气太热了,送去医院的血液过期了,请重新预约来一次”的情况。
 
我也曾经半夜急诊,去NHS(英国公立医院系统)看病,这个经历让我终身难忘:半夜急诊,各个都是急得吃不消的病,前面30多号人,只有一个医生,慢悠悠地看病……最后也没看出来一个啥,就开止痛片,然后说,如果要彻查,可能还是得从区域诊所开始排队……
 
所以如果中产阶级想要在国外享受比较好的医疗水平的话,确实是需要去私立医院的。国外的私立医院就有点贵(根据本人的实际经历,普通的私立医院也并不比NHS好到哪里去,真的要看好的私立医院,那就是辣辣贵),所以他们就需要购买商业保险。
 
但是在中国,公立医院急诊的效率还是有目共睹的。即便不是急诊,你花个198块,就可以让超级专家给你问诊——很多时候也不需要什么套路,只要你看病当天早点起来排队,看病根本不是问题。

即便是你不想排队,在上海,顶级的私立医院,也就是伦敦普通的私立医院那个价。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医院,即使不买保险也能购买医院打折卡,保险完全不是必要选项。而且遇见大病,还得回到公立医院看专家门诊——这与很多欧美国家的差别是很大的。
 

 
IV

  • 问题四:那你要不要考虑我们的高端医疗保险?(以下省略对高端医疗保险承保范围的介绍300字,大概就是说,生病了别说国内了,哪怕是去美国看病也可以赔付)
 
答:高端医疗保险真的蛮好,但是保险费太太太太贵了。别说我们一家人了,即使只投一个人,我觉得对我们也算是不小的负担。
 
而且高端医疗保险是消费型保险,今年如果没用掉,这好几万块的保险就扔水里了……与其如此,我还不如购买私立医院的打折卡呢……
 
对了,那个好几万块,我们还可以省下旅游,吃吃喝喝,开开心心,搞不好还不容易生病……哈哈哈哈哈哈。
 

 
V

  • 问题五:从家庭保险规划来说,要购买相当于家庭主要经济支柱年收入5-10倍保额的保险……因为顶梁柱在其承担家庭责任期间的突然身故,会让家庭家庭收入紧缩,面临房贷、车贷等带来的高额债务问题等等。
 
答:这话看似蛮有道理的,但细想还是会觉得这话经不起推敲。
 
家庭收入的顶梁柱在其承担家庭责任期间出问题的种类太多啦!“突然身故”只是其中概率不是很高的一种啊……比如,顶梁柱忽然失业了,这个概率是不是会比忽然身故的概率要大一点——
 
顶梁柱失业,保险赔吗?不赔。

而且更糟糕的事就出现了,如果当时购买了高额的保险,顶梁柱失业了,这个家庭就要面临一个两难抉择:到底是继续很痛苦地每年交保险,还是我们把之前交的保险金都丢进大海里。
 
除此以外,还有更常见的顶梁柱出轨的问题……

顶梁柱出轨,保险赔吗?也不赔。
 
如果家庭的顶梁柱忽然出了问题,剩下的家庭成员,应该首先考虑的不是怎么维持房贷、车贷的问题,而是考虑是否需要卖房卖车,或者租房租车,以配合自己现在的实际经济收入不是么……
 
有保险销售就会说了:“那如果你购买保险,你可以不卖房啊!”
 
但是这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悖论啊!假设,我现在有房贷,已经很痛苦了。每个月竟然还要另外再支付几千块来购买一个“以防万一”的保险,那我不是更痛苦了吗?我为了一个“万一”,我现在那么痛苦,我何苦呢……

我觉得“人寿险”的本质,是一种理财

那既然如此,就未必“只有保险一种理财方式”。作为一个朴实的上海人,我会觉得如果我有每个月几千块的闲钱(事实上并没有),我可能会选择再购置一套房产,因为在上海,房产抵押变现还挺容易的。

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也可以拿钱去购买外汇,购买债券,购买新股……总之,一样是理财,我干吗非要交给保险公司来理财呢?我自己理财不好吗?(虽然我们也没啥财好理)
 

 
VI

  • 问题六:万一你死得早,不想给家人留一点钱吗?
 
