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需要七分钟。今晚(2023年8月11日)八点分享伊爱莲《施约瑟传:犹太裔主教与中文圣经》一书,欢迎各位转发周知。ZOOM号:896 0980 1310 ,密码是:811783
一个将希伯来文旧约圣经,译成典雅流畅的汉语,且其最后之修订是在瘫痪的状态下,用仅有知觉的两根手指,完成“二指圣经”的人——施约瑟,作者伊爱莲在《施约瑟传》里,引用“智慧人和愚昧人一样,永远无人记念”(传2:16)的经文,非常感慨地用专节来谈人们的遗忘。事实的确如此,施约瑟译经之事,别说不信者,即使是信徒,很多人对他所做的事工亦不甚了了。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作者伊爱莲并没有回答,或者不愿回答,或者说她也回答不了——这也是我通读完她作品后的一个灵性判断——追求人的点赞,希求通过人的认可来达到不朽,就像很多作家的创作动机,不仅在于在世时扬名立万,而且寻求自己死后,名字常被人提及,以为这就是不朽——这就是“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成为许多人创作动力的诱因——这是完全不明白,不朽不可以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达成,因为永恒与永生,都不是任何人的努力所能达成的。所以,人们对那些能写出似乎垂诸后世作品的人如莎士比亚、杜甫、李白等,都认为他们必然不朽。这是完全不知受造之物单凭自己绝不能不朽,单凭自己绝不能永恒这个事实。同时也是面对天地都要废去这个事实,全面被更新,却视而不见,必然生出的靠自己可以不朽(典型的莫过于立功、立德、立言)的妄念。
既然人的表扬不可靠,智慧人和愚昧人都如此惨淡,无人记念,那么我们活着的意义何在呢?我认为伊爱莲虽然并没有探讨此点,但读完《施约瑟传》却可以增加我们思考人生意义的深度。从追求知识、学问以及从译经的角度看,施约瑟都堪称是成功的,也算是有成就的,至少因为他一生认识并追寻了知识的源头。也就是说,施约瑟所做,记念者不在于人,而在那位丰丰富富、充充足足赏赐他知识的神,即他的赐恩者。对祂的托付,至少在译经上,施约瑟是完成得不错的,这一点我完全认可。
但你看施约瑟的成就与亏欠,其实都相当明显,这也是哪怕恩赐再大的罪人的一个常态。事实上任何人都有恩赐,但很多人即便认识了赐恩者,依然处于对别人的恩赐“羡慕嫉妒恨”的状态当中,而不能满足于用自己所拥有的恩赐来服侍赐恩者。若恩赐不拿来服侍赐恩者,却定睛于自己恩赐不如别人,更有甚者认为服侍是别人的事,我只不过是消费者,这便是对赐恩者的背叛与不顺服。施约瑟的成就,我们在分享时当然会花一些时间来谈及,但恩赐大也使得他骄傲的罪,一生都没有得到比较好的对付,以至于在译经上看自己过于当看的(或许这也是神使他故意被人遗忘,不被人记念的一个原因;当然原因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天上他得的赏赐是大的,不过绝不在于看自己过于当看的这一点上)。伊爱莲很赞赏施约瑟译经的毅力,他做事情的恒心,及其某种意义上的固执己见,其实这正是施氏落脚点有些偏离的原因。这也正是伊爱莲传记里认识不到施约瑟的局限之所在。
伊爱莲这书的长处,自然会在分享时谈到,亦如她的汉译圣经研究令我佩服一样。《施约瑟传》中译本前面,无论是写序的牧师或是基督教的研究者,很遗憾免不了常人都喜欢说的套话,可惜连赞扬也不是太到点,更不用说没有批评,这是相当令人遗憾的。写施约瑟传就不只是单单研究圣经原文或者译本圣经那么简单(当然其实很不简单,我要向伊爱莲女史曾经的努力致意),要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评价。在这方面,伊爱莲的评价与说辞,人云亦云的成份相当重,甚至是受很深的殖民主义理论和白左心态的影响——我希望自己不是因此贴标签,而是在分享时会具体分析——比如对不平等条约等方面的人云亦云,简直成了这个世代很多学者的通病。他们根本不了解在1906年以前于中国化语境中,根本没有不平等条约一说,更多的意识形态宣传是非基运动时期的产物。很多人也不明白,按照国际法的演进历史,在1918年以前通过条约来止息战争,都不存在不平等一说(更不用说1969年日内瓦公约颁布后的评价),故以后律先、以今律古,用今天的观念来要求彼时的情形,其错谬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条块性的、框架性地说了伊爱莲《施约瑟传》一书一些可议之处,但我觉得还是很值得仔细向有兴趣的朋友们分享该书,下面便是此书的分享提纲:
一:中国文化背后的本质思考
1:中国的人造本体论(277页)
2:译名背后的文化哲学问题(239、266、285—290、297、302—303、307)
3:中国人了解外来文化的态度与方法(278)
4:通过“天主”一词了解中国(165、296、300)
二:传教士对汉语的学习与评价
1:施约瑟学习汉语点滴(106—108)
2:学语言与传教哲学(109—110)
3:施约瑟论传教士的中文(123)
4:译文何以要重视口语(136—137、153、160、209—210)
三:施约瑟的圣经翻译及其原则
1:施氏译经原则(229、234)
2:译经与华人同工(135、245)
四:施约瑟犹太人身份及其它
1:犹太人对基督教的态度(64—65)
2:犹太人的归信问题(89)
3:福传与身份归属问题(81)
五:伊爱莲谈中国近代史
1:关于不平等条约(39—44)
2:对传教士于彼时中国政治看法之评价(330—333)
2023年8月11日上午匆匆草就于成都