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言片语
是短暂与永恒相遇所泛起的涟漪
在文字间
将“我”、时间抛入上帝的永恒
——金马可的只言片语与生命札记
家庭篇
妻子与儿子(P9、手机处理)
将红枣抛入紫菜汤,大儿子的创意。
7.28
1
建立孩子拥有意义的兴趣,
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2.26
2
#父爱#
尽管,
我们多么期待父母能够给予那份完全、
独有的爱,
然而现实是:
遇见的失望,甚至是绝望。
寻求爱的旅程,
将人推向人性最无助处、最孤独,
也是最需要被爱的时刻。
我们越来越发现在近乎痴狂地,
甚至贪婪地寻找一份人无法寻见的爱,
借此完成对自我生命的救赎。
1.14
3
在教导与辅导的知识与智慧上并行,
不仅是儿女,也是父母。
18.3.5
4
爱令我有了另一个视角,
愿否先自己改变呢?
愿意舍弃自己的方法,
谦卑地接受妻子的建议。
不激怒她,为了保护她灵魂的缘故。
忍耐是为了对付心中那虚假、
不可理喻的自尊,
更是为了得着爱。
3.13
5
祷告是在等候中结出信心的果子,
经历无助与不确定的熬炼,
生发不会动摇的确信。
4.1
6
基督徒父母对父爱(母爱)的践行,
不应仅仅是填补曾经缺失的爱,
与由此产生害怕亏负自己的孩子。
给予父爱,
是我们在福音里重建父母形象的开始,
就是借着缺欠的我们,
向儿女展现那不会缺欠的恩典救赎。
4.10
7
越进入生活的现场,
便越感受人性的亏缺,
而当人调整到福音视角时,
也会感叹恩典越发显多。
7.6
8
婚姻是一趟逃离父母的旅程
7.7
9
中国文化中男人地位的价值,
塑造了母亲对儿子的依赖。
她们希望借生育儿子来换得婚姻中的价值,
借此产生满足。
但,这是一趟不归的自我救赎路,
它形成了(或是建造了)中国文化,
也造就了这个苦难的民族。
男人无法成为妻子的满足,
母亲无法成为儿子的满足,
而付出生命的母亲也无法从儿子那得着满足。
7.7
10
父母要在忍耐的果子上,
常常祈求。
我们正用自己缺乏耐性的言行或举止,
塑造儿女的坏习惯与不良性格,
贪图舒适却正破坏生命。
7.13
11
爱是创意的源头,
你看生活中的创意大师母亲,
她用抓“虫”解决了孩子不喝药、
不刷牙与不剪指甲的难题。
7.13
12
家庭教育有一副生命像:
罪的缠累与爱的渴望,
它刻画着父辈对我们的影响,
也道出灵魂对爱的渴望。
7.24
13
我也是一样,
面对孩子与妳有同样的不可耐烦。
7.26
一桌菜(P9拍摄、后期处理)
记录,是一份对生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