答:首先,我相信,如果我死得早,神也会看顾他们。

我们确实不是赤贫家庭,并不缺基本的生存的钱。孩子们若是长进,就会自己赚钱;孩子们若是不长进,金山银山瞬间化为乌有的故事,我工作中见得也不少。
 
而且就是因为考虑到我可能会死得早,所以我想留给孩子们更珍贵的回忆,所以我才会努力家庭敬拜(见《聊聊我们家的家庭敬拜》一文),所以我们才会常常带他们出去旅行(见《带着孩子去旅行》一文)。

所以我才会每年推掉若干案子,反而花很多时间在家陪伴他们。——而不是为了交商业保险,我越发努力工作,不敢辞职,很多加班,也没有更多时间陪孩子。我觉得这完全是南辕北辙的嘛。



VII

  • 问题七:我们国家马上要征收遗产税了,如果你现在购买保险,还可以为后代省一笔钱。


第一,我们国家暂时还没有征收遗产税……我不觉得这是一个需要购买保险的理由。

第二,在这个问题上,我很欣赏我爸爸说的一句话:“如果你将来要付遗产税,你要为此感恩。因为说明你至少有一笔不是通过你双手做工得来的意外之财。”

(说句题外话,有这种奇葩爸爸,你也就能想象为什么有我这样的奇葩女儿了……哈哈哈哈哈)
  


VIII

  • 问题八: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作为基金,当某人出险时保险公司赔付保险金给最需要的人,这种“大家帮助大家”的互助机制,与公益事业“扶弱济贫”的机制非常契合。


 答:你去某某咖啡店买一杯咖啡,咖啡店承诺会给某某爱心工程捐献一块钱——但是我到底要不要买咖啡,不是为了那一块钱,总体还是为了咖啡到底好喝不好喝。

——不然,我为何不把买咖啡的钱直接捐给爱心工程,不是更直接,还多了十几二十倍。

同理,购买保险,我首先考虑的是“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而不是这是不是一项“公益事业”的问题。

为什么没有购买保险,就是因为我根本搞不清楚“划算不划算”的问题……虽然我是律师,但是保险合同我竟然看~~~
 
明明是商业公司,也不存在什么垄断地位,但是起草的合同比中国移动的还难懂——而且合同的言里言外都是保险公司的免责条款——还没有签合同,就想着怎么可以不赔付,恕我直言,我没有感受到一丝丝的诚意。

据我所知,有很多律师都和我一样没有购买商业保险。
 
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想到了一个关于“公益事业”和“扶弱济贫”正面的例子。我们每年有投我们的律师行业互助金。我们这个互助金连合同也不签的,因为规则如此简单:
 
我们每人每年交500块钱。如果生病了,可以凭医疗收费票据,报销“现金支付自负”部分的钱,每人每年最高报2000元。
 
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1. 一次性的500块钱,对于我们来说,还是负担得起的。

  2. 我们能看到这个互助金虽然赔得也不多,但是确实是有“互帮互助”的精神在里面。

  3. 它的规则清晰明确,很有诚意,简简单单就很好。

 


IX

  • 问题九:合理规划钱财,预备以预防风险也是圣经的教导也是基督徒的义务,不购买保险等同于试探神。


答: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合理规划钱财,适当预备确实是圣经的教导。基督徒也完全可以通过买保险为家人和自己负责。但是,购买保险不是唯一的“合理规划钱财”的途径。

和其他事情一样,到底要不要买保险,还是要参考个人或者家庭当时的处境,以及是否有合适的保险产品。

另外,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个人很不喜欢聊着聊着,忽然这些无关的问题就上升到了一个属灵高度……关键这个属灵的观点我还不太认同。


 
最后,回复两个经常被问到的问题。
 
X

  • 问题十:杨太太,你支持基督徒卖保险吗?

 
答:我觉得保险销售是一份工作,正经合法,做得好也能荣耀神,我从来没有觉得基督徒不能从事这份工作。
 
(我过去曾经写过一篇《电话销售的代价》,那篇文章反对的是那种拿着“来路不明”的顾客信息,对潜在客户进行轰炸式的推销的销售形势。我接到的99%的电话,我都完全不知道他们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得知我的电话的。客观地说,这种买卖公民信息的行为,是违法的,而且是要坐牢的。这是我所不支持的。)
 
但如果身边朋友问我:“我要去当保险销售了,你觉得怎样?”我多数是会觉得“不好”。
 
原因是,这份工作从业人员门槛太低,社会评价低,做的人多,赚钱的几乎没有,即便做了几年,也很难说自己掌握了一个“人无我有”的生存技能。
 
——是的,我是那种很传统很古板的,希望自己和孩子们都有一个“人无我有”的生存技能的那种人。不管是律师、牙医、宇航员(哈哈哈),还是木匠、修车、裁缝……我个人喜欢这一类的工作(另见《我们教养孩子的目标》一文)。 

然而我在生活中遇见更多的是这种情况:
 
全职妈妈想要出去上班,贴补家用——要记得哦,最开始出去上班是为了赚钱补贴家用的。

但转了一圈,又想要照顾孩子,又想要兼顾事业,又没有专业技能,感觉时间自由的好像只有微商和保险了。遂入行。入行了以后经过培训,就觉得自己家里才是最需要的,不顾先生的反对,就花了一大笔钱,购买了公司产品。
 
——明明最初是想要贴补家用,结果一份产品还没有卖出去,自己反而还倒贴了不少钱,而且是每个月都需要继续倒贴。

为了这样的事情,有的夫妻直接吵架,有的先生选择隐忍,但过了几年,忍痛不再续保,甚至是先生提出离婚的,我也是见过几对。
 


XI

  • 问题十一:杨太太,你支持基督徒买保险吗?

 
再次重申,以免被骂:我不反对买保险。

但我不觉得商业医疗保险是一种“必需品”,我认为它是一种“期望品”,甚至对很多家庭来说,它可能还是一种“奢侈品”,大家是应该按照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提前6:8

鉴于它不是必需品,所以在购买前就可以思考一下,有什么家庭“必需”的开支被节省了,反而是把这个“期望品”提到了一个不必要的高度(《太太的技能》一文的“理财技能”中有讨论到这类问题)。

对我们家庭来说,没有买这类保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高大上的理由,就是没遇见什么觉得很划算的保险产品。而且按照我们家的情况,如果真的要通过购买保险来取得“保险”,每个月所需要支出的数字是非常大的。
 
想想也对啊,毕竟保险公司也要赚钱的,我相信他们的利润也是可观的(不然怎么养这么多销售呢……)。且不论他们那些用蚂蚁号字体打印的根本看不懂的合同,即便就是按照保险销售告诉我的数字,掐指一算,加上通货膨胀,总觉得买保险并不“保险”。
 
再加上,我们还有一些每月固定的奉献和支持的项目,想到虽然暂时没有多余的钱购买地上的保险,但反而充足有余就在天上积攒了一份保险,我觉得还挺值的——但这完全是基于我们个人家庭的情况,不一定同样适用其他家庭。
 
对了,之前还听一个弟兄讲过:有一个理论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有四个孩子,其实这六口人就组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共同体,这样的共同体即便不买保险,遇见风浪也可以通过互帮互助彼此度过——这也算是另外一种除了购买保险以外的分散风险方式。
 
——想想还真的颇有一番道理。按照中国保险销售的思路,这样的家庭确实是没有合适的保险。大部分的中国保险,都是卖给“三口之家”的。
 


XII

最后,深愿保险公司能够拿出多一点简单易懂不烧脑,经济实惠送温暖的保险产品,少一点洗脑销售,少一点行业套路。
 
也深愿基督徒的保险销售不要总是拿“属灵的道理”出来说事,正如康来昌牧师所说,“没有基督教牛肉面,只有好吃或者不好吃的牛肉面。
  

杨太太 | 为什么我们家没有买保险
所属主题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基督徒,四宝妈妈,刑事律师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